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摊贩的空间抗争

时间:2022-10-24 04:31:49

城市摊贩的空间抗争

摘要:城市化的大规模推进给城市带来 “非正式”,摊贩这一特殊的群体在城市非正式经济和非正式就业下创造性的对街道空间进行占用,形成非正式空间。这不仅给城市带来了便利、丰富、生机勃勃的街道氛围,也给城市带来了无序、混乱、占道经营的街道问题。本文以武汉市某高校周边摊贩群体为例,探寻以摊贩为代表的非正式空间的形成原因、使用情况、带来的影响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摊贩; 非正式空间占据; 街道使用者逻辑

Abstract: the urban mass promote urbanization brought "informal", vendors this special group in the city informal economy and informal employment under the creative of street space occupied, forming informal space. This is not only convenient to have brought to the city, rich and vibrant streets atmosphere, also brought the city, confusion, disorder of the streets of the ZhanDao business problems. In this paper a university in wuhan city surrounding vendors group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informal vendors in the space of the formation, use of the impact of the situation,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vendors; Informal space occupied; Street users logic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城市中的“非正式”

在城市快速扩张的今天,大量的劳动力来到城市,参与城市的建设,他们活跃在建筑工地上、忙碌于餐馆小店里、穿行在大街小巷内。这些“非正式”的城市居民给城市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诸多与“非正式”相关的问题和思考。

1.1非正式经济

经过多年的讨论和研究,在1992年1月第15界国际劳工统计大会上,与会学者们共同确定了非正规经济的定义:“从广义上说,非正规部门由为有关人员创造机会和提供收入为根本目的,从事产品生产和劳务的单位构成,其特点是组织水平低,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和资本之间基本没有或没有分工,生产规模小。”

1.2非正式空间

在非正式经济的背景下,流动短工、摊贩占据城市众多的中间地带,这些不能被城市完全接纳的居民,使用着非传统空间意义上的非正式空间,而这种非正式空间占据的主要动力主要是为了单纯的经济上的生存。目前对于非正式空间还未有一个概念明确的定义,但可以确定的与城市化带来的大批劳动力涌入城市,不能被城市正规经济和正规就业消化和接纳,而形成的非正规经济和非正规就业有着密切联系。

2 城市街道“规划外”的空间

2.1城市街道规划中的政治和商业空间

在传统中国城市中,街道除承担交通的基本功能外,也为自由市场和休闲娱乐提供了部分空间,而在现代城市中,街道成为了店铺外最重要的商业空间,街边林立的饭店、旅馆、茶楼、沿街叫卖的摊贩等。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街头商业文化。

简雅各布斯从街道开始,通过对邻里、人行道、交叉路口研究,发现了街道邻里间通过众人所达成的街头协议所形成的非正式城市秩序,以及由此维系的围观政治秩序,她曾说: “维持秩序的正式公制度只有在这种丰富的非正式公共生活支持下才能成功地发挥作用……所有的都是由当事人来衡量的,而不是由他人强加的,是来源于相互支持和信任,能及时满足个人或邻里需要的资源。”(1)

有国内学者通过对街头文化考察,研究底层民众的日常生活及与地方政治的联系,认为“街头是城市最重要的公共空间,他们不仅担负着城市的交通,而且还是日常生活、经济行为的载体。”(2)

2.2“规划外”的存在——城市摊贩的非正式空间占据

通过摊贩们在空间上的占用可以观察到不同时间和空间策略。例如,街边的煎饼小贩市场以一种时间上的精密协调的顺序出现,清早大人孩子上班上学的时段和下午下班放学的时段,煎饼小贩们会集中成片的出现,其他时间又隐匿不见;公园的门口清早是菜贩子们摆摊卖菜的市场,白天换成卖儿童玩具、气球的摊贩做生意,晚上则是周边居民的停车场;自行车修理工市场躲在比街道更低一级的小道口处,独享他的“垄断”。

另一种则是,非正式空间的占据者栖息封闭的单元周围并由此产生了一个与周围环境的共生体。例如,大学校门口常有没有正规营运牌照的“黑车”;在居住小区门口有鞋匠、裁缝和回收废品的小贩等。这些城市的间隔地带提供的服务几乎无所不包,摊贩们解决自身经济生存需要的同时也为周围暂居或定居人群提供的极大的生活便利,与周围环境相互依存、互利共生。

通过以上两类不同形式的非正式空间占据的分析可以发现,不同的非正式占据方式的并存,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导致相互间的压制,反而是促进了相互间的互补。整个非正式空间占据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灵活互补的自我组织体系,一个紧密的货物与服务供应网络。

2.3城市摊贩的行为空间分析——以武汉市某大学周边摊贩据点为例

本文选取了武汉某一重点大学周边摊贩据点为对象,进行城市摊贩行为空间的分析研究。该大学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主次干道交汇处,属于武昌中心地区的边缘。学校周围的各种商业非常发达,各种形式和种类的商业比较齐全,具有比较典型的各种类型摊贩行为空间模式,故选此地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2.3.1摊贩与门面商铺之间的行为空间关系

摊贩通常选择在商铺与商铺之间的间隔或是与商铺相隔一定距离的人行道上摆摊设点。

这一类的摊贩有时需要与固定商铺的老板进行不同方式的协商,通常分为:

(1)人情协商。这一类摊贩通常在大的超市、铺面门口旁设摊,因与这些商店老板有人情关系,感情较好,基本不用额外的支付金钱给超市,也不用额外的占用街道的空间,就可以拥有人流量大、客源稳定、其他摊贩无比羡慕的最佳位置。然后在超市、铺面缺人手的时候帮忙,为这些被占用门口边缘空间的老板提供便利,以获得长久良好的私交,得以持续的使用这样良好的地理位置。

(2)沉默协商。这所高校周边的旅行社、邮局、银行等,都有固定的营业时间,每天下午5:30那道卷闸门被拉下来的时候,原先的空间就在瞬间消失了它的商业意义(3)。这时,摊贩们就趁机抢占位置,布置摊位,熟练的摆放自己的商品,只在一瞬间这些摊贩们就彻底改变了整个街景。

(3)金钱协商。摊贩们每月向铺面老板支付一定的金额,用口头承诺的方式购得某一时间段的摆摊权利。协商规定好的时间一到,获准摆摊的空间就自动消失,恢复原来沿街的商业铺面。

摊贩们与铺面老板的关系也并非总是这么和谐,也时常会有铺面老板打举报电话,有时是因为摊贩占用了自己门口的空间又未能协商好,有时是因为摊贩销售的货物与自己的销售商品产生了竞争。这种当法律上无法划定清楚的公共空间时,各种力量就会自发的相互博弈,而对于权力资源占用资本较大的一方则更会利用正式的手段扩大自己的地盘。

上一篇: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节能技术应用探讨 下一篇:关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