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GPS、RTK技术在城乡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25 05:12:11

浅谈GPS、RTK技术在城乡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关于实际城乡地籍测量工作日益深入,主要是根据具体核实土地权属以及面积、类型、位置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利用现状的改进,实现整体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效应,促进内部基础资料的不断提供,保证一定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效应,实现城乡合理资源优化配置的高效发展格局。因此,结合先进观测技术的不断引进以及科学的地质分布资料进行GPS的实时分析处理,及RTK技术原理作用下的测绘技术标准借鉴,实现整体城乡地籍测绘活动质量的高标准提升,满足我国经济建设活动中整体土地资源的部署和开发优化工作的实现。

[关键词]城乡地籍测绘 参数标准 GPS RTK技术 应用延伸 合理布局

[中图分类号] P2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2-206-1

1测区工程的主要概况分析以及GPS等技术的原理内容

1.1测区的主要因素概况

某地位于河流的中游周边位置,设计测量面积约25平方千米,整体结构的用地模式比较复杂,包括商业住宅区、行政事业单位等格局,整体模式下的交通活动相对比较拥挤,总体通视水平略显不足,随着现代城市改造工作的逐渐深入,具体的城乡土地属权变更略显频繁,整体形势的堆积造成了本地具体的地籍测绘工作的难度剧增。根据当地城乡格局的分布状况,结合具体的测量技术进行内部观察作业接收以及测点的及时提供,确保指定坐标徐的三维立体模型的建立,依据相关参数进行现实场景模拟,实现整个监测作业活动中的检验、检定以及实际性能精度标准的系统规划,确保不同环节的指标模式,促进具体的规范要求。

1.2地籍控制测量的条件

在GPS地籍控制测量中,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从高级到低级的按级别控制测量,测量时可以分级别布置GPS网点,也可以越级布置;二是从整体到局部的分层次原则。

进行地籍控制测量,平面测量的坐标值的确定要尽可能与国家实行的坐标系统保持一致,它的重要量化指标就是精度指标。之所以成为重要的量化指标,因为这种测量会使数据的记录、布网方案和观测计划等收到影响。但是,在坐标精准的状态下,把地籍图精确度和界址点的精确度作为进行地籍测绘的精度,这样误差就不能超过±0.05m。

2地籍测绘控制网的布置

按照我国目前国土资源管理局出台规定《城镇地籍调查规程》,控制网的设置可以是一二级的小三角网,也可以是二、三、四等的三角网,还可以是一二级的导线网锁或者对应等级的GPS地籍测控网,同时按照城市规模的不同可以把不同等级的控制网设置成首级地籍的控制。根据GPS进行地籍测绘时,如果没有出现国家规定的三角网出现,那么是指地籍测量网的布置也要差不多都相同的。

2.1基准的设计

GPS布网的基准主要在布网的位置选择、方向的基准上、还有就是尺度的基础。基准的确定通常运用的是布网的位置基准。怎样设计布网的位置基准是设置GPS网的基准的前提。要想确定布网基准,要选择该网中固定以坐标点,或者是在网中的位置不确定但是通过自由网的稳定拟平衡差,去判别基准网的布置。这里虽然基准网的尺度与方向同GPS网的相对意义上的精度是类似的,但是基准网的地址和点位精度却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样,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取值测值与GPS网的尺度和方向产生的影响有着重要关系,GPS网的影响程度会约束到地籍测量的精度值。

2.2观测方案和选点位置的拟定

进行正确的选点和观测方案的拟定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前期工作中一定要做到:了解被测区域的地理和人文情况,收集充足的测绘数据,记录标志点的位置分布等。值得注意的是,该店的选取尽量远离功率较高的磁场,如微波站点、电视塔、发射天线和雷达站等,点位的选择尽量不选有坡度的地方,不在大面积的水域范围内,测绘易受天文条件的影响。此外,为了观测的方便,可是选取那些交通便利,利于加密工作的地方。一个正常的GPS测绘网,长边可以是20km~30km,短边可以是600~1000m的范围内,要按照当地的客观实际出发,做到最优选取。

3RTK技术的在城乡地籍测绘活动中的拓展应用

3.1关于控制测量活动中的应用

结合GPS快速静态处理手段进行准确定位,保证测量控制技术的高精度运行,主要是根据一定的数据处理基础进行扩展,实时电位锁定存在一定的限制。而结合RTK处理技术进行的整体图根数据的检验,确保整体定位结果的标准分布,实现整体精度的合理界定,保证后期整体作业效率的提升。实际工作中的内部建筑物在测区的影响相对严重,使得观测视野范围有限,而所谓的图根界限的划分则实现了整体控制的通畅运行。整个实践活动根据城区以及散列式村庄的排列格局进行双频接收系统测量控制,基准站位置设在较高的楼层上部,根据测区周围的已知控制点的测区数据转换,实现流动站图根控制技术的延续,流动站结构借助脚架的架设进行控制坐标和高程的实时记录,确保不同位置水平和垂直残差的具体状况,具体保证实际差值缩小在3厘米以内。为了保证测图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高大建筑物对RTK计量工作的影响,对于完全没有办法避免的位置可以进行不同时段的中和处理,保证一定观测时间以及次数的保证情况下,进行观测精度的进一步提高。

3.2RTK技术在实际地籍测图活动中的延伸

结合已有的GPS控制网处理后的相关资料,实现整个已知点网络结构内部的大地坐标格式,保证基准站在未知点架设的范围扩展,流动站根据已知点大地坐标的依次测量实现对应平面坐标和高程进行点的校正,保证两个坐标形式之间的主要标准参数的转换。使用RTK技术进行土地权属界址点的划分,保证一定地图、地籍图样式经扫描后出现大体轮廓,实现具体精度达厘米级的标准。因此,实际测绘活动中需要根据客观情况进行坐标参数转换解决手段制定,保证具体数据格局均于的分布状态,实现一定速度的改善,保证后期改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4总结

通过RTK技术对定位系统的积极配合效应进行城市地籍信息的大量搜罗,按照一定的排列结构模式进行总体的编排,切实保证常规技术的宏观操控技巧,实现实时监控下的参数转换,保证具体地质资源分布情况以及建筑规划的测绘图纸的形成,满足国家城乡建设的合理布局,实现现代化总体发展的综合水准,保证内部系统结构的高效经济联系效应,促进整个社会局势的高度扭转,保证相对合理的资源环境生态建设,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罗建元.GPS 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8,12(09).

[2]马春秋.浅谈二调城镇地籍测量中GPS RTK技术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38(36).

上一篇:建材非金属矿产地质的勘查与开发利用 下一篇:利用计算机化网络分析法编制采矿生产进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