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特殊群体就业现状及形势分析

时间:2022-10-24 05:36:32

高校毕业生特殊群体就业现状及形势分析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持续增加,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高校毕业生特殊群体作为就业过程中的弱势群体,就业问题尤其突出。总结高校毕业生特殊群体的类型及特点,对当前国内外就业现状及面临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特殊群体;就业现状;就业形势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4-0064-02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刻改革,高等教育已迈入大众化阶段。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仅为107万,2010年上升为630万,2011年为660万,2012年为680万,2013年达到699万,创历史新高。从2000—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增长近7倍。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将稳定在700万左右。高校毕业生数量的成倍增加使得就业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高校毕业生特殊群体的界定

高校毕业生特殊群体是一个与高校毕业生普通群体比较而言的相对概念,是指由于经济条件、身体状况、心理素质、生活经历、社会关系、专业背景、学业水平以及综合素质等自身以及外在的客观原因,导致在就业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易遭受挫折或不被用人单位接纳和认可,就业较为困难的高校毕业生群体。它的界定标准是能否顺利实现就业。

二、高校毕业生特殊群体的类型及特点

1.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群体。这部分学生多来自偏远山区、经济落后农村,或城市下岗职工等低收入家庭。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佳、生活困难,在求学期间需要靠打工赚取部分学费和生活费,不适度的勤工助学则常常影响学业;在求职成本越来越高的今天,参加各种招聘会尤其是异地招聘会所需的路费和住宿费大大加重了他们择业的负担。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承载了家庭的殷切期望,迫切希望通过就业帮助家庭减轻经济压力而对工作寄予了过高的期望,加上没有可靠的后盾,缺乏必需的人脉资源,致使就业竞争力下降而成为就业困难群体。

2.学业困难毕业生群体。是指由于底子薄、能力差、适应能力不强、学习不努力或方法不当而导致学业困难毕业生群体。这部分学生或者无法按时毕业,取得学位;或者勉强应付毕业,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较差,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学业困难毕业生群体常因学业成绩较差、专业技能匮乏等原因而在求职过程中处处碰壁、屡屡被拒而沦为就业困难群体。

3.心理问题毕业生群体。这类毕业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家庭环境影响以及某些外界因素的强刺激,个性发展受到限制,缺乏在适应社会和生活能力方面的自我锻炼。在就业过程时,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竞争带来的巨大压力,理想和现实间的巨大落差使他们处于一种心理失衡状态,出现自卑、焦虑、悲观、盲从、恐慌、自我否定等心理问题。如不及时加以引导,将极大困扰着他们的就业,使得部分心理问题毕业生成为就业困难群体。

4.形象困难、生理缺陷毕业生群体。形象困难是指那些在身高、体型、容貌、气质等方面明显欠佳的学生;生理缺陷主要是指身体残疾或长期患有某种疾病的学生。生理缺陷、患有疾病或形象困难的毕业生,本身可利用资源的范围和程度就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又受到社会的歧视和排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敏感、缺乏自信等心理情绪,造成就业的障碍。形象不佳或身体残疾,虽然是客观因素造成的,无关求职者的品质,但用人单位站在自身的利益角度,往往比较注重员工形象和健康状况,基本上都将这类毕业生拒之门外。

5.人际交往能力较差毕业生群体。人际交往能力是用人单位考察、录用人才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毕业生求职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性格内向、胆怯、孤僻、不善言辞等人际交往能力较差的毕业生,由于不能跟用人单位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而一次次错失就业机会,成为就业困难群体。

6.“冷门”专业毕业生群体。主要是指因毕业生所学专业冷僻、适应面过窄而导致的就业困难。目前各高校在一些专业设置上过窄过细,人才培养模式远滞后于社会需求,使得就业市场人才供求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各学科专业之间需求不平衡,就业差异显著。有些专业需求旺盛,有些专业则需求量少,僧多粥少、竞争激烈甚至无人问津,成为所谓的就业“冷门”专业。“冷门”专业毕业生供大于求,使得他们面临着择业困难的尴尬局面,无奈地成为就业困难群体。

7.女大学毕业生群体。受社会、家庭、心理、生理特点以及男强女弱思想观念、男主女从等传统分工模式影响,“只招男生”成为不少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的条件之一。即使没有明确规定,但大多数情况下以工作需要或专业不适合女生发展为借口,用人单位也会优先考虑男生。“性别歧视”使女大学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成为了困难群体。

三、高校毕业生特殊群体就业现状及就业形势分析

1.高校毕业生特殊群体就业形状。(1)国际现状。美国的就业市场受到金融危机的打击,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美国特别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毕业生就业。在实施“普适性”政策的同时,更加注重采取专门针对大学生的“特殊性”就业促进措施,同时注重利用非营利组织促进大学生就业。德国政府将大学生技能培训与就业相联系,定期开展各种项目,组织大学生见习和实习,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由于印度没有力度特别大的就业政策,印度大学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非常难。巴西近几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劳动力市场收缩,“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已逐渐为巴西大学毕业生所接受。加拿大的大学生毕业后并不是直接工作,而是进入企业或是去公司实习,积累经验,再进行工作选择。俄罗斯的大学生在就读期间就寻求各种实践和锻炼的机会,但多数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学专业相差甚远。在日本,政府为了提高大学生初次就业率,实施了多项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措施。(2)国内现状。随着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由计划分配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主择业转变,初步形成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新的就业机制。特别是中国自1999年以来高校不断扩招,高等教育开始由精英教育迈入大众化教育时代,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高校毕业生总量就业压力较大,整体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高校学毕业生中的特殊群体,因自身的经济状况、身心健康等方面处于相对不利状态,就业问题更加突出。

2.高校毕业生特殊群体就业形势分析。(1)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国内经济增速放缓。2013年1月联合国报告称,2013年世界经济将持续低迷,预计增长率为2.4%。欧、美等大多数发达经济体面临着经济复苏缓慢、财政紧缩、债务风险上升、低增长高失业等诸多问题,很多发展中国家也受到波及,呈现出口下滑、投资需求减少、失业率上升等现象。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GDP增长率从一季度的8.1%降至二季度的7.6%,再降至三季度的7.4%。受国际国内低迷的经济环境影响,中国的外贸、出口、投资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对就业的拉动力减弱,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更加严峻。(2)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有效用人需求呈下降趋势。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是专业供求不平衡,个别专业供大于求而导致就业难的问题十分突出;二是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与用人单位需求有差距,“招就两难”的现象并存;三是毕业生倾向于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城市就业,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紧缺。伴随着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现的局面,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影响,企业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用人需求呈下降趋势。(3)就业形式趋于多样化和灵活化,女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同以往倾向于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科研院所相比,近些年毕业生到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就业的人数逐渐增多,自主创业、合同就业以及灵活就业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毕业生就业形式趋于多样化和灵活化。受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上存在的隐性性别要求影响,女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稳定性明显低于男毕业生,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结语

在中国当前高校毕业生总量大、有效岗位需求短时间内无法实现较大幅度增长的前提下,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压力巨大。如果无法实现就业,不仅是对中国宝贵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由于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地,会引发焦虑、抑郁、愤世嫉俗等不良心态,不但对毕业生本身及其家庭会产生消极影响,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也会造成很大的负面效应。因此,高校毕业生特殊群体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扩大毕业生就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并妥善解决的重大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铸,李海琼,邓飚.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3.

[2] 江蕾.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形成与对策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30):135-136.

[3] 戴文静.当前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1.

[4] 杨良柱,师坚毅.高校毕业生殊群体就业现状及心理[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15-116.

[5] 张志刚.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就业服务略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2):63-64.

[6] 邵霞琳.试论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成因及职业指导[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3):242.

上一篇: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与激励机制探讨 下一篇:高职《会计基础》人才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