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课堂导入的艺术

时间:2022-10-25 07:27:08

浅析语文课堂导入的艺术

一堂课如同一篇优美的散文,开头便要漂亮,引人入胜;一堂课又恰似一支动人的乐曲,开头就要定好基调,扣人心弦……,常言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语文课的第一个环节,教师讲课导入的好,就能愉悦学生的耳目,激动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触发学生的情思,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重视教学伊始的导入艺术。

我们要创造科学有效的导入形式,就必须把握课文的特点,根据学生好奇心理,运用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 那么如何导入新课呢,下面本人就针对导入的方法谈一些浅见。

一、释题导入法

分析课题导课法即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题目的意思来领会题意和文意。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标题是丰富多彩的。有的一目了然,体现主题:有的暗藏玄机,意味深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我们可以审视一个人的心灵;同样,透过标题,我们可以抓住文章的主题和脉络。因此,从标题导入课文,能让学生抓住重点,把握中心。如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入新课时,我在课堂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预习了这篇课文,结合内容说说这篇课文的这种题目样式说明了些什么?”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环境变了;有的说“我”的生活的内容变了;有的说题目规定了文章内容的先后顺序……学生的发言似乎“杂”了一些,但可贵的是通过这个问题,同学们准确地掌握了作者告别了幼稚的童年,开始走上了读书生活的道路的重要信息。

二、设置悬念法

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根据学生爱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造矛盾,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起注意。因此在课堂教学导入时,利用巧妙设问造成悬念,让学生处于一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教学《藤野先生》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1937年11月17日,在日本一个偏僻的乡村诊所里,来了两个不速之客----两位中国记者。他们递给一位苍老的医生一份报纸,报纸头版头条刊登了“鲁迅先生逝世”的内容。老人抬眼看时,两眼发直,拼命摇头、不敢相信而后潸然泪下。你们知道这个老人是谁吗?他为何有这种反应?这样一来,学生的热情一下子高涨了,急不可待要进入课文的学习。

三、情境创设法

情境创设,是指在教学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的发展,以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例如,讲授《童稚记趣》时我是这样导课的:说说我的童年趣事。学生对这一趣味话题很感兴趣,讲述了许多孩提趣事,一下子就将教学情境造浓了,教师乘势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课学习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故事诱导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学生厌恶空洞的说教,喜欢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结合文本从故事、趣事、轶事、典故等方面导入,激发他们求知的情趣,引导他们在欢乐中进入学习。 比如讲《风雪山神庙》时,可以先讲林冲到天王堂之前的故事:祸起五岳庙、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让学生先对林冲的性格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对讲课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分析人物性格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样的故事导入,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住,而且很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五、音乐(歌曲)导入法

好的音乐能够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能够使人的情绪得到感染,也能够使听众不知不觉地进入到音乐的情景当中去。所以,借助于与课文内容联系紧密的音乐(歌曲)作为导入的途径,这种方法灵活多变,利于调动学生情绪,并能克服紧张心理,活跃课堂气氛。比如我在教学《念奴娇 赤壁怀古》一课时,首先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那深沉、浑厚的的乐曲将学生带入万马奔腾、惊心动魄的战争气氛之中,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各军事集团间斗智斗勇的情形以及主要人物诸葛亮羽扇纶巾、运筹帷幄的鲜活的人物形象也历历在目。这样,歌曲带领学生感受雄厚的历史,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知识的殿堂,教学气氛是那么和谐;那么愉悦,授课结束时,学生还沉浸在艺术享受中。

六、诗词、名言引入法

我国是诗的国度,利用诗词来导入,不仅能够发扬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而名言警句是人类思想、语言艺术的集中体现。往往能够启人心扉、发人深省,对为人处世,工作学习都有所启发、有所帮助。教师通过引用与课题相关的诗词、名言作为引言,引导学生进入新课题。这样既渲染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总之,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但无论用何种形式和方法导入新课都为了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我们要在瞄准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使导入――这个教学的“第一锤”,就敲在学生心灵上,迸发出迷人的火花。

上一篇:数学教学中应体现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下一篇:英语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