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趣味导入”

时间:2022-10-24 09:28:34

例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趣味导入”

摘 要: 课堂教学导入新课是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思维,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导入是为了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其注意力,排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使其有兴趣学习下去,进而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平时的教学中可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导入新课。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情境创设 趣味导入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导入的心理任务在于激发兴趣和情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把学生引入课堂学习情境中去。

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知和新知,犹如乐曲的前奏,戏剧的序幕。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导入能让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起他们探索的欲望。有的课堂导入还有可能排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等因素,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入手,向他们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精心设计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氛围,为学生能牢固地掌握本堂课内容打下基础。下面是我在平时教学中运用过的情境创设的例子。

1.利用游戏,快乐导入。

游戏是学生们喜欢的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手脑并用的协调能力。数学教学过程中若能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游戏中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无疑能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如教学九年级苏科版教材下册中《概率帮你做估计》一课内容时,引入了掷骰子游戏,问:掷得奇数时男生得一分,掷得偶数时女生得一分,这个游戏公平吗?这样导入使学生兴趣高涨,紧张的情绪得到释放,对增强教学效果有积极的调节作用。

2.故事导入,生动有趣。

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刚上课时心理处于紧张、消极的状态,生动新颖的导入可以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准备。在紧张枯燥的数学课上,教师运用与新知识相关有故事情节的资源,呈现生动形象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感知体验,产生对新知识探求的迫切心情和欲望,从而进入对新知识的学习。

如教学七年级《从三个方向看》一节内容时,我先讲了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开始本节课教学:有三个盲人遇到一起,评论一头大象,摸到大象鼻子的说是一条绳子,摸到大象腿的说是根柱子,摸到大象身体的说是一堵墙。由此说明看事物从不同方向看,得到结果是不同的,顺其自然地引出本节内容《从三个方向看》。再如,教学九年级的《抽签方法合理吗》一节内容时,讲个“死里逃生”的故事:一位国王昏庸无道,犯死罪的犯人用抽签的方法决定生死,若抽到“活”字的便认为是上帝的旨意就放了,若抽到“死”字的便杀掉。一位聪明的大臣与昏庸的国王斗智斗勇,将摸到的“死”字吃到肚子里最后死里逃生的故事。在学生学习兴趣正浓时乘胜追击,再采用讨论交流、互动等教学方法,然后解决相关练习,便可使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本节课教学内容。

3.实物导入,切身体会。

心理学研究表明:外部刺激能唤起主体的情感活动,并且能在大脑皮层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强化理解和记忆。因此,进行抽象的数学教学时利用实物导入,能充分利用学生的肢体感官增强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八年级的《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一节内容时,展示相关实物进行新课导入,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轴对称图形,如:蝴蝶、甲虫、树叶……展示实物的同时,让学生根据实物特点总结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特征,真正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4.谜语导入,神秘体验。

在灯谜的大家庭中,有一位外表严肃实际上幽默的成员,它就是以数学词语作为谜底的灯谜,简称“数学谜”,趣味性浓。如果能应用到数学教学中,可充分体现新课改中“玩”中“学”,“学”中“思”的新理念。

如进行《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时,出了谜语“五角钱一趟”(猜数学词语一),解释谜语的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的欲望:谜面五角钱一趟一元钱两趟一元二次方程,由此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同时,提出问题:一元二次方程有什么特点?如何解一元二次方程?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如学习九年级“圆”一节内容时,我是这样开始的:“同学们我们先猜个谜语,谜底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学生一下来了兴趣。谜语是:“弟弟千百方,在哥周围站,到哥等距离,围成保卫圈。”学生讨论交流得出谜底是“圆”。同时提出问题:圆有什么样性质呢?学生思考着,顺其自然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5.复习导入,回顾旧知。

学数学是新旧知识不断整合不断提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可通过提问来进行复习引导工作,已达到复习旧知,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设桥梁,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如学习九年级内容《圆》内容时,复习以前学过的哪些特殊的几何图形,提问:生活中你见过的哪些特殊图形?从而引出另一特殊图形“圆”,进而探究圆的特征和性质。

6.创设悬念,提问导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悬念和疑问是牵制学生思维的主线。初中生不但好动,而且好奇心强。我们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悬念,提出疑问,进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我在教学七年级数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我们在小学学习的是具体数字,现在我们学习怎样用字母表示数。先进行猜年龄的游戏:同学们老师能知道你们每一个人的年龄你们信吗?学生们有的摇头,有的笑,有的说不能。那就试试看吧你们把自己的年龄除以2减去4告诉我结果,我就能猜出你的年龄。一位同学很快说出结果3,我马上猜出他的年龄是14岁。这位学生说:“老师猜对了!”同学们议论着并展开讨论很快找到了规律。原来只要把这个数加上4再乘以2便是所得的年龄。学生兴趣正浓时我提出问题:“我们如何用字母表示数?”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提问可以使学生产生疑虑困惑,积极思考。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也认为,在学习时,教师最好不要把教学内容直接告诉学生,而是为他们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让学生有所发现。

7.利用多媒体动态导入,形象生动。

数学充满生机,动态问题让我们领略到数学中充满神奇,不变孕育着创造。利用多媒体能使事物动起来,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形象。

如教学九年级上册中《直线和圆的关系》一节内容时,用多媒体展示“海上日出”奇观。用慢动作方式展开,让学生观看、思考,从中抽象出简单的几何圆形,用工具表示出来,然后再分组讨论、交流,得出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相离、相切、相交)。再如教学复杂抽象的《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一课时,利用y=ax的图像上下平移k单位长度得y=ax+k的函数图像,然后再左右平移h单位长度得y=(a+h)+k函数的图像。学生观察多媒体演示的过程,同时总结出二次函数的性质。这样既直观又形象,消除了学生对二次函数的恐惧心理,从而激起探索的欲望。

以上是我总结的创设情境环节中经常使用的导入方法。但情境创设是为教学服务的,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创设的情境不能偏离课堂教学内容的轨迹,更不能偏离实际。要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学生特点营造和渲染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在日常教学中只要能精心设计以情入境,因情化境,做到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就能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机地融入到学科的学习之中,就会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时代数学学习》编辑部编辑.沙国祥主编.时代数学学习.江苏教育出版社时代,学习报社编辑出版,2005,(2).

[2]时代学习报社编辑.中学生学习报―数学周刊.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4,(35).

[3]杨裕前,董林伟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对青海环湖地区藏族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 下一篇: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