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的公祭

时间:2022-10-24 08:58:33

每年的清明前后,我们很容易就能从媒体中获得一些关于公祭的资讯。公祭大约不外乎后人对先人杰出者的一项公共纪念活动。其出发点大都打着传承文化、发扬国粹、扩大地方影响力的旗号,要达到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目的。然而,当公祭被地方政府赋予一些更深层内涵的时候,其种种表现就让人看不懂了。

有道是“无利不起早”,公祭应该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以至于很多地方本无多么深厚的历史积淀,却一定要在历史的尘埃中挖掘一些能够吸引人们眼球的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哪怕是牵强附会,没有什么历史证据的情况下,也不管那些历史人物愿意不愿意,却一定要拿来作为自己“公祭”的对象的。如果实在与历史名人挂不上钩,就去民间文学中挖掘素材,哪怕只是传说中的神话人物也不妨搬来公祭。有了政府参与的公祭行为,其豪华的场面肯定能够吸引眼球。当然,所有的公祭无不打上继承文化、怀念先祖、发展经济的印记,这样便于向上交待,对下也能够给出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

去年湖北竹山公祭“华夏始祖、东方圣母”女娲的大典就是一个典型的祭神的事例。对于中华始祖之争,那就更是如火如荼了。此地刚宣布说我们这里是黄帝的故乡,彼地就会冒出一个找到黄帝故里的新闻。你方唱罢我登场,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此地打着黄帝的旗号要公祭,彼地也会不甘示弱争正统。一个黄帝故里,多个传说版本闹哄哄吵翻天,各行其是祭祖先。于是场面宏大的祭祖彩排,大兴土木搞场馆建设,精心组织安排的接待参观,邀请海内外的重要人物和演艺明星加盟,力图举办一个高规格高档次的祭奠活动。这样的大动作,据说可以扩大本地影响,是招徕投资的一个重要活动。只是不知什么样的商人敢于到这样形式主义盛行的地方来投资?当这样的闹剧在好几个地方以相同的方式上演,留给我们的印象除了奢侈无度的挥霍之外,真不知还有什么可资纪念的东西在里面。假如我们的先祖在天有灵,是应该感谢后代子孙对先祖血浓于水的深情呢,还是斥责后代劳民伤财的不肖呢?先祖一定会发懵。

祭祖的闹剧年年不肯消停。东坡故里四川眉山市为了举行清明公祭三苏活动,要求公务人员每人至少要背十首东坡诗词,其做法一时间在网络中传得沸沸扬扬。主办者认为这是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举措,是倡导和继承传统文化的一个具体方法。“拍砖”者认为,坡的诗词家喻户晓,作为眉山人还用得着行政命令来学习吗?随口说两句还不是轻松而为的事,一个纪念活动用得着这样大动干戈哗众取宠吗?大约是网友高看了眉山一地的公务员,而眉山的政府领导又低看了本地公务员的文学素养。反正不管怎样,眉山的公务员都得抽出时间来学习、背诵坡诗词,还要能够经得住上级领导的检查。就算眉山领导不承认动用了行政手段,其形式主义的做法却是昭然若揭,哪里用得着你承认与否。公祭没有了行政手段的干预和财政经费的保证,还有多少人会关注这种行为?

不可否认政府部门在引导人们继承传统文化方面的巨大作用。只是搞不懂耗费大量的钱财把公祭活动搞得声势浩大,难道就是对传统的尊重?我们一面倡导破除陈规陋习文明祭祖,而一些地方政府做出的榜样却是极尽奢侈铺张之能事。说公祭是传承文化的需要,但是处处显现出长官意志和浮躁风气,把公祭办成一些地方政府领导显威风、捞政绩的资本,这与公祭的本意早已经风马牛不相及了。传承清明的祭祖文化,呼唤文明的祭奠方式,政府的导向作用不容忽视。

(博客地址:www.省略/blog/user1/2770/index.htm)

上一篇:不想再去的几个旅游胜地 下一篇:九十六岁的杨绛用读书和写作忘记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