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制度主义学派制度变迁理论研究方法剖析

时间:2022-10-25 05:54:24

老制度主义学派制度变迁理论研究方法剖析

内容摘要:在老制度主义学派制度变迁理论的构成上,存在着“凡勃伦”与“康芒斯”两大传统,这两大传统共同使用了描述法,分别使用了凡勃伦二分法和参与观察法,本文据此作出分析。

关键词:老制度主义学派 制度变迁理论 描述法 凡勃伦二分法 参与观察法

老制度主义学派的制度变迁理论主要包括凡勃伦、康芒斯二位创始人的学说,以及后人对于二者的继承与深化。笔者认为从整体上来说它们都应用到了描述法。此外,还有分属于凡勃伦传统的凡勃伦二分法和康芒斯传统的参与观察法。

描述法

描述法作为老制度主义学派制度变迁理论的通行方法,不论是凡勃伦传统或是康芒斯传统都有所应用。

关于这种描述法,凡勃伦的学生米切尔把它称之为“分析性描述”,这是因为,“特殊事件的解释必须使理论跟大量的具体信息相结合起来”(卢瑟福,1999:13)。凡勃伦(1964)在其名著《有闲阶级论》原序里面的一段话可以用作对此方法的说明:“为了说明或加强论证而采用的一些资料,部分为了方便,部分也为了大家对于所熟悉的现象的意义发生误解的可能性比较少的缘故,所以总是尽量凭直接观察或通过尽人皆知的事物从日常生活中汲取,而不求之于更深一层的比较奥妙的来源。这里所引证的大都是些平淡无奇、家喻户晓的事例”。对于这种“平淡无奇、家喻户晓的事例”的叙述显然就是描述法具体运用的实际例证了。比如说凡勃伦在其著作第六章里关于有闲阶级的“荣誉消费准则”这种非正式制度的描述,再比如说在第一章里对劳动阶级与有闲阶级的描述等等。

这种描述法的运用也体现在康芒斯的著作《制度经济学》一书里面。康芒斯不仅是一个学院内的理论家,更是一个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行动者。因此在他的这本著作里面为了支持他的“通过制定具体制度可以协调不同阶级间的利益冲突”的观点,他描述了他所参加过的一些社会活动。比如,对于威斯康辛州经过劳资双方集体谈判订立失业保险法案的事例描述。而且,他对于描述法的使用不仅仅局限于文字的描述,还使用了图表等其他技术工具。这体现在他对于“司威夫蒂肉类罐头公司报告”的描述上。

在老制度主义学派的众多当代继承者里面也有关于制度变迁理论的论述,他们要么从属于凡勃伦传统,要么从属于康芒斯传统。一脉相承,他们也使用了这种描述法。比如说艾尔斯对于“技术行为与制度行为”的描述;加尔布雷斯对于“生产者取代消费者”、“丰裕社会”、“计划系统与社会系统”等内容的描绘等等。

凡勃伦二分法

所谓二分法就是为了研究需要,从某个角度把研究对象按研究者选定的标准人为划分成两方面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老制度主义学派制度变迁理论凡勃伦――艾尔斯传统的一种独到方法。其特征是所划分的两个方面是互相对立的关系。凡勃伦二分法的这种提法并不是凡勃伦本人明确提出来的。而是其继承者艾尔斯首先提出来的。

凡勃伦二分法在其制度变迁理论当中的具体运用是一步步展开的。他的制度变迁理论是以其关于本能的观点作为基础的,在凡勃伦看来,人性的基本特征就是本能,它分为六种,即,工艺本能、父母的天性、随意的好奇心、一套自我关心的倾向、获取的倾向和习以为常的倾向。简单地说,工艺本能就是指人具有通过有效率地完成某些活动来实现某种目的的本能倾向。这一本能是推动技术创新的主要本能;父母的天性指的是对他人像父母一样的关心的本性,它强化了对工艺本能中对技术创新实际效果的关心;随意的好奇心本能指的是人具有探索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它是对工艺本能的补充。这种关于人性本能的划分是其二分法展开的第一步。

制度这个范畴在凡勃伦眼中“实质上就是个人或社会对有关的某些关系或某些作用的一般思想习惯”。而在他看来,一切思想习惯又来自人的本能。这样,凡勃伦就最终把制度归结到了人的本能的层面。建立在本能的范畴之上,依据制度是否服务于真正的生产性目的或仅是获取性的目的,凡勃伦把整体经济制度粗略地划分为两个组别,即,“它们是金钱(制度)或者工业制度……服务于要么是歧视性的要么是非歧视性的经济利益”。这两种制度也被凡勃伦称之为:营利制度和生产制度。生产制度(工业制度)是以人的“工艺”本能为基础的;营利制度(金钱制度)是以人的“获取”本能为基础的。两种制度的划分成了凡勃伦二分法展开的第二步。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制度表现为“机器利用”;营利制度则表现为“企业经营”。机器利用和企业经营是对立的两极。通过机器利用和企业经营这一对划分,凡勃伦还引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两大阶层,即,由工程师、技术员和科学家等构成的技术人员和老板、经理、商业推销员等构成的企业家的对立。并由此扩展到了很多领域的二元划分,比如说商业和工业、可有用性与金钱收益、制造产品与赚钱、推销技巧与工艺等等的二元划分。这样凡勃伦就完成了其二分法在其制度变迁理论中的最终阐释。

凡勃伦二分法在其后人艾尔斯、福斯特、图尔以及布什等的制度变迁理论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限于文章篇幅,这里就不再展开了。

参与观察法

参与观察法属于康芒斯传统的创始人约翰•康芒斯所运用的一种独特方法。参与观察法就是要求研究者必须置身于被研究者所处具体环境中,通过对研究对象近距离细致观察取得有效的第一手资料,从而为下一步研究的展开奠定良好基础的一种方法。对于制度变迁理论研究来说,参与观察法也是一种很有效的研究方法。康芒斯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社会活动家式的改革者。他的理论遵循了他的集体行动中的“参与路线”。由于康芒斯自己亲自投入到了法律的制定过程中,因此,他的制度理论与其通过参与观察寻找事实且起草了一系列关于威斯康辛州社会问题的立法活动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紧密相连。通过这种参与式的观察,他就更容易得到第一手的研究资料。比如他对于他所亲自参与的威斯康辛州经过劳资双方集体谈判订立失业保险法案的事例的描述就是这种研究方法运用得到的成果。因此,通过使用这种方法康芒斯用更加贴近现实的视角去研究制度变迁,对于他所要研究的制度变迁这个问题也认识更深刻。这种方法使得康芒斯看到了在法律变迁过程中人类“意志”或者说理性的作用。他认为人在制度变迁中可以发挥更大的选择作用,因此制度变迁在他眼中是一种“人工选择”而不是凡勃伦所认为的“自然选择”的过程,从而带有“蓄意设计”而不仅是自然演化的色彩。

令人遗憾的是,在康芒斯传统制度变迁理论的当代继承者们身上,这种参与观察法似乎失去了它的魅力,已经应用的越来越少了。

在老制度主义学派制度变迁理论当中,这种描述法的大量使用,使得他们的具体理论很容易埋没在无边的庸言赘语之中。从一分为二辩证的角度来看,形式化、模型化过度,数学工具大量应用则丧失了理论的多义性、富于启发性。而描述语言过多,则使理论不够精确,不容易暴露出理论内部的弱点和自相矛盾之处。因此,如何去平衡这对矛盾显然需要很高超的理论技巧是老制度主义学派学者们要注意的。

至于凡勃伦二分法,即技术――制度的二分显然是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划分的影响。但这种二分法很容易跌入二元论的陷阱之中。也就是说,很容易把技术与制度对立起来,只看到二者的矛盾,而看不到二者联系的一面。遗憾的是,凡勃伦似乎经常把技术与制度对立起来。不过,这种二分法当中的危险性后来被福斯特、图尔、布什等人所觉察,逐渐认识到二者之间不但存在着对立,也存在促进的一面。这使得凡勃伦的技术――制度二分法逐渐完善起来。

对于康芒斯制度变迁理论当中所应用的参与观察法来讲,如何做到客观地看待观察对象而不带有观察者的先验主观色彩是十分难把握的。

参考文献:

1.卢瑟福.经济学中的制度:老制度主义和新制度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2.贾根良.演化经济学.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

3.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M].商务印书馆,1964

上一篇: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制度竞争分析 下一篇:谈选择性争议解决方式在非民商事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