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水稻抗旱栽培技术

时间:2022-07-11 11:52:09

丽江市水稻抗旱栽培技术

摘要 介绍了配套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或高寒粳稻标准化栽培主推技术,从采用拱架薄膜旱育稀播技术、水田旱整或浅旋耕技术、控制灌溉节水技术、科学确定水改旱种植和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水稻抗旱节水栽培技术,可较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有效缓解干旱对水稻生产的影响,促进水稻生产顺利进行。

关键词 水稻;抗旱;栽培技术;云南丽江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038-02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海拔1 050~5 598 m,年平均气温12.6~19.4℃,年降雨量950 mm左右,95%的雨量集中在5—10月。海拔高差悬殊,属典型立体气候和立体农业结构。水稻是丽江市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2.13万hm2左右,约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16.9%,总产量则占全年粮食总产量近35%[1],水稻生产对稳定全市粮食生产意义重大。自2010年起,丽江市连续4年遭受严重干旱,全市出现了罕见的秋、冬、春连旱极端天气,气温偏高,降水偏少,作物受旱严重,人畜饮水困难。据统计,2012年全市平均降雨仅766.1 mm,比历年同期偏少30%,重旱区比正常年份偏少5成以上。干旱缺水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重要逆境因子。育秧缺水、不能按时栽插和无水栽秧成为部分水稻主产区面临的三大突出问题,给水稻生产带来较大困难,为确保水稻生产顺利进行,保障全市粮食安全,结合生产实际,现提出如下抗旱节水栽培措施。

1 因地制宜,选用优质高产水稻良种

根据不同的海拔高度和气候类型,丽江市的水稻种植可大致分为4个区域,并示范推广相应的水稻良种。一是中低海拔籼型杂交稻种植区(海拔1 000~1 500 m),建议示范推广Ⅱ优明86、宜香725、川江优9527、丰优香占等杂交稻品种。二是中海拔籼粳交错区(海拔1 500~1 700 m),建议示范推广Ⅱ优明86、滇杂31、滇屯502、梅选8号、楚粳27号、楚粳28号等品种;三是高海拔温凉粳稻区(海拔1 700~2 200 m),又可细分:温暖粳稻区,建议示范推广楚粳26号、楚粳27号、楚粳28号、云粳15、合系41等品种;冷凉粳稻区,建议示范推广云粳38、风稻19、风稻23、丽粳11、丽粳314、丽粳8号等品种;四是高海拔高寒粳稻区(海拔2 200~2 700 m),建议示范推广丽粳314、丽粳11号、丽粳10号、丽粳9号等新品种。一般大穗少蘖型品种比小穗多蘖型品种抗旱,杂交种比常规种抗旱,要因地制宜选用中早熟、根系发达、前期生长快、较抗旱的品种种植。

2 配套主推技术

2.1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水稻栽培新技术,它是根据不同稻田的基础产量(不施氮肥的产量)以及水稻品种的总叶片数、伸长节间数、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千粒重等指标,预先确定适宜的目标产量,从而确定肥料的施用量,并根据叶龄进程,对水分、肥料进行精确调控,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该技术的核心是“壮秧、扩行、浅插、控水、调肥”。主要技术措施包括:一是培育适龄带蘖壮秧。采用旱育稀植育秧技术,增加育秧田面积,移栽田需育秧面积525~600 m2/hm2。减少播种量,杂交稻用种量7.50~11.25 kg/hm2,常规稻播种量30.0~37.5 kg/hm2。培育出杂交稻带3~4个分蘖,常规稻带1~2个分蘖的壮秧。二是扩大行距。改变传统的栽培方式,着力扩大行距。宽行窄株,确保田间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危害。高海拔稻区采取10 cm×26 cm或10 cm×23 cm的规格,每丛2苗,基本苗82.5万~90.0万株/hm2。中低海拔稻区采取13 cm×30 cm或10 cm×30 cm的规格,每丛1苗,基本苗30.0万~37.5万株/hm2。三是浅水浅插。为保证浅栽效果,建议头天整田,第2天移栽,做到清水浅插,插入泥中不超过1.0~1.5 cm。浅插能促秧苗早发快发,促大穗获高产。四是控水。从移栽后至茎蘖数达到目标有效穗数的80%前采取寸水活棵、干湿交替的方法管理水分,当茎蘖数达到目标有效穗数的80%时撤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晒到田间不陷脚的程度,后期浅水管理、干湿交替、养根保叶。五是调肥。改变传统的“前重后轻”、“一炮轰”的氮肥施用方法,根据“前氮后移”的原则使用。基蘖肥与穗肥的比例为5∶5或6∶4;基肥与蘖肥的比例为5∶5;促花肥与保花肥比例为5∶5。基肥在移栽时作水皮肥施用,也可在秧苗插入大田后2~3 d撒施;分蘖肥在秧苗栽入大田后7~12 d撒施;促花肥在倒3.5叶时撒施;保花肥在倒1.5叶时施入。磷肥、钾肥按常规使用,一般施普钙750 kg/hm2、硫酸钾75~150 kg/hm2作基肥施用。

2.2 高寒粳稻标准化栽培技术

该技术是全市高海拔高寒冷凉稻区针对“两头低温,中间热量不足”和水稻生长期积温有限而采取的以“早育早栽,适当增苗,增施磷钾肥”为主的标准化高产栽培技术[1]。主要技术要点是:一是拱架薄膜肥床旱育秧(针对育秧期温度不足及“倒春寒”危害),扣种稀播培育适龄带蘖壮秧(移栽田用种量45 kg/hm2,秧龄45~55 d),适期早播、早栽(3月20—30日育秧,5月5—20日移栽),保证安全抽穗扬花(8月20日前);二是标准化规范拉线条栽,保证较高的基本苗(株距10 cm,行距16~19 cm,栽52.5万~60.0万丛/hm2,每丛2~3苗);三是合理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大田施普钙375~450 kg/hm2、尿素60 kg/hm2、硫酸钾75 kg/hm2或水稻专用复合肥450~600 kg/hm2作基肥一次施入;移栽后10 d,中下等田块施尿素60~75 kg/hm2作分蘖肥;倒四叶期施促花肥,以补施钾肥为主,施硫酸钾75 kg/hm2;四是干湿交替水分管理。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控水晒田保持水层孕穗抽穗扬花干湿灌溉保灌浆排水收获;五是综合防治病虫害。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重点防治“三病一虫”,即稻曲病、稻瘟病、白叶枯病和二化螟。

3 水稻抗旱栽培技术

3.1 采用拱架薄膜旱育稀播技术,培育带蘖壮秧

在全市干旱缺水的情况下,采用拱架薄膜旱育稀播育秧技术是打赢水稻抗旱夺丰收的关键技术之一,一般较常规薄膜育秧节水50%以上[2]。具体做法为:选择靠近水源、地势平坦、背风向阳、管理方便的菜园地或肥沃田地育秧,秧地浅翻后及时清除杂草、秸秆残渣,尤其要碎细土壤并整平。秧田混合撒施腐熟农家肥15 t/hm2、复合肥450 kg/hm2培肥秧床,并用75%敌克松粉剂30 kg/hm2进行土壤消毒,防治青枯病、立枯病。苗床底水1次浇透,使苗床土层呈饱和水状态、苗床表面无明水为度。播种时用旱育保姆均匀拌种(每包旱育保姆350 g拌种1.0~1.2 kg),对种子进行消毒杀菌,提高种子的保水和固土能力。在盖种时用壮苗剂混合盖种土撒于种面,再用旱育秧除草剂封闭一号丁·朴10 005 mL/hm2对水3 000 kg喷雾。播种至出苗期以保温保湿为主,在1叶1心时中午前后揭开膜两头防高温烧苗,下午太阳落山前盖上两头防早晚低温冷害,直到3.5叶或4.0叶时才除膜。在2叶1心施断奶肥,施后3 d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对水750 kg均匀喷施以促蘖控长,增强秧龄弹性。在3叶1心施分蘖肥,移栽前3~5 d施送嫁肥,3次追肥用量相同,施尿素150~225 kg/hm2,并做好控水促蘖促根、防治病虫草害等工作。

3.2 采用水田旱整或浅旋耕技术,露泥栽插,浅水活苗

全市高海拔稻区多为冬闲的干坂田,采取旱翻犁、旱旋耕(浅旋耕)、旱耙细、旱平整等全旱作业,田面平整度要求高低差不过寸,水稻栽插时再边灌水、边拉板找水平、边插秧,露泥移栽,浅水活苗;部分大、小麦或蚕豆田块收获后不再翻犁,直接放水浅旋耕整地露泥移栽[3]。

3.3 采用控制灌溉节水技术,保证水稻稳产丰产

水稻控制灌溉是指水稻移栽后,田面保持5~25 mm薄水层返青活苗,在返青以后的各个生育时期,田面不再建立灌溉水层,以根层土壤含水量作为控制指标,确定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土壤水分控制上限为饱和含水率,下限则视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分别取土壤饱和含水率60%~70%。“薄、浅、湿、晒”为主要技术要点,是根据水稻移栽后各生育期的需水特性和要求进行灌溉排水,即薄水插秧,浅水返青,分蘖前期湿润,分蘖后期晒田,拔节孕穗期回灌薄水,抽穗开花期保持薄水,乳熟期湿润,黄熟期湿润落干[4]。

3.4 科学确定水改旱种植

在确定是否改种旱作时,要从全年抗灾和常年改旱田块的排水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要因地制宜地进行,而不要盲目改旱。一是全市平坝稻田要坚持走水路。这些稻田一般土壤湿度大、蓄水相对容易、水利条件较好。二是十年九旱的雷响田、山区、半山区,可主动改旱栽种玉米、烤烟、马铃薯、大豆等作物。三是常年干旱坝区、台田、梯田等,育秧和移栽十分困难,要做两手准备,在育足水稻秧苗的前提下,同时集中育好烤烟苗,视降水情况,能栽水稻栽水稻,否则及时改种玉米或烤烟。

3.5 加强病虫害防治

根据全市干旱年稻瘟病、白叶枯病、水稻粘虫、螟虫、稻飞虱、稻叶蝉等病虫害发生较重的经验,可选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50 g/hm2或40%稻瘟灵乳油(富士1号)900~1 050 mL/hm2对水900~1 125 kg喷雾防治稻瘟病;可用20%叶枯灵(叶青双)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对水900~1 125 kg喷雾防治稻白叶枯病。可选用10%吡虫啉、功夫乳油、杀虫双等药剂喷雾防治害虫。

4 参考文献

[1] 杨洪,刘继学,宗兴梅,等.丽江市高寒粳稻生产现状及稳产高产对策[J].中国稻米,2007(4):73-74.

[2] 王绍明.水稻抗旱节水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4):22,24.

[3] 张红梅,饶永峰.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3(14):79.

[4] 肖明华.水稻节水栽培技术浅析[J].农业与技术,2012(9):65.

上一篇:涟水县机插粳稻标准化生产技术 下一篇:川中丘区套作小麦机播高产栽培技术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