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时间:2022-10-28 09:39:14

论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实践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学语文新课改的理念概括表述为:“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人文素质,激发学习兴趣,倡导探究学习,扩展认知视野,理解语文与社会的联系:促进学生发展,采用多种评价方式。”⋯1新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生的探究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探究指学生通过创造性思维,建设性地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一、启发性原则

新课标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我们生存的各项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思维活动需要借助语言进行,人的思维结果大部分也要依靠语言来表述。反过来语言可以反射出思维的敏捷性和逻辑性。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小学三四年级学生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这一过程的关键年龄,是儿童思维发展的飞跃或质变期。飞跃之前要有准备,质变之前要有量变,也就是说整个小学阶段都是儿童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期的教学活动要符合儿童发展的特性,语文作业的设计也应根据这一特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作业的设计应灵活多变,富有启迪性和挑战性,促使学生多动脑,以训练学生思维的广泛性、逻辑性和灵敏性,给学生展示具有启发作用的丰富的材料,促进思维的训练,激发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中国的语言文学的丰富多彩想象空间巨大,决定了语文学科J下是培养想象力的重要工具。

二、趣味性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永不枯竭的动力。只有用轻松、愉快的活动诱发学生的愉悦感,才能形成其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作业形式呆板,内容枯燥,一成不变的脱离实际的无趣模式,极大减弱了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设计出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的作业,使学生愿意思考,喜欢去做语文作业,在一种愉悦的过程中,体验到增长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成功乐趣。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学生带有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作业设计要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自觉主动完成作业任务,而且要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主体性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主体。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特征,所谓主体性是指主体在与客体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动性,它集中表现为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语文教育过程中,要始终把学生作为的主体,作业设计的一切要围绕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把被动的“要我学”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学”。作业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环节,学生的主体性应当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和发挥。作业的宗旨要明确,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业的难易要适度,有利于实现不断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能让学生在情感愉悦的情况下发展。作业的形式要活泼,能让学生一见作业便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发挥主体性,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同集体的学生,其心理、接受能力、意识倾向、兴趣爱好等存在着个别差异,这就要求设计作业时心中有学生,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对作业的内容形式和难易程度做出适当的调整,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品尝属于他们自己的“胜利果实”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使每一个学生都是主体。

四、开放性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现实生活中处处都可以学习语文,处处都需要运用语文。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当树立开放的理念,充分利用学生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广泛接触的机会,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作业设计的开放性可以体现在作业的内容开放,学生有权自主选择,可以体现在完成作业的形式开放,跳出原有的那种白纸黑字的书面作业模式,可以体现在作业结果和答案的开放,不再是单一的、刻板的,还可以体现在评价作业的方法开放,实行多样化的评价。这样做能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因为课程的开放性,而合作性将成为学生完成作业的又一重要特征,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与同学、家人以及他人协同合作。学会依靠团队的力量,并且重视团队集体的智慧,使学生在作业活动中学会J下确认识自己,学会和谐与人相处,具有团队意识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是学生适应社会必需具备的素质。

播种期待收获,作业也要有收获,那么作业的设计一开始就应考虑成效的问题,作业设计首先应讲求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所谓有效,就是学生通过做作业,能辅助学习,能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上一篇:分析复合图书馆管理转型及对图书馆员的素养要... 下一篇: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