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做好农村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几点看法

时间:2022-10-24 09:46:49

浅谈做好农村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几点看法

基础教育的新课改对学校、校长及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为此,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新策略。

1 校长只有树立学校管理新理念才能适应新课改

新课改要求作为学校的领导尤其校长务必要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转变管理理念,以师生的全面发展为主开展好各项工作。

1.1 由制度管理向人本管理转变

在管理教师时必须树立以下新理念:

⑴无情决策,有情操作。在人事安排上,应遵循机会均等的原则。鼓励教师尝试风格不同的教学方法和选择不同的教育对象。

⑵信任教师,知人善任。第一,营造学校“骨干教师是学校最有价值的主人”的舆论氛围,注重教师在教学实绩、科研能力、师德修养三个方面的培养。第二,向教师承诺“教师能翻多大的筋斗,学校就搭多大的平台”,鼓励教师建功立业。第三,将业务管理的权限下放,把创造还给教师,把责任还给教师,把时空还给教师。第四,充分挖掘教师所拥有的资源,为学校所用。

1.2 发展性管理――由权力经验管理向学术管理转变

学术型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有:

⑴用校长的教育哲学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创新教育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⑵实施科研兴校方略,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校长是先进教育思想的传播者。帮助老师明确教育发展的新动向,是校长首要的职责。其次,建立校长亲自过问教科研工作的制度并亲自抓。第三,建立组织与评价机制。

⑶创建学校特色,激活发展动力。校长学术管理上的首要职责是创办特色学校,激活广大教师的创造力。其次,强调管理过程中的自主性,让教师自己管理自己,变“要我做”为“我要做”。第三,强调管理过程中的合作性,提高决策的含金量,增强学校的亲和力。

2 新课改呼唤校长扮演新角色

新课改必然要求校长身先士卒,首先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

⑴校长应成为新课改的推动者。校长首先必须转变观念,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充分调动学校全员参与课改的积极性,推动新课程的实施。

⑵校长应成为新课改的研究者。校长应在明确师生互动变革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加强课改实验研究,以研促改。

⑶校长应成为新课改的组织者。首先,要根据本校实际,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新标准,感悟新理念,开好新课程。其次, 坚持上课、听课、评课,掌握组织课改的主动权,科学高效地组织指挥全校的课改工作。

⑷校长应成为新课改的协调者。首先是营造出一个团结和谐、运行有序、充满活力的浓厚氛围。其次是学校内部与外部的协调,努力为学校课改工作创设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⑸校长应为现代型学校的设计者和建设者。校长要用先进的管理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直面校情,抓住机遇,成为现代型学校的设计者和建设者。

3 新课改要求校长掌握管理新策略

新课程方案只有在学校中通过校长领导下的教师队伍的创造性的劳动才能变成现实。校长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深入研究领导艺术,掌握管理新策略。

3.1 尊重师生,并让他们学会自我尊重。首先就是要尊重师生的意愿,遵循他们成长和发展的规律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按规律办事。新课改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做到: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3.2 发现优长,并让师生学会自我发现。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发现每一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和不同点,然后激励之,弘扬之。

3.3 激励师生,并让他们学会自我激励。为此要做到:⑴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⑵满足师生合理需求,激发师生工作和学习的动力;⑶在激励的环境中,让师生学会自我激励。

总之,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教学管理工作者要善于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关注每个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努力为新课改铺路搭桥,为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社会化媒体的机遇和挑战 下一篇:论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