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体化模式的电能计量管理工作研究

时间:2022-10-25 10:57:43

基于一体化模式的电能计量管理工作研究

【摘要】电能计量管理工作是我局生产经营管理及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其技术和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贸易结算的准确、可靠、公平、公正,涉及到供用电双方的利益。本文主要从计量业务管理、计量资产管理、计量设备功能和电能量数据管理的角度入手,对我局计量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探索适合我局发展要求的一体化创先管理模式。

【关键词】计量管理;一体化;自动化;智能化;创先

1.引言

电能计量管理工作是生产经营管理及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其技术和管理水平不仅事关企业形象和经营发展,而且影响贸易结算的准确、可靠、公平、公正,涉及到供用电双方的利益。

近年来,在南方电网统一规划及指导下,广州供电局电能计量业务取得较大的发展,现场计量装置配置水平逐步完善,计量管理水平持续提升,计量自动化及信息化水平不断进步,初步形成了智能计量管理体系。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局计量业务集约化、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探索,研究我局在转型后子公司运作模式下的计量管理创先之路。

2.计量一体化管理研究背景

根据网公司对计量中心的业务定位和职责要求,我局对计量中心的职能和定位进行了深入调整,调整后计量中心在计量管理方面的职责为:负责电能计量量值传递和计量认证工作,负责电能计量器具的集中检定,负责全局所管辖变电站、地方电厂、小水电、专变客户电能计量装置投运前管理、运行管理、现场检验和故障分析处理,负责省网关口电能计量管理,负责计量自动化终端的管理,负责计量自动化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负责电能量数据集中管理,负责营销计量类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推进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各区(市)供电局提供计量技术专业指导。

因而广州局计量中心既要担负起省级计量中心的职能,同时又要承担地市级计量中心的职能。职能调整后工作量和技术难度同时激增,主要表现在:

资产管理方面:增加了100余套省网关口计量装置、3.8万套客户专变计量装置、8万套计量自动化终端和约200套小水电计量装置;

量值传递方面:增加了省级最高标准的电能计量量值传递和计量认证工作,以及广州地区所有计量装置入网和到货抽检型式试验,计量自动化终端的全性能测试。

运维管理方面:增加了省网关口计量装置和客户专变计量装置的投运前管理、安装、验收、现场周期检验、轮换及运维管理,以及计量自动化终端、计量自动化主站及电能量数据平台的的建设与运维管理。

综合管理方面:增加了营销计量类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和电能量数据集中统一管理。

在计量业务集约化管理大框架已初步形成的基础上,计量管理逐步由计量表计管理向计量装置管理转变,并更深层次地向电能量数据管理推进,这对我局未来的计量业务管理和技术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我们必须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建立起一套既符合国际标准又适合我局实际的一体化计量管理体系,并探索的信息技术支持和创新管理策略,提高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从而为实现公司“打造一体化、现代化的国内领先,国际著名企业”的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计量一体化管理模式探析

3.1 计量管理领域一体化探索的总体思路

按照网公司“服务好、管理好、形象好”的总体要求,结合电能计量装备与业务现状,以实现“标准化、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为主线,以提升计量集约化管理水平为核心,从业务流程、技术创新、信息系统等方面完善计量一体化管理,并按照省市两级电能计量标准体系的建设模式,打造理念先进、功能强大、科学规范、集约高效的智能计量管理体系,实现电能计量业务的标准化建设、集约化管理和精益化管控,最终满足“一个落实”、“二个转变”、“三个实现”和“四个提升”的一体化建设要求。

3.2 计量一体化管理策略

以计量标准化管理为基础,以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支撑,重点开展计量装置常态监测运维管理和电能量数据集中管理,充分地发挥计量装置在计量结算、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客户停电时间、优质服务等方面作用,最终实现计量服务的准确、优质和电能量数据服务的全面、及时。

3.3 落实计量一体化管理的措施

3.3.1 加强计量标准化管理

梳理现时各环节计量技术标准,建立涵盖国家规程、网公司制定的管理制度、技术标准、作业标准、业务流程的标准库,并以网公司一体化标准体系为基础,建设广州供电局电能计量技术规范体系,提高计量装置的标准化和计量业务的规范化水平。

3.3.2 推进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重点提升计量资产从需求、采购到库存、仓储、配送整个供应链各环节的效率;加快推进自动化检定流水线建设,提升检定工作的效率与公平公正性;提升计量资产运行管理的质量及效率;打通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信息流,掌握生命周期动态信息。

3.3.3 开展基于计量装置常态监测的运维管理

在信息系统支撑下,以常态监测与现场工作相结合的工作模式,高效开展计量装置运行全过程闭环管理。利用计量自动化系统对运行计量装置实施常态化的监测。一是探索以远方监测和现场检验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周期检验工作。二是通过监测快速发现和定位计量装置缺陷,建立与现场工作联动的快速消缺机制,并实现缺陷的闭环管理。三是利用监测获取计量装置质量信息,实现与计量资产管理的联动,为计量装置轮换管理、采购管理、技术管理提供依据。四是通过监测的实施促进计量自动化系统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与电能量数据管理的联动。

3.3.4 实施电能量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

依托营销系统及计量自动化系统,建立电能量数据管理信息平台,对电能量数据进行统一采集、监测、分析、审核和,确保电能量数据管理的规范、准确、可靠和唯一。同时,基于电能量数据平台,开展电能量分析及预测管理,为电网经济运行、经营决策、营销服务等提供服务。

4.关于优化计量管理的一些对策及建议

4.1 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优化对策及建议

4.1.1 管理特点及现状

电网企业属于资产密集型企业,其中计量资产通常包括电能表、电压/电流互感器、计量自动化终端、标准设备等,其特点是数量多、单个设备价值低,管理难度大。计量资产管理以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为理念,是计量管理的核心部分,贯穿了计量装置从需求申报、采购、到货验收、检定、仓储、配送、领用、安装、运行到退役的全过程管理。

目前,制约我局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最大问题是信息系统支撑能力不足。一是营销系统仅实现了电能表和互感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二是营销系统与资产系统是独立的系统,系统间物资编码未实现统一、接口程序不完善,未能实现物资信息的实时交互和自动增、减资功能,导致管理效率不高。

4.1.2 管理优化策略探析

完善营销系统业务功能。在巩固和完善原有管理模式和流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系统对计量器具的管理范筹,在完善原有电能表、互感器和封印管理的基础上,将变电站计量装置、厂站遥测终端等主网运行计量设备,计量标准装置、计量标准器具、现场检验器具等标准类设备,负控终端、配变终端等终端类设备,全面纳入营销系统全业务流程管理,建立起闭环的管理机制,实现其生命状态的全过程管理。同时,建立在营销系统建立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质量跟踪管理及分析评价管理模块,完善计量资产质量跟踪体系。

4.2 基于计量装置运维及状态监测的优化对策及建议

4.2.1 管理特点及现状

计量装置运维管理是计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计量装置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措施,其主要包含了计量装置的现场巡检、周期检验、运行抽检和故障处理等业务。其特点是设备种类多、基数大、分布散,整体管理难度大。

目前,我局计量装置运行现状如下:

计量计费装置运行现状:我局现有专变计量装置40711套,其中高压计量16161套,低压计量24550套;低压用户4483832户,其中低压单相用户4203493户,低压三相用户280339户。

计量自动化终端运行现状:我局在运行厂站终端252台,负控终端38285台,配变终端27858台,远程低压集抄接入94.5万户,现场脉冲集抄接入108万户。

总体而言,随着计量业务集约化管理地推进和计量设备数量的不断增多,受管辖区域大、位置分散、计量人员不足等现实因素影响,传统的现场周期检验和运维模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探索新的管理模式。

4.2.2 管理优化策略探析

推进以设备定期检定为主的计量管理向以在线状态检测为主的计量管理转变。在信息系统支撑下,开展以常态监测与现场工作相结合的工作模式,通过对计量装置进行有效地监测、诊断和故障分析评估,及时掌握设备状态,针对性地实施有效、经济的设备维护,实现设备可靠、高效运行。

为确保运维管理的智能、高效,需要通过开发智能巡检系统和建立专家决策平台来予以保障,详细设计思路如下:

(1)开发智能化移动“PDA”终端作为智能巡检的基础保障

根据南方电网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要求,“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是全面推进业务一体化发展的方向。利用现今成熟的移动PDA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网络通信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等,通过在PDA终端设备上开发应用图像采集、图像识别、1D/2D条码扫描、OCR数据转换、GPS定位、红外、RS485等数据采集模块,增加手电筒、打印机、摄像头等硬件设备,使其能丰富应用于计量管理、电力巡检、物资管理、电费抄核收等电力现场,并通过GPRS/CDMA等无线通信卡与营销系统互联互通,实现现场业务的一站式处理。

(2)建设智能在线监测及巡检系统是智能巡检的深化应用

基于智能化移动“PDA”终端的高级应用:充分利用“PDA”终端的GPS功能、远程传输功能和智能巡检功能,建设智能巡检系统,深入应用、挖掘和分析相关数据,形成功能强大的专家决策平台。

通信诊断系统的开发与建设:GPRS、CDMA等无线通信网络作为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中采集终端的数据传输方式,其运行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计量自动化终端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因此,需要加大通信通道的维护力度,加快与各通讯运营商的合作步伐,共同开发通讯通道、通信流量的监控平台,制定监控平台实施方案。通过开发接口的方式实现与通讯商相关通信网络的联通,获取我局各类通讯通道和通讯卡的实时运行情况,实现对通信环节产生的故障进行准确定位、阀值告警、实时监控以及对各通讯营运商的通信质量进行分析考核。

4.3 电能量数据集中管理的优化对策及建议

4.3.1 管理特点及现状

电能量数据管理是对发、输、配、用各环节的电能量数据进行采集、监测、分析、审核和等方面的统一管理。其特点是数量级大、准确度要求高、权威性强。

目前,我局计量管理仍维持传统以设备为中心,对电能量数据管理和应用方面的关注刚刚起步,还未形成集中统一的电能量管理模式,计量自动化系统收集到丰富的数据资源,已充分利用的仅有抄录电量,用于电费计算,但尚未建立集成的数据平台,并开展深入的数据分析和应用。

总体而言,电能量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是专业化和集约化管理的需要,是实现营销服务创先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电量和线损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4.3.2 管理优化策略探析

以市场营销业务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和提升营销服务管理职能,在计量中心设置电能量数据管理机构,依托营销系统及计量自动化系统,建立电能量数据管理信息平台,对电能量数据进行统一采集、监测、分析、审核和,确保电能量数据管理的规范、准确、可靠和唯一,最终实现电能量数据集中统一管理和计量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为确保电能量数据管理的集约、规范和高效,需要通过建设电能量数据平台来予以保障,详细设计思路如下:

(1)电能量管理信息平台建设

依托计量自动化系统和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完成电能量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初步实现各单位电能量数据自动采集和集中、线损异常的权威、电能计量装置的在线监测和状态检修等;构建完整的电能量综合指标评价体系,深化系统的分析应用、数据展现和异常处理功能,实现线损和电量的异常分析和闭环处理功能。

(2)打造电能计量管理领域的监控指挥中心

基于WEBGIS技术的电能量大屏幕展现平台建设。电能量数据中心存储着全局最完整、最可靠、可全面的电能量数据,如果这些数据信息脱离其对象主体而单独统计分析其意义有限。电能量数据的对象主体则是其所附着的计量点、用户、变压器、线路以及供电区域等实体,需要有效地把电能量数据与其对象主体结合起来做科学分析,然后以最精简、有效、优化的形式展现出来,才能突显电能量数据平台在众多电力业务系统中的价值。

计量管理领域的监控指挥中心建设。依托电能量数据平台,利用营配一体化GIS地图技术和基于WEBGIS技术的大屏幕展现模式,结合移动PDA掌机的卫星定位功能,打造计量调控中心,充分发挥电能量数据中心的集中监控和统一管理职能,建立完善统一的资源调配体系,实现计量资源的整合利用,提高日常工作效率。

5.结语

加强电能计量工作是供电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选择,广州供电局在未来接轨国际先进地道路上,仍需勇于探索、持续创新,建立起技术先进、体系完整、运转高效、管控有力的计量体系,实现电能计量管理的标准化、集约化、精益化,为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效益做出贡献。

上一篇:基于AT89S52自动电阻测试仪的设计 下一篇:高压电气设备对绝缘技术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