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家失道现状考

时间:2022-10-25 01:01:10

你最近在听什么歌?记得的歌词有哪句,是不是“爱情不是你想卖,想买就能卖”?曾经我们都拥有一本歌词本,而今大部分的歌词却让人无痛痒,无记忆,犹如溢满大街每个角落的背景噪音,无处不在又无味可嚼......黎彼得对本刊记者说:“我们这些老人的歌词还可以长久流传,这不值得恭喜。”他们身后文人一脉似乎日渐式微,算不算填词界的堕落?这在台湾和内地,情况又是如何?本刊记者采访了香港词人郑国江、黎彼得、台湾音乐人周治平以及内地音乐人洛兵,请他们一同来谈这个话题。

词坛现状:餐餐都吃爆米花,舍本逐末

上世纪70年代起就与黄、卢国沾三足鼎立的郑国江,对于当今歌词文学韵味、创作意识似乎有所下降的现象感到无奈,坦言“如果做文学性比较强的词,就基本上是古迹了”,他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当下年轻人受到的教育、在社会上接受的资讯文学性都较弱,“现役的填词人像林夕、潘源良,他们的文学根底是很好的,但因应市场的需要,依然会作了一些调整。”而曾长期与许冠杰合作的黎彼得,提及词坛现状一肚子不满,直指当今词坛是舍本逐末,“明明是吃饭,但现在是用米来做爆米花,OK,也是用来吃的,然而不能餐餐都吃爆米花,还是要吃饭的。”内地音乐人、填词人洛兵也承认,近年在内地年轻一辈中,确实没有见到过比较好的词作者,他感觉当下的词作更多是情感的宣泄,“听到什么觉得痛快就喜欢了,有什么情感写出来就唱了,这样的东西慢慢就大行其道。”

外忧内患:这是个快速消费、只看利益的时代

世易时移,几乎是任何事物变化的外因。洛兵认为人的生活和审美习惯已经跟着经济发展的脚步在走,郑国江也持同样观点,他觉得文人传统的失落,很可能犹如粤曲被取缔,“粤曲之所以会被粤语流行曲取缔,因为粤曲的篇幅是比较长的,但人们的生活比较繁忙的时候,比较长篇幅、比较有深意的的歌词就没那么容易流行了。”此外,盗版泛滥、创作版权无法保障,也似乎是需更花心思创作的文人词作减少的原因,洛兵作为上世纪90年代国内流行乐坛兴起的亲历者,对此深有体会:“当年国内已经出现了一种曙光,很多的有识之士在投资,眼看就要能火起来了,后来都萎靡了,因为盗版,很多钱投出去根本收不回来。”黎彼得也有同感,无责任网络下载,他称为“技术先进惹来的恶果”。

除了时展及听众审美改变,填词人这个群体的素质也在发生变化。在作词人比作曲人更受关注的香港,有名的词人文字功力深厚。在台湾,被称为当代柳永的周治平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说,当时台湾歌坛竞争激烈,不是科班出身的他,往往要下很大工夫去写,“别人也许一个晚上写出来了,我可能花三年、花五年去写一个歌词。”《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他四个礼拜才想出来一句。内地尽管无真正意义的职业填词人,但唱作歌手自己却有不少上佳词作,像许巍、汪峰,当然还有老崔,以及后来的周云蓬,他们的文学修养及生活经验自是不容小觑。

如今填词文人传统削弱的原因,洛兵认为主要在于行业的泛滥,填词人不需要太多的文学积淀,就能完成工作。黎彼得则归因于断层,认为当今台前幕后都很不专业,大机构急功近利,“当你了解断层这两个字的含义,你就会怀念当年,――哇,黄好厉害,林振强好厉害,当然厉害了,过世了就不提了,殿堂级的人物现在不会再出现。”郑国江更多归因于行业环境,“无论有多好的修养,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不能自主的,很多时候都是被市场、唱片公司、监制主导……创作人始终有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但能表达多少,就视乎客观因素的限制了。”

未来:经典真的在路上了吗?

厚古薄今往往是遗老所为。对于未来的流行歌与歌词,郑国江说他自己是乐观派,他们和之前的罗宝生那辈填词人,在词风也另有变化。“语言或文学是不断成长的,由鲁迅、巴金到亦舒的小说,都是一种变化。我们不能墨守成规说以前的一定好,要把新的好的加以发挥,才是新的年代。”洛兵也说,“我们当时在作词作曲的时候,可能更早作词作曲的人会觉得我们是很离经叛道的。我们觉得现在的人离经叛道,没准现在的人也觉得未来的人离经叛道。”就算愤愤不平的黎彼得也转而对新人不作挑剔了,但还是忍不住从结果导向,直指他们未修成正果仍是“不妥”,“很可悲,一般是一代新人葬旧人,我们这些老人应该进博物馆,但现在还摆在这干什么呢?”

每个时代有其文化,包括音乐,更包括歌词。小调格律是音乐,民歌是音乐,李宗盛的念白式演绎是音乐,周杰伦口齿不清的念叨是音乐,农夫的Rap也是音乐。但渗透在歌词肌理的文化与创作的自觉意识,又是另一回事,它们一旦式微就不是潮涨潮落的简单循环,而很可能是要到源尽水枯后再从头再来。一个无歌词的时代,自然无文学,自然无细节。处处疲于生存,无处是生活。越是和谐盛世,越需要耸听的危言。你说,失道和失道而不自知,哪个更可怕?

上一篇:孟庭苇:看尽了人生的风景 下一篇:《金婚2》因广告而坏死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