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突击队”奋战在一线

时间:2022-10-25 08:23:13

【摘要】凉亭垴村村民施继河家种植了15亩中稻,眼看着一个多月没下过一滴雨,他心急如焚:“中稻有一茬水就能收,无一茬水就要丢,这可怎么办呀?”关键时刻,当地农商行为村民送来抗旱专项...

“潜山耸翠,桂树浮香,淦水欢歌,清泉沸波”,这是素有“香城泉都”之称的湖北省咸宁市最靓丽的名片。然而,7月9日出梅以来,盛夏的“泉都”少了份水润与灵动,从大旱到特大旱,一时间,不少往日装满清水的库塘干涸见底,无数的农田禾苗干枯。

罕见大旱,“烤”验香城泉都

截至8日8日,旱灾共造成湖北省74个县(市、区)762.01万人受灾,125.54万人因旱需饮水和口粮等生活救助;农作物受灾920.94千公顷,成灾461.58千公顷,全省受旱农田约覆盖三分之一耕地;直接经济损失27.75亿元。针对持续多日的旱情,湖北省减灾委、省民政厅于8月8日16时,正式启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三级响应。

罕见大旱,正“烤”验香城泉都——湖北省咸宁市。截至8月9日,咸宁市受灾作物面积已达163.5万亩,其中重旱61.5万亩,22.5万人和4.7万头牲畜发生临时饮水困难。咸宁市所辖6个县市区中,崇阳、通山和通城3县已列入“特旱”县市。8月9日16时,咸宁市正式启动救灾应急二级响应。

大爱无疆,彰显泉都别样魅力

凉亭垴村村民施继河家种植了15亩中稻,眼看着一个多月没下过一滴雨,他心急如焚:“中稻有一茬水就能收,无一茬水就要丢,这可怎么办呀?”关键时刻,当地农商行为村民送来抗旱专项资金,支持村民租来挖掘机清理沟渠,从上游的王英水库调水。看到自家的农田得到灌溉,施继河喜笑颜开:“我的稻田来水了,稻子有救了!感谢农商行为我们送来了‘及时雨’!”

“抗旱救灾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农商行义不容辞!”面对严峻的干旱形势,咸宁农商行紧急部署,发起总动员令,迅速成立一支“抗旱突击队”,积极投身于抗旱救灾第一线,打响抗大旱、保民生、保秋收的攻坚战,彰显出香城泉都的别样魅力。

一是落实从速。迅速启动救灾应急预案,下发了《关于做好当前抗旱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迅速成立抗旱救灾工作专班和抗旱救灾应急服务突击队,迅速将要求传达到每一个基层网点,迅速落实抗旱救灾的工作措施。

二是调查从实。咸宁农商行班子成员亲自赶赴受灾最严重的崇阳、通山和通城3个特旱县,深入基层调查灾情,现场指导当地农信社开展抗旱救灾工作。辖内6家县级行社紧急抽调200多名信贷人员在第一时间深入到企业、田间地头、农户家中调查摸底,测算抗旱救灾信贷需求,制定信贷资金供应计划。

三是政策从宽。在信贷政策上,全市农信社做到“六个优先”,即优先解决边远及高山区的人畜饮用水困难;优先支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优先满足灾后农业补种、改种、抢种、养殖的资金需求;优先满足受灾企业恢复生产的资金需求;优先满足家庭农场主的抗旱资金需求;优先满足灾区群众子女上学困难的资金需求,确保因灾致贫的农家子女如期入学。

四是投放从快。迅速筹措支农资金3000多万元,开通“抗旱救灾贷款直通车”,推出“呼叫信贷”服务,信贷人员在接到受灾农户电话贷款申请后,必须在两个工作日内到现场办理贷前调查,完成贷款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等工作,对符合条件的贷款按规定的程序审查审批,并与农户约定时间到农信社办理贷款手续,尽快将贷款投放到受灾的农户手中。

五是服务从优。采取延长网点营业时间、上门服务、流动服务等便民服务方式,实行“一优惠、二简化、三即时”的阳光信贷服务措施,提高支农服务水平:对重灾户、绝收户、信用户恢复生产所需的信贷资金,给予利率优惠;简化贷款审批手续,简化办贷流程,对抗旱救灾贷款及时审批,做到不误农时;贷款发放做到即时受理、即时审查、即时拨付资金。

六是援助从急。干部员工紧急行动起来,捐钱捐物,以实际行动支持抗旱救灾。6家县级行社“三万”活动(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工作队在8月初全部进驻村组,变身为“抗旱工作队”,第一时间投入到抗旱救灾工作之中。抗旱工作队为群众送水解渴,还筹集抗旱救灾资金,购买提水泵、水管、抽水机等抗旱设备,帮助灾区解决农田浇灌设施不足的困难。

大道无垠,抗旱救援从未停歇

据气象部门预报,从8月12日起,未来十多天,湖北仍维持晴热高温,全省抗旱用水短缺的矛盾将更为突出,旱情将继续蔓延,“抗旱突击队”仍任重道远。

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原则,千方百计调度抗旱水源、因灾制宜调整种植结构、做好病虫防治和开展人工增雨等切实有效措施,始终把人的生命安全和用水需求放在首位,采取清渠引水、打井取水、车辆送水等多项措施,切实解决好人畜饮水困难。

要采取“六水三调”的措施(水库放水、涵闸引水、泵站提水、疏渠畅水、人工增水、打井取水,河湖联调、湖库联调、江湖联调),统一水资源管理,实行科学调度,搬水抗旱,发挥有限水源的最大使用效益。

要动员一切力量,整合所有资源,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抗旱救灾,坚持人力向抗旱集中、物力向抗旱投入、财力向抗旱倾斜,保障抗旱需要。

上一篇:开辟抗旱绿色通道 下一篇:8.7亿抗旱贷款解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