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不良心态及对策

时间:2022-10-24 11:00:58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不良心态及对策

无论做什么事,心态很重要,良好的心态促进事物的发展,不良的心态阻碍事物的发展。学习体育运动也是如此。

同等教材师资力量差不多的情况下,学生学习的心态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出现不良的心理状态。教师应注意帮助学生克服不良心态,树立良好的心态来学习体育。

一、畏难心理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想说不敢说,想做动作不敢做,或不知如何去说如何去做。有些同学遇到这样的挫折和挑战,常表现出回避或不愿学的情绪,这种心理是非常不好的。因为完成一个完整正确的体育动作需要的就是自信。我认为要消除畏难的心理,及时鼓励与适时的肯定是一种好的解决方法。

对于先天身体素质造成运动成绩差的学生这种自信心更重要。比如,体格较小、身体瘦弱的学生在投掷项目中很难超过身材较高、身体较健壮的学生。如果教师让两类学生同时展示动作,那前者势必表现出积极性,所以教师应该为这些学生记下起始动作样本。然后让他们向自我挑战,促使他们取得超过自己起始动作水平的成绩,并继续努力,不断取得更好的成绩。教师再对学生适时进行表扬,这种表扬又将成为学生继续挑战自我的动力,形成不断进取的信念。

二、疲倦心理

体育运动成绩提高的最好方法就是反复练习。然而反复的专项练习是非常枯燥的,无论我们怎样优化这个过程,把它变成一场比赛或一个游戏,仍避免不了反复掷、跳、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容易产生疲倦心理。这时便需要马上调节课堂结构和教学内容。我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游戏、比赛、音乐、放松组合教学法。比如,投掷课上,我们要想使学生掌握正确动作和提高投掷成绩,那么采取的方法是,学生以射准游戏开始。游戏,不但是比赛性的,而且在游戏中播放相配备与情景相符的音乐。一个快乐的游戏结束了,练习的目的达到了,学生也疲倦了。在这时,“休息”是学生精神状态的调剂品,能使课堂教学有张有弛。在轻音乐的伴随下带领学生做意念放松,同时老师用幽默语言作总结。在音乐的伴同下,学生掌握了知识,拓展了知识,培养了学生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理。

三、胆怯心理

在体育教学中,有些学生上课非常认真。但他们的胆怯心理却使他们常成为教师忽略的对象。他们想试着做示范动作却没有勇气举手;他们想和同学们一起展示却缩手缩脚;他们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却又常常无奈的端坐。这就需要老师仔细揣摩不同学生的心理活动,及时给予调节。

对于这类学生,通常我会寻找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如:在练习的时候,我看他们在做动作时给予点拨、及时鼓励,让他们在同学面前多做示范。在他们准备充分的时候,同程度好的同学一起表演,慢慢消除他们的胆怯。让他们学会比较自己的运动水平与哪些同学接近,预期目标超过哪位同学。要达成超过竞争对手的目标,需要采取哪些措施,需要怎样的努力。学生能这样去挑战他们,展开合理的竞争,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这样慢慢地锻炼他们的胆量,逐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骄傲心理

有些程度较好的同学由于常常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难免就沾沾自喜,从而产生骄傲的心理。主要表现为:在别人做演示时,满不在乎,毫不专心,有时随意插嘴,嘲笑他人等。

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应首先让他们有自知之明,然后学会尊重他人、平等待人。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会制造一些“坡度”,让他们从中“受挫”,达到不言而明的效果。同时对这类学生要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对他们进行群体竞争意识的培养。所谓群体竞争就是让学生组成集体,以集体为单位进行体育运动竞争。在竞争中让他们作为群体中的一员。作为群体中的骨干,他们将思考自己在群体中的作用。比如,为提高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教师可以让学生编队分组,进行训练与比赛。在训练中让他们作为小组的骨干,带领学生进行训练与比赛,去关心和帮助其他同学。在取得胜利后,共同享受成功的欢乐。如果失败,教师可以让他们寻找失利的原因,确定继续努力的方向与方法。这种意识的形成,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会做到不仅心中有自己,更会心中有他人。

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能增进心理健康。体育教学中,要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播,注重心理健康目标的达成,要努力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既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又发展心理品质。要注意创设一些专门的情景,采取一些特别的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学生学习心态的调节特别需要教师的帮助,这样的帮助与指导应如春雨润物、细致而无声。

上一篇: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 下一篇:剪纸课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