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过度焦虑的心理辅导

时间:2022-10-24 09:28:29

高考生过度焦虑的心理辅导

个案背景:

王某,男,19岁,高三学生,在高考前25天前来咨询。自诉在最近的几次考试中,一到考试时耳边就有音乐声,当考卷发下时,眼前一片空白,要看二三遍后才能慢慢看清题目。考试时心跳加快,答卷时双手颤抖,手心出汗,尿意频繁。自高三下学期以来,最好成绩考了一次580分,之后越来越差,最近只考到50分钟多一点。

在咨询中获悉,孩子在初中时,好朋友比较多,成绩很好,在全校名列前茅,每次都想要争取考第一。到了高中以后,人际关系开始有些不和谐。与班上同学几乎不说话,也不与女生交往。学习成绩开始下滑。

孩子的母亲说儿子从小就活泼可爱,十分聪明。在小学时,学习成绩很优秀,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老师很喜欢他。升初中时进了排名第二的中学,在重点班,学习也很优秀,成绩最好时名列全校前5名。没想到到了高三下半学期,考试成绩越来越差。个案分析:

根据个案和其母亲诉说的情况,结合咨询中所了解到的情况,咨询师做出了判断,孩子应该是因为考试而出现了过度焦虑的症状。

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下,学生希望逃避考试的一种紧张的情绪状态。考试焦虑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对所面临情境评价的结果太过于关注,考试焦虑常常表现为紧张、担忧,严重的时候就会像案例中的男生一样,出现躯体应激性症状。案例分析:

1.期望过高:在咨询中得知个案在初中时,在全校前几名,每次考前都想要考第一。说明他对自己的期望很高,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而到了高中这种压力隐藏在潜意识里,再加上他的人际关系很不和谐,尤其是与爸爸的亲子关系很糟糕,得不到爸爸的支挣阳鼓励。这也加重了他的心理压力。

2.认知偏误:由于个案在初中时成绩一直很优秀,却因考试失利没有考到理想的班级,故他的内心深处感到沮丧。进入高中后,成绩在班上处于中等,咨询中得知个案每次考试前总担心考不好,害怕父母对自己失望。因而把自己封闭起来,正如个案所言,到了高中几乎没有好朋友,因为他担心别人对他的评价。

3.缺乏自信:在小学、初中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是个佼佼者。可见他的问题不是因为学习能力差,也不是缺乏考试技巧,而关键在于中考失利的挫败,未能进入自己理想的重点班,未能达到目标而导致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带来失败感和内疚感。从而怀疑自己的能力,进入高中后,学习成绩仅仅处于班上中等,没有了以前的优势和骄傲,由于过度关注考试成绩而影响了他日常的学习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焦虑也影响了考试的发挥。咨询过程:

1.构建合理认知,鼓励重塑自信

该个案的主要问题是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从他的学习成长经历来看,他的学习能力很好。由于中考失利,就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导致了自信心有所缺损。首先,在咨询开始时,倾听个案说自己的故事,接着对个案进行一般化处理。而后帮他建构自我认识窗,让他列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回去请父母或过去的好同学、好朋友帮自己寻找优缺点。其次,对他的优点进行赞扬和鼓励,对他的不足和他一起分析,看他对自己的判断是否客观。引导他向自己消极的、非理性的想法进行对质,帮他指出其不合理性、不现实性和不必要性,从而使他重新构建合理认知。同时,引导他找到过去成功的经验,鼓励他继续曾经获得成功经验的方法,重拾自信。

2.改变考试态度,进行心理调适

考试焦虑并非不可改变,当孩子面对考试产生了焦虑情绪时,首先让个案要做的事情就是改变态度,让其接受焦虑。在咨询过程中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帮助孩子认识到以下几点:人在面临考试的时候有焦虑情绪是很正常的,如果不紧张才不正常;适当的焦虑对学习有积极作用。绝大多数情况下,考试紧张是由于自己没复习好或者对知识掌握得不牢固造成的;焦虑紧张是神经系统的自然反应,是人的一种自然需要。不需要竭力克制自己的焦虑,对焦虑的情绪不必过分在意,要顺其自然。

3.加强与人沟通,建立和谐关系

孩子的考试焦虑不仅来源于中考失利,而且进入高中时,由于自己成绩不好,怕同学看不起自己,所以很少与同学沟通,这就影响了他的人际关系。在学习上,有时不懂的不敢问老师。因此,建议他主动与父母、同学和老师沟通。把自己的实际情况告诉父母,得到父母的支持和鼓励。在班上,学会主动与同学交流,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主动去问老师。

结果,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后,父母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鼓励他别在意考试结果,只要努力去做就行,当他得知父母并没有给他那么大的压力,他的焦虑情绪已有所缓解。

至于如何与同学、老师沟通,我运用了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理论,引导孩子寻找自身曾经在人际交往中获得的成功经验,让他知道学会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帮助自己:学会面带微笑,主动与人打招呼,当别人遇到困难主动帮助,自己遇到困难也主动请求同学帮忙,要尊重和信任别人等。因个案有良好的意识和极好的悟性,非常愿意回去后积极尝试,非常渴望自己有良好的和谐人际关系。

4.学会系统脱敏,激发正向情绪

在咨询中和孩子一起商讨,列出可引起他考试焦虑的具体刺激情境,并将其按照自己的焦虑程度自弱到强的顺序排序,即焦虑梯度表,把刺激情境做成卡片。该个案的焦虑梯度表如上图。

其次,进行放松训练。让个案坐在舒适的椅子上或躺在沙发上,双手放在扶手或腿上,整个身体保持舒适、自然的姿势。在训练过程中可伴以低声的轻松、缓慢、悠扬的音乐。让他微闭眼睛,避免一切干扰或杂念。握紧右手拳头,把右拳逐渐握紧3~5秒钟,体会紧张的感觉,然后放松5~10秒钟,体会这时的感觉。然后重复一遍,再次体会紧张与放松的感觉以及两者有何不同。然后,用左手重复以上做法,达到放松的目的。按照同样的程序与体验过程进行手臂、面、颈、肩、背、胸、腹、臀、大腿、小腿、脚、趾等各个部位放松。最后,活动全身,这样就完成放松训练的全部步骤。

咨询结果:

经过近20天的训练,孩子基本上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控制自己的焦虑情绪,同学关系也有很大的改善,与父亲的关系也亲密起来,以上的改变离不开父母的积极配合,当然最主要是个案本身的潜能和能量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后来的模拟考试中成绩逐渐提高,最后高考取得了582分的好成绩。

上一篇:生命之动力在于真爱的表达 下一篇:权力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