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时间:2022-10-25 12:36:47

浅谈初中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日常作文教学一般侧重“怎样写”的写作技巧,而忽视了“写什么”的写作源泉。这种本末倒置的教法,造成学生不懂得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头脑中没有丰富的写作原始材料。

没有了写作的基础条件,怎么能写出好文章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笔者以为,要让初中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就必须做到:

一、立足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叶圣陶说:“作文源于生活”。罗丹也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可以说,生活是写作永不枯竭的源泉。面对瞬息万变的日常生活,学生时时要睁大眼睛,带着一颗敏感的心灵,生活中自然而然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作文离不开生活:作文的源泉来自于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文的过程是学生体验和感受生活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创造和审美的过程。

二、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

阅读积累的第一种途径就是课内阅读。课内阅读是以教材为底本的在课堂进行的师生共享的阅读。教材所选的篇目是美文华章,是作者长期对生活、对社会进行观察思考后的结晶,是深刻思想性与完美艺术性的高度结合。只要作一番整理归类,不少内容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材料。因而,我们要求学生将课内学到的美文佳句――优秀篇章段落,名言警句,古诗词等,分门别类的加以整理,熟读成诵,以备写作之需。

阅读积累的另一重要途径便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转化知识,让读物中的语言材料为己所用,增强自己的语言底蕴。

首先,应当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自己把喜欢的课外阅读材料向同学们介绍,这样做可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还可促进大家多读书,争相读好书。教师也可以言传身教,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以此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其次,指导学生制定课外可行的阅读计划,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书籍。制定可行的课外阅读计划应该包括阅读的目的、要求、步骤、方式、书目,以避免阅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做到循序渐进。而选择课外阅读书籍应力求广泛,要有一定的面和量的积累;同时要有选择,力求质的突破。要选择思想健康、文质兼美、知识性强的读物,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升修养。

再次,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学会阅读。教师应教会学生精读、略读、浏览。这三种方法各有用途,可根据阅读内容和阅读需求来确定阅读方法,通读时应以略读为主,知其大意;遇到枝叶性的章节,应以浏览为宜;遇到精彩片断,加以精读,反复吟咏、玩味,并圈点、记录。这样才既有速度,又有收获。

最后,要求学生多做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古人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如课外阅读中读到的一些精彩描写片断、名言警句和观点道理等要记下积累;通过记也可加深理解其精妙之处。有时还可随手写下或多或少的读书随笔。如果长期坚持下去,认识境界提高了,心中积累的名言妙语自然也多了起来。那么,在习作中便可灵活运用了。

三、留心观察,善于捕捉事物特征

正如指出的:“一棵树的叶子,看上去是大体相同的,但仔细一看,每片叶子都有不同。有共性,也有个性,有相同的方面,也有相异的方面。”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使他们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善于找出同类事物千差万别的个性和特征。

四、充分利用影视、报纸、网络等资源,积累写作素材

影视、报纸、网络中有许多事例、美文佳句,对于初中学生写作有用的东西……学生平日里要把在这些资源里得到的资料好好整理,分门别类地做好笔记,或剪报收藏,或写出当时的阅读心得……这样,久而久之,就积累了为数不少的写作素材了。

当然,“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若学生平日里都能够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都能够持之以恒的话,那么他们就一定可以积累到非常多的自己在写作时所需要的各种素材。

上一篇:浅谈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与故障诊断 下一篇:会计知识流动及路径依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