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泸水县核桃幼树下续断规范化栽培技术

时间:2022-10-24 05:02:48

云南泸水县核桃幼树下续断规范化栽培技术

摘要:针对近10年来怒江州实施百万亩林果基地、泸水县新种植泡核桃70多万亩的实际,阐述了核桃幼林下续断规范化栽培技术,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好核桃林地空间价值,提质增效。一方面通过复合经营有助于改善核桃林土壤肥力,提高核桃产量;另一方面拓宽中药材收入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

关键词:核桃幼树下;续断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3-0034-02

1 引言

在云南怒江州地区,核桃作为当地木本油料和干果树,其栽培史已经长达200年之久。核桃树有着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在当地地区有着“养老树”或者“致富树”的美誉,发展核桃生产具有重大的意义。泸水县近10年来发展种植泡核桃70多万亩,已成为该县脱贫致富的好树种。为了让山区群众尽快产生效益,实现双赢的效果。通过核桃幼树下续断规范化栽培试验,研究出了云南泸水县核桃幼树下续断规范化栽培技术。

2 续断简介

续断是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的根,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味苦、甘、辛、微温。能够止崩漏、强筋骨、补肝肾、利关节,可以用来作为治疗风湿痛以及跌打损伤等病痛的良药。续断在生长方面对土壤环境要求不高,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一般土壤土层较厚、排灌良好、富含腐殖质、保肥保水良好的中性沙质土壤都能够用来作为该物种的种植地,其中黑泡土、夹砂土、油砂土是最佳的种植土壤,而粘土地或者一些容易积水的土壤则不适宜种植,甚至影响种植品质和产量。另外,土地要进行轮作,适宜在海拔1200~2500 m的区域种植。

3 规范化栽培试验示范基地概况

核桃林下续断规范化栽培试验示范基地位于泸水县称杆乡王玛基村,地处东经98°55′36″,北纬26°12′,平均海拔2226 m,总面积2亩,年均气温13.5 ℃,年均降雨量2060 mm,属东北坡,坡度30°,该地块具有疏松的沙质壤土,有灌溉条件。

4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 试验材料

2015年3月从泸水县晨升药材种植农民合用社购买2 kg续断种子(纯度大于或等于90%,净度大于或等于90%,发芽率大于或等于85%的种子),存放林科所办公室在阴凉处,备于2015年4月播种。

4.2 试验方法

4.2.1 栽培试验基地清理、整地、土壤处理

(1)在进行整地的时候需要以1~2 kg/亩的50%多菌灵对土地进行消毒处理。

(2)按照500 kg/亩农家肥或者50 kg/亩复合肥的标准来施加到土壤中,耕地深度应该控制在25 cm以上,用铲锄将土细碎,拾出杂物,开挖成条状沟,沟深5 cm,宽8~10 cm,行距20 cm×20 cm。

4.2.2 播种

使用47 ℃的温水对种子进行8~10 h浸泡处理,为了播种均匀,把经浸泡的种子捞出晾至种子表面无水时,掺拌适量的细沙或过筛细土拌种,即可点播,每塘4~6粒,覆土厚度控制为1~2 cm,株距控制为20 cm×20 cm。基于王玛基属于地势较高、较寒冷地区实际,续断项目于2015年4月12日组织进行了播种。在一些地势比较低的地区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选择秋季播种。

5 抚育管理

5.1 围栏

将种植地四周进行围栏,防止人畜践踏和破坏。

5.2 定苗

续断出苗一般是在播种之后的20 d左右,在幼苗生长到5 cm高就可以进行间苗,间苗的标准为2株/穴;在幼苗达到10 cm可以定苗操作,其标准为1株/穴;间出的一些幼苗可以作为补苗或者移栽处理,一般为了确保其成活率阴雨天移栽较为合适。

5.3 进行松土除草

在株行间用锄浅松土,并除掉株行间杂草,苗间杂草用手拨掉,注意勿伤根和叶。根据实际情况,一般第一年松土除草3~4次,第二年2~3次。

5.4 灌水

视土壤潮湿情况,整地前2~3 d对地块进行灌溉,保证土壤湿度,以确保出苗。为了节省灌溉劳力也可雨后土壤较潮湿时进行。播种后若遇干旱应该根据土壤缺水度,进行适量灌溉。

5.5 施肥

定苗后结合松土除草每亩施复合肥30 kg;第二年开春后,3月份,结合松土除草每亩施复合肥30 kg。每次施肥都要灌足水。

5.6 剪顶

播种后,当续断生长到20 cm时,除留种备用外的植株外,应立即剪顶,一般植株高度控制在14~15 cm左右,对于一些枝叶比较茂盛的植株可以将其部分叶片切除,从而降低养分的耗费,对根生长带来促进作用,目的是培养健壮根茎,增加产量。根据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可提高比一般不剪顶10%~15%的产量,是目前提高续断产量的主要技术之一。

6 病虫害防治

6.1 根腐病

该病在高湿气候条件下比较容易发生,一般表现为植株根部腐烂、上部枯萎。防治方法:通常最常见的预防措施为保持土壤良好的通风排水性能,种植区域选择凉爽环境,雨水多的季节需要开挖排水沟,种植土地要轮作。在进行整地的时候需要以每亩1~2 kg的50%多菌灵对土地进行消毒处理。植株出现病症的初期应该喷洒0.2% 50 kg/亩立枯净水溶液来进行防治,当然喷洒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也能够有一定防治效果。

6.2 蚜虫

夏秋季危害嫩叶、花茎,使得叶子出现干枯、变黄的状况,对植株是非常不利的。防治方法:对田间的杂草要彻底清除,另外在发病期间用40%乐果以1000~1500倍水溶液进行连续多次喷雾杀虫。

6.3 小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

咬断幼苗、根茎,防治方法:①清洁田园,秋季、春季翻耕所选种植地,让土壤曝晒,可杀死大量幼虫和蛹,4~10月,田间挂刹灯、黑光灯等诱杀成虫。②每亩用90%晶体敌百虫180~200 g,拌炒香的米糠8~10 kg,撒于田间进行诱杀或人工捕杀幼虫。

6.4 红蜘蛛

附在叶背吸食叶汁,轻则红叶,重则落叶,叶呈火烧状,高温干旱时易发生。可用波美0.2~0.3度的石硫合剂喷雾防治。

7 采收、加工

7.1 采收

续断一般从种植起第2年就可以采收,采收的最佳时期为霜冻前,因为该时期的断续根部具有丰富的营养成份,品质比较好。在采挖的时候,首先需要把地表上茎叶去除,然后才将根部挖起,清除根部的泥土等杂物。

7.2 加工

用微火或者日晒使得鲜续断达到半干状态,将其堆置在一起,上部覆盖上麻袋、棉絮,使其“发汗”变软,然后再次烘干或日晒,除去其须根之后就能够分级、包装、出售。

8 Y论

近十年来,怒江州新种植的人工核桃幼林地200多万亩,适宜核桃林下种植续断的有100万亩左右,进行核桃林下种植续断复合经营,将充分利用核桃林地空间价值,提质增效。一方面通过复合经营有助于改善核桃林土壤肥力,提高核桃产量;另一方面增加收入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核桃林下续断规范化栽培试验示范,采用了围栏、定苗、剪顶等技术,此方法可提高比一般不剪顶10%~15%的产量,是目前提高续断产量的主要技术之一。该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推广。为怒江州退耕还林及宜林地合理开发续断、推广林下续断种植奠定了理论基础,为怒江州山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了药材选择。

参考文献:

[1]郭巧生.药用植物栽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刘合刚.药用植物优质高效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

[3]川续断.云南名特药材种植技术丛书[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3.

[4]吴春雷,张志峰,刘 园.川续断植物的研究进展[J].成都医学院学报,2009,4(1):66~70.

[5]王俊英,郜玉钢.林药间作[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10).

[6]任成忠.中国核桃栽培新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6).

上一篇:几种唐松草切叶保鲜液的研究 下一篇: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自学辅导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