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抗旱保墒能力下降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2-05-25 08:59:39

农田抗旱保墒能力下降的原因及对策

近年来,许多农民逐渐感觉到农田越来越不耐旱了。为什么农田的抗旱保墒能力会逐年下降呢?通过调查发现,除了近几年降雨量减少、地下水得不到补充外,还有许多人为原因。

一、农家肥使用量大幅减少,化肥使用量明显增多

俗话说,春天看肥堆,秋后看粮堆。可是现在春耕前地里的肥堆很少,大部分农民只是在耕地时进行施肥,而且多为氮肥、磷肥、钾肥等化学肥料,导致老百姓说的“卫生田”比例越来越大。大量施用化学肥料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致使土壤容重增加,通透性变差,造成土地板结,抗旱保墒能力随之下降。

二、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带来副作用

以前人们采用畜力耕作,土地非常疏松,土壤的抗旱保墒能力也非常好。如今为了提高效率,许多地方都采用机械化耕作、收割,从而造成土壤压实,蓄水保墒能力受到影响。

三、耕作时深耕次数减少

以往农民种田时秋天要深耕,一般深度达到30厘米以上,春天要浅耕,一般也要达到12厘米左右。可是自从有了旋耕机后,农民种地秋天不再深耕,冬天不再耙磨,只等下种时用旋耕机一旋,其深度约7厘米左右。作物播种后,如果遇到干旱连根都扎不下去,加上表层疏松土壤少,抗旱能力自然也就弱了。

四、连年焚烧秸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日常生活中已不再需要用秸秆作为燃料。另外,由于缺水,秸秆还田难以腐烂,于是焚烧秸秆渐成习惯。然而秸秆在焚烧时,不但会破坏地表土壤结构,还会使地表水分大量蒸发,从而破坏了土壤的抗旱保墒能力。

五、农药残留造成危害

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农民种田时农药使用量逐年增加。据调查,喷洒的农药只有20%左右附着在作物上,其余都喷洒在土壤表层,日久天长,就会对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造成致命的伤害,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的抗旱保墒能力。

针对这一现状,如何提高农田的抗旱保墒能力,确保农业生产持续稳定的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搞好作物布局合理耕作 针对长期免耕少耕土层变浅的情况,大力推广越冬作物深耕、增肥、冻土的耕作方法,坚持免耕、深耕相结合。对旱地作物进行浅中耕,切断土壤表层毛细管,抑制土壤水分蒸腾,增强抗旱能力。关注天气,下雨前及时进行深中耕,提高土壤保墒能力,以土蓄水,加大土壤吸收水分能力。

2. 切实做好以“补钾”为重点的平衡配方施肥工作 在化肥投入方面增加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的投入比例,坚持平衡配方施肥。在肥料运筹方面,改变传统的施肥观念,根据作物营养特点,重视作物需肥高峰期和关键期的肥料施用。

3. 增施有机肥 肥沃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其稳定性、吸水性、保水性、供水能力高于瘠薄的土壤,具有调节水分的作用,“以肥调水”是抗旱保墒的重要措施。首先,切实抓好秸秆还田工作,扩大秸秆还田面积,加大宣传和行政干预力度,严禁焚烧秸秆浪费资源;其次,搞好农家肥的积造和管理,减少养分流失,提高农家肥的质量;再次,水田示范推广细绿萍和水花生,搞好稻田养鱼,若条件允许,分年度、分田块种植绿肥。

4.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成本低且优势明显,以生态学理论为主导,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以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

要开展生态农业,就必须处理好工业“三废”,减少土壤污染,提高耕地质量;通过适量施用化肥和低毒高效农药等,突破传统农业的局限性,但又要保持其精耕细作、施用有机肥、间作套种等优良传统。综合使用增施有机肥、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等方法,可以使土壤养分均衡、土壤微生物得到保护,进而使土壤结构得到保护。

江苏省泗洪县农广校

陈静

上一篇:乌鳢池塘高效健康养殖技术 下一篇:盆栽小菊市场逐渐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