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园林植物主要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时间:2022-10-24 10:42:53

北方地区园林植物主要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摘要 基于北方地区园林植物主要病害的危害情况和侵染循环特点,介绍了12种常见病害的发生特点防治技术,以期为园林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园林植物病害;发生特点;防治技术;北方地区

中图分类号 S432;S76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137-02

近年来,随着设施园艺的迅速发展,也为园艺植物的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生态条件,病虫周年活动、发生和流行频繁,为害方式和分布格局发生变化,老病有加重的趋势,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的病虫害,已成为制约园林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1 病害危害情况

园林植物病害种类繁多,几乎每种园林植物都会遭受叶部病害的危害,叶片的病斑、花朵早落严重影响园林植物的观赏效果。叶部病害导致园林植物提早落叶,减少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削弱花木的生长势。非侵染性病原和侵染性病原都能引起园林植物的叶花果病害,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的主要类型有灰霉病、白粉病、锈病、煤污病、叶斑病[1]。

2 侵染循环特点

病落叶是初侵染环境的主要来源,大多数病原菌以菌丝体、子实体或休眠体在病落叶上越冬。一般情况下,有多次再侵染。再侵染来源单纯,均来自于初侵染所形成的病部。叶、花、果病害的潜育期一般较短,大部分在7~15 d。风、雨、昆虫等是叶部病害病原物传播的动力和媒介,多数通过气流传播。人类活动在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叶部病原物的侵染途径主要有直接侵入、自然孔口侵入和伤口侵入几种[2]。

3 几种常见的园林植物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在园林植物病害防治上,应坚持以下原则:以减少侵染来源和喷药保护作为防治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的主要措施,以改善园林植物生长环境作为控制病害发生的根本措施。

3.1 灰霉病类

灰霉病是危害多种园林观赏植物的一种病害,尤其在温室郁闭的环境下,更易发病,危害多种温室花卉。其寄主范围广,如天竺葵、蝴蝶兰、香石竹、仙客来、百合花、一品红、海棠类等。该病不仅能侵害植物的叶部,还能危及根、茎、花等各个部位。

3.1.1 症状及病原。灰霉病的病症很明显,在潮湿情况下病部会形成显著的灰色霉层。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目,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是最主要的病原菌,该菌寄主范围很广,几乎能侵染每一种草木观赏植物。

3.1.2 病害循环特点。灰霉病的病原以菌核在土中越冬,或以菌丝体在被害部越冬。第2年春,当气温达20 ℃左右,空气湿度大时,产生分生孢子。孢子成熟,随风雨飞散传播,在叶缘、叶柄、花瓣等处发芽侵染寄主组织,不久形成病斑,并不断产生分生孢子,飞散而反复侵染。一般在温室栽培的环境条件下,空气湿度大,湿度适宜,通风不良时,发病严重,且能整年反复侵染危害。

3.1.3 发生条件。一是温、湿度。日光温室内低温(

3.1.4 防治措施。一是灰霉病的盛发与环境的郁蔽有密切关系,保持通风透光的栽培环境可减少发病。采用双重覆膜、膜下灌水的栽培措施。根据天气情况,合理放风,降低室内温度。二是提高植株的生长势,可有效地增加植物的免疫力,所以应加强养护管理,及时清理温室和圃地。避免造成伤口,可减少侵染和发病。三是应注意发病早期防治,如发现少量发病时,应及时去除发病的叶、花,集中烧毁,以制止病态的扩展蔓延。四是在春、夏季多雨季节和温室的环境下,空气温湿度适宜于病菌的繁殖和蔓延,应及时、定期喷药防治,以制止该病的盛发。常用的药液有: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3.2 白粉病类

白粉病是园林植物上常见的重要病害,除针叶树和球茎、鳞茎、兰花等花卉以及角质层、蜡质层厚的花卉(如山楂、玉兰等)以外,许多观赏植物都可以发生白粉病。

3.2.1 症状及病原。白粉病的病症非常明显,在发病部位覆盖有1层白色粉层。引起园林植物白粉病的常见病原菌有白粉菌属(Erysiphe)、单囊壳属(Sphaerotheca)、内丝白粉菌属(Leveillula)等。

3.2.2 发生条件。白粉病菌以菌丝体或闭囊壳在病残体、病芽上越冬。翌年春季气温回升时,侵染叶片和新梢。生长季节可发生多次重复侵染,在露地条件下,该病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以4—6月、9—10月发病较重,尤其秋季发病严重。栽植于树荫下、栽植密度大、氮肥使用过多、通风条件差的园林植物发病严重。

3.2.3 防治措施。一是早春加强修剪,剪除染病枝叶并及时烧毁,减少侵染源[4]。二是合理施用氮肥,多施磷钾肥和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使植株生长健壮,以增加抗病能力。三是绿地设计和栽植时密度要合理,使其通风透光,不要为了近期效果随意加大植物密度。四是休眠期均匀喷洒1遍3~5 °Bé石硫合剂,消灭越冬病源。五是喷药防治。常用药液:25%粉锈宁可湿性剂2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1 200倍液;50%退菌特800倍液等,定期喷雾。

3.3 锈病类

锈病是园林植物中的一类常见病害,据统计全国有80余种园林植物锈病。

3.3.1 症状及病原。园林植物锈病中常见的病原菌有柄锈属(Puccinia)、单胞锈属(Uromyces)、胶锈属(Gymnosopor-agium)、柱锈属(Cronartium)等。

3.3.2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桧柏上越冬。翌年担孢子借风雨传播到海棠的嫩叶、叶柄、嫩枝、果实上,萌发产生芽管直接由表皮侵入;锈孢子借风雨传播到桧柏上侵入新梢越冬,没有再侵染。该病菌需要转主寄生才能完成其生活史,因此海棠与桧柏类针叶树混栽会增加发病率[5]。

3.3.3 防治措施。一是合理配置园林植物,防止转主寄生发生锈病。5 km内不植桧柏。二是剪除菌源。冬季剪除桧柏上的菌瘿和重病枝,集中烧毁。三是化学防治。果树在休眠期喷洒3 °Bé的石硫合剂,以杀死在芽内及病部越冬的菌丝体;生长季节果树喷药打断转主循环。锈菌传播范围一般在2.5~5.0 km,对于离桧柏近的苹果树和梨园,应在苹果树发芽后至幼果期,梨树萌芽期至展叶后25 d内,即在担孢子传播、侵染盛期喷药保护。常用药液有:石灰倍量式160~200倍波尔多液;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1~2次,均有较好防效。另外,在10月中旬至11月底,对桧柏喷施0.3%五氯酚钠混合1 °Bé石硫合剂以杀除传到桧柏上的锈孢子。3月上中旬,在桧柏上喷施3~5 °Bé石硫合剂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1~2次,可有效抑制冬孢子萌芽产生担孢子。

3.4 叶斑类

叶斑类是叶片因组织受病菌的局部侵染而形成各种类型斑点的一类病害的总称。叶斑病又可分为黑斑病、褐斑病、圆斑病、角斑病、斑枯病、龙斑病等种类。这种病害的后期常在病斑上产生各种小颗粒或霉层。叶斑病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效果,并导致叶片提早脱落,影响植物的生长。

3.4.1 发病条件。本病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芽鳞、叶痕及枯枝落叶上越冬。早春展叶期,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雨水、喷灌水或昆虫传播。潜育期7~10 d。在一个生长季节中有多次再侵染。雨水是该病流行的主要条件。多雨、多雾、露水重则发病严重。老叶较抗病,展开6~14 d的新叶最易感病。月季的不同品种之间其抗病性也有较大的差异,一般浅黄色的品种易感病。

3.4.2 防治措施。一是减少侵染来源。盆栽的植物应及时摘除病叶,秋季彻底清扫病落叶,集中烧毁,以减少或消灭初侵染源;重病区的苗木出圃时用高锰酸钾1 000倍液浸泡消毒。二是加强栽培管理,切忌土壤积水。增施腐殖质肥和钾肥,合理密植,保持通风透光,以提高植株抗病力,控制病害的发生。三是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用药。褐斑病可用1∶2∶200倍液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50%本来特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枯斑病可用65%代森锌500倍液或多菌灵600~800倍液喷雾防治。

4 参考文献

[1] 汪锋.园林植物病害的检查识别与园艺防除手段[J].现代农业科技,2006(2):30-31.

[2] 卢东升,黄新华,谢正萍,等.信阳市园林植物真菌性病害调查与鉴定(Ⅰ)[J].河南农业科学,2009(3):66-69.

[3] 卢东升,王金平,谢正萍,等.信阳市园林植物真菌性病害调查与鉴定(Ⅱ)[J].安徽农业科学,2009(19):9030-9031.

[4] 李传省.园林植物病害的发生及其防控策略探讨[J].河南林业科技,2011(2):29-30,38.

[5] 许丛建.园林植物病害主要症状与具体防治方法[J].现代园艺,2012(16):156.

上一篇:舆情与公益真问题 下一篇:预防监督在水土保持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