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tlab/Simulink的GSIVI系统物理层仿真

时间:2022-10-25 09:59:36

基于Matlab/Simulink的GSIVI系统物理层仿真

【摘要】在通信系统中,物理层作为最底层,提供能够传送原始比特数据的物理信道。通过对GSM通信系统物理层的分析,运用Matlab/Simulink设计模型,对信道编码、交织、调制等过程进行基本仿真,最终获取信号的I/Q数据、绘制出信号的功率谱。其中GSM采用分模块编写M文件实现,通过对误比特率和误块率的分析,验证了仿真的可靠性。

【关键词】GSM 物理层仿真 Matlab Simulink

近年来,无线通信技术飞速发展,信道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无线信号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这为全球通信行业和军事领域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的同时,也势必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如频率资源的有效利用、合理分配等。如何在信噪比较低、信道条件恶劣的环境下,有效地监测和分析这些信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而对通信系统物理层进行建模仿真,获取信号的I/Q数据、绘制出信号的功率谱是信号分析的基础。

在通信系统中,物理层作为最底层,提供能够传送原始比特数据物理信道。物理层结构不仅对无线链路的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也关系着移动终端设备的复杂程度。

本文以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GSM为例,介绍了一种运用Matlab/Simulink进行系统物理层仿真的方法,并进行分析,以期对后期的信号分析及推广应用提供有效帮助。

一、GSM系统物理层仿真

GSM(Gloh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是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在空中无线接口上综合采用TDMA和FDMA两种多址方式。GSM相邻两个频道之间的间隔是200kHz,按此间隔将GSM工作频段分为124个载频。每个载频又被分为8个信道,可以容纳8个时分移动用户,即8个时隙。时隙是GSM无线接口上资源的最小单位。

1.1 仿真模型

由于接收机的实现基本上是发射机的逆过程,本文只介绍仿真实现的发射机整体结构,如图2所示,由五个不同的功能块组成:

(1)随机比特发生器

实际应用中,需要对声音信号进行语音编码,来产生二进制信号。而在信号建模仿真过程中,直接随机产生二进制信号代替经过语音编码之后的信号,作为GSM的传输信号。

(2)信道编码

信道编码的目的是降低误码率,改善信号的传输质量,消除由于扰因素产生的对信号的不良影响。GSM系统主要采用分组码和卷积码,传输信号经过编码后,变为456bit。

(3)交织

交织技术将消息序列中连续的比特分散开,也就是把一条消息中连续的比特以非连续的方式发送出去,使得长串的突发差错离散为随机差错。在GSM系统中,采用交织深度为8的交织码,来进行二次交织。

(4)形成burst

将交织产生的数据封装成完整的burst(突发脉冲)结构.进而形成GSM各种无线帧结构。

(5)调制

GSM系统采用的调制方式为GMSK。复用器将数据返回给GMSK调制器,GMSK调制器模块首先对传人序列执行差分编码,以形成一个NRZ(不归零)序列。修改后的序列再经过实际的GMSK调制后,得到的信号被表示为使用相应的I和Q信号表达的复基带信号。

1.2 仿真结果及分析

对上述调制器输出的信号进行功率谱计算,绘制出GSM信号的功率谱,如图3所示。

同时,程序打印出的误比特率BER信息如下:

4 Bursts processed in 16.3 Seconds.

Used 4.1 seconds per burst.

Type Ia BER:0.00.

Type Ib BER:0.00.

Type II BER:0.00.

Type II BER-CHEAT:0.00.

三、结论

本文以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GSM为例,介绍了一种运用Matlab/Simulink进行系统物理层仿真的方法,并通过分析,验证了仿真的可靠性,能够为后续信号分析和识别提供基础。

上一篇:融媒时代不能忽视抵抗性解读 下一篇: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的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