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买玩具,孩子还可以玩什么

时间:2022-10-25 02:01:29

不买玩具,孩子还可以玩什么

“玩中学,学中玩”。这句话已经成为家长的口头禅了。玩具商把玩具的功能说得像教具一样强大。一说到玩,很多家长脑海中条件反射闪现的是:什么玩具好?

玩具当然没什么不好,但是玩中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不一定非要通过玩具来实现。玩,可能是和妈妈一起做一顿饭,扎一只风筝,和爸爸去爬山,观察蚕宝宝如何做茧,养热带鱼,种一棵兰花,甚至拆掉家里的一样废旧电器……玩是一种心态,一种兴致,一种热爱生活的姿态。

玩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协作精神,探索兴趣。玩,除了功效性,也培养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感受,对心灵的滋养。

总之,对于玩,这次我们想和您说一些玩具之外的故事。

要想“玩中学”,

先让孩子玩个够

唱3岁时,一天傍晚,我带她在大院里散步,唱突然停下来,捡起一根小树枝,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像科学家发掘出珍稀文物一样,翻来覆去地研究起来。唱妈更好奇:上次看小蚂蚁让我等了半小时,这次又是小树枝,我看你能玩多久?

估摸过了5分钟,只听“卡嚓”一声,树枝被掰成两截。唱有些吃惊地望着手里的树枝,抬头看了看我:妈妈,两个?

我点头:是啊,两个。唱眼神里有不解,还有惊喜。放下左手的树枝,把右手的树枝又掰开:两个。

我点头。小丫头像破解了哥德巴赫猜想一样兴奋,不停地把手上的树枝掰开,再掰开,嘴上念念有词:两个,又两个……一会功夫,树枝已被肢解成N段。

1可以分成2,这自己体验出来的数的概念,让唱兴奋不已。

唱妈也惊喜:这就是所谓的“玩中学”?

有天下班回家,看到客厅里像天女散花似的,遍地都是唱的杰作:有从外面捡回来的石子,有被撕得乱七八糟的各种彩纸,有撒得遍地的黄豆、绿豆、红豆……唱妈长叹一声,正准备捋起袖子收拾,唱却兴奋地说:妈妈,快看,这些是我做的花环,像不像福娃的五环?这是我堆的小山,就是我们在上面看到大蝴蝶的那个山,这些红的是花,绿的是树,黄的是石头……

好吧,我承认你想象力很丰富,我承认你有动手能力,但妈妈收拾起来,真的很累,不过,妈妈很开心喔。

记得一位德国儿童教育家说过,创造性的玩耍犹如泉水的喷涌,来自孩子的内心深处,它清新而富有活力,是每位健康孩子的天然组成部分。

唱唱出生时,七大姑姨加上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送来各种各样的玩具,毛的,绒的,电动的,堆满了房间的角角落落。

但玩具多了也有问题,那就是唱有些不知道玩什么好,抓起这个,扔了那个,心神不定,玩一个玩具从来没超过十分钟。

唱妈见势不妙,连忙趁唱外出的功夫,把大批玩具打包,塞进了衣橱最高处,只留下几个安慰情绪。

虽然没收了唱的玩具,但丝毫没影响到她的玩耍兴致。唱妈在厨房做饭,唱摇摇晃晃走过来:“妈妈,我帮你做饭吧。”

“好。”唱妈赶紧盛了一盆水,抓了两把小米放进去:“你帮妈妈‘洗’米好不好?”

“妈妈,这是大海吧,小米是沙子。”小手在盆里搅啊搅:“大海起风了。船被吹跑了,咦,船呢?妈妈,给我个菜吧,当我的小船。”

直到唱妈把饭菜全端上桌,唱还在聚精会神地指挥她的小船开往对岸,脚下一滩水早泡湿了脚丫。

唱妈洗衣服,唱也来掺和:“妈妈我要洗。”于是,一个小盆,一勺洗衣液,一条小手绢,换来一下午的快乐时光和满卫生间的泡泡。

唱妈学习发展心理学时,记得老师说过,2岁多到5岁的孩子,最喜欢的是假扮的游戏,也称为幻想游戏,他们喜欢利用自己的身体和简单的日常生活用品来游戏。看到什么模仿什么,他们会从随手可得触手可及的东西中,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这种能够启发孩子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玩具”,才是真正的好玩具。

比起花大钱买高档的玩具,生活中的玩具对孩子成长有益,还省银子,何乐不为?

四岁多的时候,唱迷上了钻洞游戏。所有的洞洞都让她迷恋。她经常用沙发垫垒成一个小屋,像只小狗一样蜷伏在里面,一呆就是一个多小时。邻居阿姨说可以给她买一个小帐篷,里面有很多五彩球的那种。还没等下单,楼道里突然出现了一个盛冰箱的大硬纸箱子,唱妈一阵兴奋,赶紧征得主人同意,直接拖进家中。那一下午,唱妈和唱一起对箱子进行了美化和改造,唱在上面画了很多花花草草和大大的太阳,唱妈用剪子剪开了两扇门,还开了一扇窗,一个漂亮的“小屋”落成了。

唱激动地把自己的被子、心爱的故事书和CD机都拖进了“小屋”,声称这里就是她的家,还请我在门上写了“非请勿进”的字样。接下来整整一周的时间,每天除了上学吃饭散步上厕所,剩下的就是在箱里或坐或躺或趴,在里面看书,听音乐。有时候什么也不干,就在那里躺着静静地发呆,怎么叫也不出来。有时去茶几上拿水果,也会把箱子拎起来,一寸一寸地挪过去,再一寸一寸地挪回来。每天晚上,都是唱妈把睡得迷迷乎乎的唱从箱子里抱上床。

再长大一些,唱开始学习折纸,学会了用剪刀,从此,家里堆满了各种纸的成品和半成品。每天晚饭后,唱总是缠着唱妈剪这个,折那个。唱妈挖空心思,把小时候学的各种手艺都倒干了,也满足不了唱的需求,只好买了一大本折纸和剪纸书,和唱一边研究一边学习。有一次带她逛街,在商场门口一个叔叔发宣传单,给了唱一张,她一直拿在手里。逛了一会,有些热了,唱三下两下把宣传单折成了一个小扇子,给我扇风。看到一个小弟弟在哭,又赶紧把扇子拆了,叠了一只小鸟送给他,小男孩破涕为笑……

一直坚持“在生活中游戏”的唱妈,却从淘宝给唱买了很多很多的拼图。从9块的立体拼图开始,唱一发而不可收,30块,50块,100块,200块。玩起拼图来废寝忘食,观察力也大大提高,唱妈在100块左右还能和她打个平手,后来就自叹弗如。

6周岁2个月,唱入学了,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在学校,会玩成了她的招牌:她教同学用手吹泡泡,用小皮筋编手链、项链,会玩最多花样的翻绳……而且,在学习上,也体现出玩带来的优势:一年级的数学题就出现了找规律的数列题,别的同学还一头雾水,唱早已搞定;有打开的立体图形,给你一个面找对应的面的题型,对唱也是小菜一碟。让唱妈欣慰的是,唱对知识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更重要的是,她很快乐。这就足够了。

疯玩的童年

能获得身心的饱满

唱3岁时,一天傍晚,我带她在大院里散步,唱突然停下来,捡起一根小树枝,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像科学家发掘出珍稀文物一样,翻来覆去地研究起来。唱妈更好奇:上次看小蚂蚁让我等了半小时,这次又是小树枝,我看你能玩多久?

估摸过了5分钟,只听“卡嚓”一声,树枝被掰成两截。唱有些吃惊地望着手里的树枝,抬头看了看我:妈妈,两个?

我点头:是啊,两个。唱眼神里有不解,还有惊喜。放下左手的树枝,把右手的树枝又掰开:两个。

我点头。小丫头像破解了哥德巴赫猜想一样兴奋,不停地把手上的树枝掰开,再掰开,嘴上念念有词:两个,又两个……一会功夫,树枝已被肢解成N段。

1可以分成2,这自己体验出来的数的概念,让唱兴奋不已。

唱妈也惊喜:这就是所谓的“玩中学”?

有天下班回家,看到客厅里像天女散花似的,遍地都是唱的杰作:有从外面捡回来的石子,有被撕得乱七八糟的各种彩纸,有撒得遍地的黄豆、绿豆、红豆……唱妈长叹一声,正准备捋起袖子收拾,唱却兴奋地说:妈妈,快看,这些是我做的花环,像不像福娃的五环?这是我堆的小山,就是我们在上面看到大蝴蝶的那个山,这些红的是花,绿的是树,黄的是石头……

好吧,我承认你想象力很丰富,我承认你有动手能力,但妈妈收拾起来,真的很累,不过,妈妈很开心喔。

记得一位德国儿童教育家说过,创造性的玩耍犹如泉水的喷涌,来自孩子的内心深处,它清新而富有活力,是每位健康孩子的天然组成部分。

唱唱出生时,七大姑姨加上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送来各种各样的玩具,毛的,绒的,电动的,堆满了房间的角角落落。

但玩具多了也有问题,那就是唱有些不知道玩什么好,抓起这个,扔了那个,心神不定,玩一个玩具从来没超过十分钟。

唱妈见势不妙,连忙趁唱外出的功夫,把大批玩具打包,塞进了衣橱最高处,只留下几个安慰情绪。

虽然没收了唱的玩具,但丝毫没影响到她的玩耍兴致。唱妈在厨房做饭,唱摇摇晃晃走过来:“妈妈,我帮你做饭吧。”

“好。”唱妈赶紧盛了一盆水,抓了两把小米放进去:“你帮妈妈‘洗’米好不好?”

“妈妈,这是大海吧,小米是沙子。”小手在盆里搅啊搅:“大海起风了。船被吹跑了,咦,船呢?妈妈,给我个菜吧,当我的小船。”

直到唱妈把饭菜全端上桌,唱还在聚精会神地指挥她的小船开往对岸,脚下一滩水早泡湿了脚丫。

唱妈洗衣服,唱也来掺和:“妈妈我要洗。”于是,一个小盆,一勺洗衣液,一条小手绢,换来一下午的快乐时光和满卫生间的泡泡。

唱妈学习发展心理学时,记得老师说过,2岁多到5岁的孩子,最喜欢的是假扮的游戏,也称为幻想游戏,他们喜欢利用自己的身体和简单的日常生活用品来游戏。看到什么模仿什么,他们会从随手可得触手可及的东西中,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这种能够启发孩子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玩具”,才是真正的好玩具。

比起花大钱买高档的玩具,生活中的玩具对孩子成长有益,还省银子,何乐不为?

四岁多的时候,唱迷上了钻洞游戏。所有的洞洞都让她迷恋。她经常用沙发垫垒成一个小屋,像只小狗一样蜷伏在里面,一呆就是一个多小时。邻居阿姨说可以给她买一个小帐篷,里面有很多五彩球的那种。还没等下单,楼道里突然出现了一个盛冰箱的大硬纸箱子,唱妈一阵兴奋,赶紧征得主人同意,直接拖进家中。那一下午,唱妈和唱一起对箱子进行了美化和改造,唱在上面画了很多花花草草和大大的太阳,唱妈用剪子剪开了两扇门,还开了一扇窗,一个漂亮的“小屋”落成了。

唱激动地把自己的被子、心爱的故事书和CD机都拖进了“小屋”,声称这里就是她的家,还请我在门上写了“非请勿进”的字样。接下来整整一周的时间,每天除了上学吃饭散步上厕所,剩下的就是在箱里或坐或躺或趴,在里面看书,听音乐。有时候什么也不干,就在那里躺着静静地发呆,怎么叫也不出来。有时去茶几上拿水果,也会把箱子拎起来,一寸一寸地挪过去,再一寸一寸地挪回来。每天晚上,都是唱妈把睡得迷迷乎乎的唱从箱子里抱上床。

再长大一些,唱开始学习折纸,学会了用剪刀,从此,家里堆满了各种纸的成品和半成品。每天晚饭后,唱总是缠着唱妈剪这个,折那个。唱妈挖空心思,把小时候学的各种手艺都倒干了,也满足不了唱的需求,只好买了一大本折纸和剪纸书,和唱一边研究一边学习。有一次带她逛街,在商场门口一个叔叔发宣传单,给了唱一张,她一直拿在手里。逛了一会,有些热了,唱三下两下把宣传单折成了一个小扇子,给我扇风。看到一个小弟弟在哭,又赶紧把扇子拆了,叠了一只小鸟送给他,小男孩破涕为笑……

一直坚持“在生活中游戏”的唱妈,却从淘宝给唱买了很多很多的拼图。从9块的立体拼图开始,唱一发而不可收,30块,50块,100块,200块。玩起拼图来废寝忘食,观察力也大大提高,唱妈在100块左右还能和她打个平手,后来就自叹弗如。

6周岁2个月,唱入学了,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在学校,会玩成了她的招牌:她教同学用手吹泡泡,用小皮筋编手链、项链,会玩最多花样的翻绳……而且,在学习上,也体现出玩带来的优势:一年级的数学题就出现了找规律的数列题,别的同学还一头雾水,唱早已搞定;有打开的立体图形,给你一个面找对应的面的题型,对唱也是小菜一碟。让唱妈欣慰的是,唱对知识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更重要的是,她很快乐。这就足够了。

奔三张之后,突然开始怀旧――很显然,荷尔蒙在走下坡路。

望今朝:30年房贷,我和丈夫为了好一点的生活奔命,孩子怀中嗷嗷待哺,父母年迈天天往医院跑。

忆青春:妈蛋,我有青春?除了啃书还在干吗?倒是有几人暗送菠菜,我却高举节操拒人千里,因为我有个脾气暴戾的老爹管得我死死的。

大学还算青春不?算的话,我一个高考数学六十多分的,天天吊死在一棵叫“高数”的树上……

每当人生苦逼到顿足:“你造吗?我哭,我哭都眼泪!”的时候……想救我,赶紧把话题往“小时候”上扯吧,一谈这个,我就还阳了,又成了一个唾沫星子乱溅的活物。

我的确有个金灿灿的疯玩的童年,那是我仅有的黄金时代。

老爹学的是航务,却因为“成分”不好被分到大西北开路。从我记事起,我们家每半年,最短一次是两个月搬一次家,去的或是沙漠戈壁,或是草原郊岭。

每到吃梭子蟹的季节,海边亲戚就一封又一封地给我们写慰问信,因为他们觉得我们在西北非常可怜。冷暖自知哈!老爹是武侠迷,有整整两大木箱武侠小说,游走四方谁人不识反倒觉得惬意;母亲呢,嫁汉吃饭随遇而安;我则因“祸”得福,嗨了个天翻地覆。

别看姐现在怂得像个刚出锅的包子,当年也是爬雪山过草地,沙漠里面喘过气儿的女汉子。那时,天地仿佛是混沌的,性别也是,就连时间也是。每天一睁眼就在外面玩,肚子饿了才回家。有一次饿得太狠往家跑得太急滑擦进一个大天坑,喊破嗓子也没人应,只能坐等,但是,这个经历却让我见到了此生戈壁最美的星空――代价是我妈哭着发动各族同胞找了我半个晚上,我爸拿煤钳子坎得我腚不沾凳。

电影《上帝也疯狂》里那两个干渴的非洲土著小孩,不小心掉进盛水的大箱子,像见到了上帝,尽情地灌了个水饱――看到这情景,我的心也飞了起来。因为6岁时第一次见到浩瀚沙海也是这样疯狂:先是惊呆了几秒,然后一头拱进沙地打滚扬沙,还嗷嗷叫着……

多年后我在课本上读到有关沙海里的胡杨林的描写,作者说它们顽强得像革命战士,我只能说,在一个孩子眼里,看到的却是大自然对植物无条件的接纳,胡杨于沙海,是另一种美丽动人的小鸟依人。

如果硬要说疯玩给我带来什么“好处”,这……玩的好处用脚丫子都能想出来吧。我感觉最重要的,也是此生唯一可以拿来“装”的就是:我有较为真诚的审美观。我不会在不太真诚的事情上浪费时间,也尽可能避开类似的人群。

后来……真的挺讨厌说后来。如果没有“后来”,一个如此奢侈的童年,养出的可能是一个诗人或者是一个歌者,说不定还是个哲学家。但你懂的,人生就像一锅菠菜汤,好吃与否还要看各种调料给不给力,人生的偶然与必然让我成为“现在的我”――后来,我们停止搬家,住进了城里。

踏进学校的铁门,我很投入,就像我第一次投入海子诗中的咸水湖,激动地膀胱膨大,尿急来袭。但我仍然有原始的“愚昧”,比如,我不知道不可以躺在学校的草坪上仰望天空,老师不会对校长的孙子与我们一视同仁……当我摘了公园里的大丽花被扣押在保卫科嘤嘤地哭,被各种批评教育写检查之后,我洗心革面决心下学期一定戴上红领巾。

之后,外界对我的吸引慢慢变淡。虽然西北人民对自然有不可自拔的亲近,花开花落都要呼朋唤友在河边歌舞一整天,但因为学业压力、心情索然,我不怎么出门了,而且,赶在青春期之前我不幸地被老爹揍成了一个“死宅”。不过,我仍是喘气的,家里囤了足够的小说让我疯狂地阅读,因为我的心在自然中野过,辨得出文学作品的香臭美丑,这让我压抑的青春有了扇透气的小窗。

每次听我聊童年,大部分人觉得挺梦幻,小部分人觉得像吹牛B。有时候我也想,那些灿烂的玩耍就是一场梦。但是,不都说“一场游戏一场梦”吗?对于孩子来说,没有游戏,哪来的梦?

某天夜里,我眼睁睁看到蚊子把嘴从蚊帐眼儿里探进来咬闺女的小胖手,大骇。蚊子啥时候进化出了这么高的智商?人呢?人却退化了――约两三闺蜜去郊游,女儿看到水,急着喊:我要玩游戏!结果,那俩败家娘们儿掏出手机,刷了几下捧到孩子面前说“阿姨这里有闯关的还有灭地雷的”……唉,此游戏非彼游戏,人类啊,你们在电子产品面前真得要发生异化么?

最好的玩具是父母的陪伴

小北爸是造价师,工作时间比较灵活,上午不用上班。

所以,早晨,我上班出门后,女儿小北的一切就全部交给了小北爸:洗脸、穿衣、喂饭、陪玩。

我每天出门前都会叮嘱小北爸很多,虽说是亲爹,但在我内心深处,总有点不放心,男人看孩子,靠谱吗?

周末,小北爸说带我和小北一起出去玩,给我一个惊喜,也是为了让我安心。

一早,小北起床就往厨房里跑,拿起自己的水壶,拉着小北爸的手,说,爸爸,走。

小北爸把稀饭汤灌到水壶里,简单地给小北洗了脸,换上衣服。两个人不到十分钟,就摆好了出门的架势。

小北爸抱起小北,拉着我,就这样,我们出门了。

上了车,小北很乖地坐在后车座上。

小北爸说,告诉妈妈,我们去哪里?

买包包。

第一站,小北爸带着我们到一家包子铺买了七个猪肉灌汤包,小北爸说因为有我的加入,所以多买了两个,平时他和小米只买五个。

小北爸拿出一个包子给小北,说,小心烫。小北鼓起嘴巴吹了几下,就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小北爸说,告诉妈妈,我们再去哪里?

上山。

第二站,车到了英雄山附近。

小北爸说,告诉妈妈,我们到哪了?

地下。

地下?我皱着眉头,不知小北所云。

小北爸看出了我的心思,说,地下就是停车场。天气热,要把车放地下停车场,才凉快,是不是,小北。

小北很不标准地重复了小北爸的两个字:凉快。

停好了车,小北的一个包子已经吃完了。小北爸给她擦干净了手,又让她喝了几口水壶里的稀饭汤。

出发!

小北一手牵着小北爸,一手牵着我。从地下停车场一路走到路上,小北很兴奋,不停地对我说,妈妈,灯。那些灯是安装在墙上,防止撞车的。

我心里有些澎湃,眼睛微微发热,想掉眼泪。因为出门前,我憋了一肚子的火想责怪小北爸:你怎么不好好给孩子洗脸;孩子还没吃饭呢就出门;稀饭汤能灌在水壶里吗;这家的包子卫生吗……此时此刻,看着小北欢乐的小脸,感动赶走了愤怒。

小北爸说,告诉妈妈,我们去哪里?

树下。

我依旧没有听懂小北说的什么,小北爸解释说,树下就是山下的一棵大树,每天我们都会到树下一起把剩下的包子吃完。

繁茂的枝叶和一个长石凳,一位年轻的爸爸和一个还不怎么会说话的小宝贝,一人手里拿着一个灌汤包,狼吞虎咽。我突然感觉这幅景象是如此温馨。我不再去追究包子是否卫生,拿起一个,和他俩一起吃了起来。

一顿美餐之后,我们开始爬山。小北爸说,这是每天他和小北最开心的时刻。路上,小北会跟着跑山的老头唱歌,会学着扭秧歌的大妈跳上一段,还会看着山上叽叽喳喳的小鸟发呆。

我显然拖了他们的后腿,平时很少运动的我,爬到山顶,已经气喘吁吁。

山顶,风很大。小北拉着小北爸随风起舞,那种快乐,我从未见过。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走过来,递给小北一个桃子,小北拿过来,说,奶奶吃。老奶奶笑地合不拢嘴。小北爸说,老奶奶已经快九十岁了,每天都会上山来给小北送水果。山上一些经常来锻炼的老人都认识他们爷俩。

临近中午,我们一家三口下了山。小北爸带着我们去山下一家饭馆喝了拉面,小北喝了一小碗,还吃了一个鸡蛋,喝了一大瓶矿泉水。

返程的车上,小北睡着了,手里还拿着从山顶捡到的一枚树叶。

小北爸说,这就是每天我和女儿的生活,你之前的那些担心和顾虑是否也该烟消云散了呢!

我没有说话,更多的是思考。在我的育儿世界里,只要把孩子喂饱吃好;在家玩玩玩具,避免孩子意外受伤;通过图书、玩具多教给孩子点知识,就足够了。

其实,孩子最好也是最奢侈的玩具是父母的陪伴,小北爸,我好嫉妒你!

日本皇太子1岁的生日礼物

是沙堆

文∷百合 摘编∷商倩倩

在日本,针对孩子的免费公园遍布各地,即使再简陋也少不了这四样游具:沙堆、滑梯、单杠和秋千。孩子们想要痛快玩耍的时候会先奔向滑梯或秋千,想要安静的时候就会选择沙堆。

幼儿园里也一定有沙堆,老师除了教育孩子们在玩耍时绝对不可以扬沙、工具用完以后要及时收拾,此外就任由孩子们自由玩耍。我去幼儿园接孩子回家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看到她们和同伴一起在沙堆上忙碌,远远看上去就像是一个热闹的蚁群。

不到3岁的小孩子拿着小水桶跌跌撞撞去取水,孩子们聚在一起互相交流,研究泥和水的比例,做出圆滚滚的沙球,堆出各种形状,挖出陷阱,用不同形状的塑料模具做成各种造型……

即使把制服和鞋子弄得脏兮兮,妈妈们也不会生气。孩子们对手中沙子的专注和热爱,丝毫不亚于艺术家对其作品的热情。我家孩子每次都要求我把她们精心制作的沙球带回家,这可难住了我,只得给沙球拍了照,老师又出来带她们去把沙球藏到不引人注意的地方,这才高高兴兴地回家。

孩子天生爱玩沙土,我以前的家附近没有公园,为了不让孩子们失去这么重要的乐趣,邻居爷爷奶奶中有的给孙子买来专用的沙子,有的从河边运来沙子送给孙子,家里的塑料容器和洗衣粉勺子都成了玩沙子的最好工具。

他们还向我传授经验,说海里的沙子有盐分,要洗过以后再给孩子玩。后来偶尔看到现在日本天皇夫妇的育儿方法,其中提到了他们送给皇太子1岁生日的礼物,就是在铺有草坪的院子里亲自用铁锨挖一个50厘米左右的沙坑。这个沙坑还可铺上塑料席子,作为皇太子的小游泳池使用。

日本的孩子还能在大人的允许下放肆地玩泥。我以前住的地方周围有很多水田,当地农民每年夏天都给孩子们提供一次痛快玩泥的机会,孩子们只穿着最少的衣服,忘情地在泥里滚啊跑啊。

有些幼儿园和保育所还会给孩子们玩泥的机会。上次老公去冲绳参观某保育所的时候,正赶上孩子们光着身子在泥里痛快淋漓地玩耍,之后挨个去冲凉水澡,洗净身体和头发再换上干净衣服。在这样丰富的自然环境成长中的孩子,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一定是很健康的。

有鉴于此,我经常带孩子去海边,和孩子一起感受沙子带来的乐趣。和孩子试着认真地用沙子建筑一个造型,把没有形状的沙子塑成形状的过程是很需要想象力的,每次都是孩子教我玩,我反而成了打下手的。

日本还有专门的沙雕比赛,吸引优秀的沙雕艺术家们在沙滩上安营扎寨,精心制作他们的作品。艺术家们的创意题材十分自由,既有神话故事、历史故事,也有实际存在的城堡等自然建筑。每幅作品下都有一个标牌,介绍作品及其作家。创作过程和最终成果在偌大的沙滩上尽显无遗,许多爸爸妈妈就把孩子带过来欣赏,和艺术家们交流创意。

上一篇:汽标文化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诠释 下一篇:谈小学语文教师的四重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