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天保工程造林成活率的我见

时间:2022-10-24 08:13:24

青海省天保工程造林成活率的我见

摘要:根据青海省生态环境恶劣、自然条件差的实际,就如何提高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造林成活率作一叙述。

关键词:天保工程 造林 成活率

青海省天保工程于2000年正式全面启动,实施范围包括西宁、海东、海北、海南、黄南、果洛、玉树7个州(地、市)的38个县(区)和玛可河林业局。

我省天然林管护面积2975万亩。其中:有林地457.14万亩,占总管护面积的15.4%;灌木林2434.1万亩,占81.8%;未成林造林地83.76万亩,占2.8%。1998-2007年底,我省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人工造林累计完成18.55万亩。

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造林成活率高低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树种选择、技术措施、运作方式及管理办法等密切相关。由于我省气候干燥,海拔高,昼夜温差大,降水量稀少,蒸发量大等特点,对植物的生长极为不利。就如何提高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造林成活率,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总结了一些作法。

1、尊重客观规律,合理设计造林方案

提高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造林成活率,首要的问题是如何搞好造林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造林规划,关键在于适地适树。首先,根据树种的不同生长习性将其营造在最适宜的立地上,使其能成活,且生长好,以致能充分发挥最佳的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多年的实践证明,我省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选择青海云杉、祁连圆柏、沙棘、白桦、红桦等乡土树种较为适宜,特别能发挥其抗旱能力强、易成林的生长特性,迅速改善生态环境,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其次,制定造林规划,要认真考虑森林经营及林分稳定。林分种群数量越多,林木病虫害越少,抗灾防火能力越强,林分越稳定;所以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应多规划营造针阔混交林,并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科学设计不同的混交模型与类型。

2、精心培育,提高苗木质量

苗木,是造林的前提和基础。首先,筛选优良的种子是育好苗木的保证,种子的来源必须是专门从事种苗销售的单位,以保证种子的优育性和发芽率。其次,注重苗木的培育技术,培育大量质地优良、抗逆性强、自我调节能力高的营养袋苗。创新途径,根据现代科技提供的条件增加苗木培育的科技含量,由常规育苗向高科技育苗转变;提高育苗技术,把重点放在提高苗木抗性上,选优淘劣,育大苗,进一步提高其上山造林的成活率。因此,林业育苗人员应掌握一些育苗新技术,如容器苗技术、复合高效营养土育苗技术。为提高造林成活率打下坚实基础。

3、把握时机,适时造林

造林,最重要的是把握时机。春季已是万物复苏,气温回升,在正常气候条件下,是造林植树的最佳时机。然而,近几年,全球气候异常,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对人们利用自然选准造林时机增加了新的困难。从实际中总结经验,掌握确切的气象情况,选准造林时机,最大限度地提高造林成活率,改春季造林为多季造林,在雨季进行抢墒造林。

4、提前精细整地,提高造林质量

整地工作尽量要与地形和坡度协调统一,根据路段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性质等综合条件因地制宜,统筹考虑。

提前整地,是截留降水的有效途径。通过整地,可以改变土层结构,疏松熟化土壤,提高土壤渗水能力,汇集径流,增加肥力,对提高造林成活率、加快林木生长有促进作用。

根据科学测定,造林地土壤含水量低于8%时,在无浇水条件下,便不适宜植树造林。在我省,气候干旱,幼苗的抗旱能力低,若没有高标准的整地来提高土壤的含水量,就不可能有较高的造林成活率。

必须确立造林必整地,整地必精细的指导思想,按照造林规划设计的要求,高标准地完成整地工作,绝不可敷衍了事。科学地提前整地具有深远意义,即可确保蓄雨,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同时,为保证质量,还应按照不同立地、不同整地方式的要求,在造林前一个月搞

好熟土回填工作,回土时略高于地面,呈反倾斜状态,以保持水土,提高造林成活率。

5、注重施放基肥,加强幼林抚育

荒山荒地造林,其土壤的立地条件较差,肥力不足。造林时施放基肥,能提高土壤能力,有利于苗木成活及前期生长。在当前经济形势较好又有造林专项资金的情况下,可实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林业生产模式。幼树种植后,前期生长较慢,周围植被蔓延,争肥夺光,影响其生长。必须及时进行除草、扩穴、松土、追施复合肥等一系列综合抚育,才能保证其成活率并具有良好的长势。

6、建立造林专业队

经过多年的林业建设,现在需要造林的地方,造林难度普遍较大。建立造林专业队,实行专业化的栽植造林和抚育管理,对提高造林成活率具有重要意义。一是造林队伍来自农村的闲散劳动力,有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能从事高难度、重体力的植树造林劳动;二是专业队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造林经验,造林技术过硬,能在各种复杂的造林环境中打硬仗、干硬活,保证造林质量;三是专业队可长期驻扎造林地,四季作业,随叫随到,能按要求及时进行造林抚育和跟踪管理。

7、落实科技措施,采用创新手段

影响成活率的技术因素很多,每个环节都需要科学技术的参与和渗透,在自然环境条件恶劣的地方造林,科技的支撑作用尤其重要。为确保造林的成活与质量,必须十分注重相应技术的推广应用。如栽植环节也有许多技术值得推广应用。一是蘸根造林技术。凡裸根苗造林,一定要用生根粉拌泥浆蘸根,既能保护苗木根系,又能促进及时生发新根,提高成活率。二是覆盖造林技术。由于造林地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苗木栽植后采用多种不同措施加以覆盖,能够有效保护

苗木根部周围及苗木本身的水分含量,确保成活。三是带母土造林技术。四是“即起即栽”造林技术。

造林技术的推广必须以技术监督为保证。林业主管部门必须有专门的质量监督小组,专司造林质量、技术监督,派驻林业技术人员到造林地蹲点,对造林专业队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有计划、有目的、有任务地坚持长期跟踪落实,确保提高造林成活率。

8、造管并重,加强经营管理

“三分造、七分管”是在长期造林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这充分说明了造林后经营管理的重要性。过去,由于造林粗放,缺乏管理,成活率甚低。不少工程出现“年年造林不见林”的现象,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林地管护必须不断加强、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若管护不力,新造林地由盛到衰,成活率高、保存率低,导致造林失败。

上一篇:浅议城市住宅小区绿化设计 下一篇:关于角瓜高产栽培技术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