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规划的思考与探讨

时间:2022-10-24 06:10:31

基于城市规划的思考与探讨

摘要:随着上海城市面貌的迅速变化,大批里弄被拆除,上海的城市风貌特色受到严重破坏;与此同时,大量里弄居民在拆迁过程中不得不迁往城市边缘地区,中心城区的人文景观正发生着急速演变。如何处理好超常规快速发展中的各种复杂矛盾,保护并发扬上海历史文化、维护居民切身利益,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无法回避、刻不容缓的任务。

关键词:上海里弄;历史文化;经济

【正文】

一、里弄的产生与发展

自1843年上海开埠以来,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上海成为了对外贸易的中心,商品化的房地产开始出现,一些投机商人趁机在当时的英租界建造了数以百计的简陋木屋,出租牟利,这便是上海里弄建造和经营的雏形。

1869年,随着上海与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工商业发展迅速,一些房地产商在其占有的土地上开始有计划地建造接连式砖木结构的二层民居建筑。房地产商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牟取最大利益,总体布局采用欧洲的联排式紧密布局以提高容积率,建筑单体平面则顺应住户的心理需求,脱胎于我国传统的三合院或四合院形式,这样就形成了所谓的“老式石库门住宅”,它是里弄住宅的最初形式。由此开始,里弄的建造和经营逐渐发展成为了上海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并成为了租界当局最主要的税收来源,它标志着上海近代住宅商品化的开端。

里弄住宅的发展是跟近代的经济运营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它是我国传统的居住方式和西方城市房地产经营方式相互结合的产物。它注重室内外建筑空间的组织,层次分明,应用了近代的建筑材料、设备和技术,它的建筑样式充分吸收了中西两方面的特点,丰富多彩独具个性,构成了上海近代城市建筑的突出特征。

二、里弄的衰败

里弄的衰败基本上经历了两个过程。

第一个过程:即1949年以后,里弄的所有权发生了很大变化,大洋行、大公司的房产都公私合营归了政府属下的房产局和房屋机构管理,由他们以低租金租给无房户居住,由于产权归公、人口不断增长,租金过低但又要维持一定的租金总量等原因,原来独门独户的里弄住宅中普遍住进了多户人家;另外,原先的一些中、小私人产权的里弄住户,在1949年前后的动荡时局中,收入水平难以稳定,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的变化,迫使他们将独户居住的里弄租给外人,形成了多户合用一个里弄单元的状况。

第二个过程:目前,上海里弄正处于旧居住区衰败第二阶段,由于城市大面积的旧城改造和郊区新房源的不断增加,里弄中的人口密度开始迅速下降,人口构成中年轻人逐渐减少,中低收入和老年人占有相当比例。这些旧式里弄中房屋居住条件拥挤,质量较差,常常成为城市批租改造的对象。

三、里弄更新改造的回顾与反思

(1)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旧城居住区改造

20世纪50年代初,上海开始对旧城居住区更新改造,主要是为了改善工人居住的棚户简屋地区的户外环境。到了50年代末60年代初,改造重点从户外转向户内,重点改善居住区内的生活卫生条件。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旧城改造进入漫长的停滞阶段。

(2)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解困为目标的里弄改造(图一)

工业迅速发展,人口增长,上海住房极具紧张,所以住房解困成了当时改造的首要目标,但由于住房解困的巨大缺口和政府经济实力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对原有里弄住宅进行“修修补补”式的改造方式以经济节省、见效迅速的特点很快占据了这一时期旧城改造的重要位置。

(3)20世纪80年代初期拓宽资金来源的尝试

针对资金紧张、得房率不高导致建设单位积极性下降等情况,政府一方面采取在新市区划拨土地建房,以安排动迁户或交建设单位用于解困,另一方面则在旧房改造的资金来源上采取了多方筹集的办法。这种以解决经济问题为出发点的改造方式,在当时非市场化的福利住房分配制度和实际经济能力的制约下,使得人们忽略了里弄建筑对于上海这座城市及原有居民所具有的深刻意义,只是把一个个里弄地块等同于一个一般的可使用的建设基地,解困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但要完成经济平衡和安置原有居民,势必要提高新建建筑的容积率,因此对旧城风貌的改变也是明显的。

(4)20世纪90年代的“拆落地”

所谓“拆落地”就是将全部旧里弄拆除,在原址上重新建造成套的低标准、高容积率住宅,外立面模仿当时流行的“欧陆”风格,从而达到居民回迁,增加住房面积以取得经济回报。虽然这种“拆落地”的改造方式,确实起到吸引部分房产商进行里弄改造的作用,但从城市角度来说,这种假古董的模仿形式以及由于追求高经济回报率所造成的高密度、高容积率住宅,已失去原有里弄特有的形态特色。里弄的人文景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5)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重视对里弄所代表的城市风貌特色的保护

1999年下半年至今,面对大面积里弄被拆除,导致城市风貌特色受到破坏的现状,上海市政府重新调整了旧区改造的政策,提出“面向新世纪上海的旧区改造应从改造规划、运作机制和融资渠道等方面统筹决策,贯彻“拆、改、留”并举的方针,尤其注意把旧区改造同保护城市历史文化结合起来,做好保护性改造,也要摒弃全部“拆落地”的做法,注意保留建筑风貌”。最成功的改造案例要数卢湾区淮海中路“新天地”工程。

四、里弄空间及里弄场所存在的必要性

里弄空间是由一组住宅建筑围合而成的,为主弄-支弄结构。在平面组织系统上,住宅以一院一组为基本单元,院与院作行列式的排列,一直行、一连串的院形成了支弄,于是,支弄的一侧通常是一个个石库门构成的连续场景,一些住房紧张的家庭常常把日常起居等活动搬到里弄里来,以至于里弄有了和家中厅堂一样的功能,通常将其称为“公共起居室”(图二)。

里弄事件是发生在里弄中人的行为活动。根据扬·盖尔的理论,公共空间的户外活动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通过对里弄中活动的实际观察,将这些行为归类。实际上,此三种活动有着明显的相互交织、相互融会。必要性活动与社会性活动以

上一篇:从闲置的废旧厂房到城市公共空间 下一篇:关于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