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贫困学生调研报告

时间:2022-10-24 10:50:12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贫困学生调研报告

摘要高校贫困学生的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独立学院的贫困学生在高校贫困学生中既有其共性,又有其特殊性,在关注高校贫困学生的同时,更应关注独立学院的贫困学生,本文通过对津桥学院在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采用了定量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在解决贫困学生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时,对独立学院应侧重加强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津桥学院 贫困生 调研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5-151-02

为了解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以下简称津桥学院)贫困学生的状况,考察独立学院贫困学生在高校期间生活与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存在问题,笔者在津桥学院开展了这次问卷调查活动。我们试图通过这次问卷调查,真实准确反映独立学院贫困学生的实际状况,使社会和政府能够更加关注独立学院贫困学生的问题,使独立学院这个新兴的高教模式健康发展。

一、调研活动的技术方法

根据前期资料研究,调查人数为100―1000所得出的结论相差很小,本次调查问卷选择人数确定为150人;从统计技术应用的要求来讲,应用统计方法要符合大数定律。只有在取样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统计结果才具有比较准确的结论。本次调查问卷的有效回收量应不低于100。

本次调研对象为津桥学院大一、大二学生;调研形式为问卷调查;调研方法:随机发放;结果统计方式为由专人录入,计算机辅助统计。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6份,有效回收率97%;调查取样基本比例:7/100,允许少量波动。本次调查问卷截止时间为2011年5月11日,放弃了原应包括的大三、大四调查对象,调查对象有所缩小;本次调查问卷,定量问题占77%,定性问题占23%。

二、调查结果的分析讨论

(一)独立学院贫困学生的概念和划分标准

对于高校贫困学生这个概念,有很多不同的表述,较多是将其称为“经济困难学生”、“特困生”、“贫困生”、“贫困学生”,很多情况下贫困生和特困生当作一个概念使用。独立学院因其办学的特殊性,其生源已充分考虑到较高的学费问题,贫困生和特困生严格的区分,具有实际意义,这里将贫困生限定在在校期间支付学杂费困难,生活费得不到有效保障的学生,特困生则指在校学习期间无力支付学杂费,失去生活保障的学生,为了讨论和叙述上的方便,本文将两类学生统称为贫困学生。我们根据目前昆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实际情况,将津桥学院学生月生活费不足200元作为特困生,月生活费不足300元作为贫困生。这个划分标准还有待多方研究和讨论。根据此标准及问卷调查情况,津桥学院贫困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32.4%,贫困生占在校生总数的25%,特困生占在校生总数的7.4%。

(二)津桥学院贫困学生调研数据

教育支出在家庭中上涨幅度越来越高,使经济困难家庭难以承受,终于形成高校贫困学生这样的社会问题。从调查问卷中,津桥学院学生费用来源,家庭供应占到81.8%,其他来源仅占5.4%,自筹费用的也只占5.45%,说明高校贫困学生的主要成因还是社会贫富分化所造成的。此次问卷调查中,津桥学院城市学生占46.8%,城镇学生35.8%,农村学生17.4%,在分析数据过程中,调查问卷显示50.1%的贫困学生来自农村,38.6%的贫困学生家庭收入以工资为主。在此次问卷调查中,认为家庭条件对在校生活影响很大的学生人数达到28.3%,月平均通讯费用达到50元的学生有53.4%,都说明在消费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的因素,因盲目攀比造成超支消费,这是一部分学生个人的原因而造成贫困。

三、贫困学生产生的根源

按照我们古老的中华传统,读书求学的学子,不论出身贵贱贤愚,“学生”是一个平等的身份,大学校园不应该出现“贫困学生”、“贫困生”、“特困生”这些具有特定指向的称谓,我国高等教育出现贫困学生以及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是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的。

(一)社会公平问题

教育是社会维护和增进公平的主要途径之一,形式平等,机会均等,对任何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而我们现在的社会,教育的机会均等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当一个学生高考时,因为户籍不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机会缩水,进校时又发现高额学费堵在校门口,毕业时又听说“有个好成绩不如有个好关系”,使贫困成为莘莘学子的心病,再努力,却先天就输给了无法选择的家境上。

(二)政府对实现教育公平的责任一直不到位

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在20世纪末占GDP的比例应该达到4%,但这个目标至今未能实现,到2010年我国教育财政投入只有3.48%,在发展中国家都属偏低,远低于世界各国5.1%的平均水平。教育经费长期投入不足,贫困便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一种不可改变的世袭,现在出现的是贫困学生,将来还会出现贫困高校。

(三)社会目标偏离

我们今天所宣扬的消费主义社会风尚,在到处鼓噪以拥有财富为标志的成功者面前,贫困学生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我们的高等教育和贫困学生都在承受着一种痛苦的折磨。吉林省政府研究中心对该省某镇高中进行的调查显示,有28.7%的学生“害怕升入大学”,原因是“家庭负担不起上大学的费用”。教育的不平等是最大的不平等,大学教育的公平,是未来社会公平的基础,一个大学生出生在贫寒的家庭,是他无法改变的选择,那么,接受教育就成为他改变命运的最重要的方式,也是他的权力。关注贫困学生的问题,也是我们在关注未来社会的公平。

四、贫困学生存在的问题

(一)沉重的生活压力

贫困学生的生活消费水平都很低,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的生活标准,无力购置必需的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必要的保障,在问卷调查中,贫困生中月平均学习费用为0元的占31.1%,小于20元的学生达到42.6%,月平均服饰费用为0元的高达48.0%,小于20元的占36.5%,调查结果显示生活比较拮据。在承压的压力方面,贫困学生有84.7%承受的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60.2%的承受着学费书费的压力,48.5%的承受着生活费的压力;还有18.1%的承受考试和就业等方面的压力。目前,贫困学生的生活状况和压力今人担忧,独立学院学生的承受能力还较普通高校强,但在社会、家庭、生活和就业等多重压力下,津桥学院的贫困学生的生活也同样充满艰辛。

(二)“心理贫困”问题

贫困学生不仅在物质生活上承受巨大压力,在精神上也饱受煎熬,根据华南师范大学刘永琴的研究结果,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办法,贫困学生心理异常比例比非贫困学生高出5个百分点,以0.05置信度估计,贫困学生中心理异常者可能达到18.46%,接于贫困学生总数的1/5。在此次问卷调查中没有较准确的统计数据表明经济贫困导致心理贫困,但在调查活动中还是强烈感受到贫困学生承受的身心压力明显比一般学生更大,贫困学生常常靠举债借款维系学业,由于生活拮据,既无经济实力,也无精力更多地进行人际交往,又要承受来自学校和同学的心理压力,在这些贫困学生中,很容易造成“心理贫困”的问题。

自尊与自卑的矛盾是这部分学生突出的心理特点,因为贫困,他们在心灵深处设置了一道屏障,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防止别人的歧视,他们很少与同学和老师接触,导致了自我封闭和孤独的生活。我们在关注贫困学生经济问题的同时,也应看到经济贫困对贫困学生成长的影响,“心理贫困”问题在高校我贫困学生中更复杂,解决的难度也更大。

五、独立院校解决贫困学问题的几点建议

通过这次调查问卷活动,我们欣喜地看到津桥学院的贫困学生对高学费和贫困的承受能力比公办普通高校的学生能力要强,相信津桥学院的贫困学生在政府助学贷款、学校助学和个人的努力下,能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业,改变自己的命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为实现这一目标,笔者对独立院校解决贫困生的各项问题提出一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贫困学生的思想教育

要积极引导贫困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贫困学生更应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尽管贫因学生经历的挫折和磨难比较多,成熟的较快,但作为大学生的他们毕竟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时期,对社会生活中许多复杂问题尚不能做出正确判断,在一些重大问题的选择上会出现急功近利。因此,对贫因学生重点要放在自立自强的教育上,这种教育应包括自信心培养、心理健康教育、榜样教育和专题教育等内容,通过这些教育,使贫困学生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牢牢把握住自己的命运,自强不息,逆境成才。

(二)增加助贷和勤工俭学的力度

独立学院在“减、免”方面有特殊规定,使助学和帮困的渠道更少,解决贫困学生问题的难度更大,这就要求独立学院在争取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两个环节上,重点下功夫。助学贷款能在津桥学院推行的好,就可以解除贫困学生最大的经济压力;勤工俭学能在万方学院开展的好,就可以解决贫困学生的生活问题。仅2010年,津桥学院学生获部级、省级、院级奖、助学金共计2499人/次,金额共计381.98万元。即便如此,学院还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扶贫力度,并对学生奖助学金的使用进行引导。

(三)强化学校的育人环境

学校以育人为根本宗旨,贫困学生问题的解决也应遵循这一宗旨。对于贫困学生而言,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很可能带来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中的其他问题,因此,学校要重视加强班级的整体建设,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的作用,依托津桥学院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协会,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为贫困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通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使贫困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培养起他们积极、主动地利用社会支持的意识和行为习惯,从而消除经济困难给贫困学生带来的精神上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赵国楗,乔锦忠.高校贫困生及受资助情况调查分析与建议.中国高等教,2000(11).

[2]顾慕娴.建构贫困生扶贫体系的思考.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5).

[3]黄泉星.高校贫困生的心理援助工作初探.高等职业教育,2003(5).

[4]魏新.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及教育支出负担率研究.教育与经济,1998(4).

[5]邹晓东.独立学院的管理创新探析.教育发展研究,2004(10).

[6]宋秋蓉.高等教育公平与高等教育多元化.教育发展研究,2004(9).

[7]张京泽.关于民族院校贫困生的资助措施及思考.民族教育研究,2004(5).

上一篇:关于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文献综述 下一篇:证监会系统试点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