浅谈思想政治教育在戒除大学生网瘾中的作用

时间:2022-10-25 02:35:12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在戒除大学生网瘾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研究表明网络在方便大学生的同时,网络成瘾也正成为困扰社会和教育的一个难题。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心理和道德双重影响力来干预大学生网络成瘾,已迫在眉睫。文章探索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戒除网络成瘾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网络成瘾 思想政治教育 应用

[作者简介]孙耀胜,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政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李娟,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湖北武汉430068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7-0132-03

伴随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普及和快速发展。网络在方便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时候,也在缔造着一种越来越严峻的危险――上网成瘾。正如、酗酒、吸毒一样,它正影响着一个群体正常的生活,也正日渐演化成一个全球关注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引起了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

一、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及其危害

(一)网络成瘾的定义

严格来说,“网络成瘾”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美国心理学会冠以“病态使用因特网”的名称,并正式宣布为一种心理疾病,它是由于网络引发的机能失调证,简称IAD。其主要症状包括:(1)耐受性,即需要用越来越多的时间上网才能满足;(2)退瘾症状,当失去网络联系时,会产生焦虑、不安等情绪反应,不断想着网上发生了什么;(3)渴望,渴望更多的上网次数和更长的上网时间;(4)消极生活影响,如失业、财政问题、家庭关系问题等。比较经典的诊断标准是由Young制定的。Young提出IAD的诊断标准为8个题项,如果被试者对其中的5个以上题项给予肯定回答,就被诊断为网络成瘾。这8个题项是:(1)我会全神贯注于网际或在线服务活动,并且在下网后总念念不忘“网事”;(2)我觉得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在线上才能得到满足;(3)我曾努力过多次想控制或停止使用网络,但并没有成功;(4)当我企图减少或停止使用,我会觉得沮丧、心情低落或是脾气容易暴躁;(5)我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比原先意图的还要长;(6)我会为了上网而甘愿冒重要的人际关系、工作、教育或工作机会损失的危险;(7)我曾向家人、朋友或他人说谎以隐瞒我涉入网络的状态;(8)我上网是为了逃避问题或试着释放一些感觉诸如无助、罪恶感、焦虑或沮丧。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类型及危害

我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类型可谓五花八门,这里基本将网络成瘾的类型归纳为:网络游戏成瘾,网上聊天成瘾,浏览不良信息成瘾,网恋成瘾。在我国,近年来有关大学生因上网成瘾而导致的心理疾病甚至是悲剧的事件时有发生。沉湎网络使大学生的性格变得更为孤僻,对社会形成隔离感、悲观、沮丧等心理障碍。对正常的学习和娱乐活动无兴趣,消极地逃避现实,造成角色错位,把对现实的感觉和喜怒哀乐寄托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感情淡薄,情绪低落,注意力分散,无精打采,只有在网上,才会精神焕发。而大学生一旦沉湎网络,即使知道会影响学业,多次告诫自己不能再沉迷网络,可是已经是身不由己,不能控制;与此同时,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大多会陷入虚幻的网恋中。导致人格出现异化,道德感弱化。长时间上网,不可避免地减少了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正常的文娱活动,日常的生活规律被打破,饮食不正常,体能下降、睡眠不足,生物钟失调、身体虚弱,思维出现混乱,更严重者甚至导致猝死和自杀。最直接的后果是成绩下降,学业荒废,辜负了自己和家人。因此,如何预防和戒除网瘾、化解网络带来的负面效应,已成为新世纪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政府和社会所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二、导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多种原因

计算机网络是西方发达国家科技进步的产物。它们使用互联网的时间和普及程度远胜于我国,但大学生上网成瘾并没有成为它们大学生教育和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更少有大学生因上网成瘾而导致毕不了业、误入歧途或自杀的案例。这说明网络成瘾的原因不像人们所描述的那样:只要一接触就会像吸毒一样无法再摆脱,网络具有“电子海洛因”的作用。我国大学生在网络使用中所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使用网络的方法不当,是由于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我国的教育和管理方式不同、社会管理的缺失及网络本身的吸引力所导致。

(一)使用网络不当是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

网络可以发送电子邮件,传输数据,进行视频通讯,开展远程学习,下载软件,查询资料,已成为人们不可离开的生产和学习工具。同时,网络也是人们休闲消遣、进行精神享受的好去处。可是在现实中,究竟能有多少人、能用多少时间,把网络当工具,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来提高工作与学习效率?又有多少人把网络当作了娱乐工具,利用它来进行消遣、玩游戏和聊天?有关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大一、大二、大三的三个年级的1200名大学生中(学计算机专业的占30%),上网热衷聊天的达75.8%,选择网络游戏的占41%,曾光顾黄色网站的占35%。在时间比例上,只有19.2%的时间上网是为了下载软件,搜集资料,了解时事新闻。而且年级越低,用于学习的时间比例则越低,用于玩游戏、聊天的时间则更多。

(二)网络自身的优势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客观原因

生理心理逐渐成熟的大学生,他们需要一个平台来满足自己的一些内在需要,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很难处置的困扰。网络正是这样一个万能的平台,一方面网络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超越时空与现实的广阔天地,加强了他们了解外界及与外界联系的渠道。在现实中很难同老师同学朋友交流的问题,在网络上却能与陌生人侃侃而谈,这样的环境,让大学生更有安全感也更易敞开心扉。另一方面,他们的内在需求更易在网络上得到满足,比如大学时代是性觉醒高峰期,他们常常会陷入关于性问题的困扰,所有这些正常的合乎心理生理发展规律的问题和困扰偏偏在现实中又是不被理解和难以启齿的。学校极少开展这样的教育,家长更是视之为洪水猛兽,所以大学生只能在网络的虚拟空间寻求寄托和释放,解除苦闷,倾诉心声,获得情感需要的满足。网络游戏的互动性、挑战性与实时性更是极大地吸引了渴望实现自我的大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置身其中的紧张、激动与惊险,在攻克一个个游戏难关时可获得一种成就感,感受到从其他娱乐形式中所无法感受到的惊险、紧张和刺激,获得身临其境的逼真娱乐体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在许多大学生的眼中,网络游戏不仅仅是一种游戏,它更是一个情趣、兴趣和情感相互交融的世界,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三)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网络成瘾的主

观原因

台湾大学林以正教授在对网络成瘾的研究中指出:具有不同个人特质的网络使用者,会被不同的网络功能所吸引,会产生不同的网络成瘾形态。因而,网络成瘾现象是由网络使用者的个人特质与网络功能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对网络成瘾者的现实调查,大学生沉溺网络往往与他们个人的人格特点,如孤独、内向、敏感、认知能力较差、自我管理与约束能力弱、纪律性不强及渴望成功和自我实现的心理特质有关。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防治大学生网络成瘾

(一)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干预大学生网络心理

通过以上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网络成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心理的因素。接触网络以后,从而对网络或者网络的某一方面产生病态的依赖。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问题,就要以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纠正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病态心理。

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优势,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和生活辅导,使学生了解网络游戏的内在的机理和对个体、社会的影响。有了理性的认识,大学生就可能避免因为好奇而过分沉迷网络游戏。

2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作用,将各种网络成瘾症状做成案例,以形象的宣传告诫那些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人勒马于悬崖。

3 丰富校园生活,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文体活动,将学生的兴趣转移其中,让学生拥有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并逐渐融入集体。

4 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要多同那些网络成瘾的同学交流,使他们认识到老师的关心,并且可以对已戒除网瘾的同学安排帮扶对象,让他以自己的经历来劝导说服其他尚未戒除网瘾的同学。

5 发动班委、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等对网络成瘾的同学进行帮扶,培养其学习兴趣,帮助其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和人生价值,同时,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积极进取。

6 创造机会鼓励他们的主动交流意识,引导他们走出因为交流困难而寻求虚拟交往的迷宫。当然,在对上网成瘾同学实施专门的心理辅导的同时,也要注意面对其他大学生的教育指导,使他们都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标本兼治。

(二)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扩大大学生的现实交流空间

扩大大学生现实交流的空间,拓展展示大学生才能的舞台,是缓解大学生情感焦虑的重要途径。高校要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科技实践活动,并且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开设有关恋爱、学习、就业、人际交往等问题专栏,让学生之间通过网络本身,找到自己的“良药”。

总之,让大学生远离网瘾困扰,走向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于实际、实践其作用的体现。

[参考文献]

[1]Young,K S,Levels 0f depression and addiction underlyingpatholosical internet use[R],post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Easter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Wash-ington,DC,1997,April 11。

[2]马芳,网络成瘾诊断标准述评[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1)。

[3]吴明君,大学生上网成瘾现象分析[J]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6)。

[4]宋元林,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道德权利刍议 下一篇:论营销原理在图书馆运行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