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护理体会

时间:2022-10-24 04:23:56

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护理体会

摘要:新生儿低血糖是新生儿危重症之一,它主要损害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是高危儿常见并发症。临床中发现很多病例无典型的低血糖症状。如果诊治不及时,会造成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害[1]。我科2012年04月~2013年11月共收治56例有围生期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对其进行血糖监测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56例中53例48h内治愈,占94.6%,2例使用激素等治疗后恢复正常,占3.5%,1例因原发疾病加重而自动出院。通过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合理喂养,定时监测血糖;静注适宜浓度和速度的葡萄糖是治疗新生儿低血糖的最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新生儿;低血糖;临床护理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2年4月~2013年11月我科对有围生期高危因素的新生儿56例入院后即检测血糖。早产儿8例,新生儿窒息15例,缺血缺氧性脑病5例,新生儿硬肿症1例,巨大儿11例,过期产儿8例,妊高症母亲的新生儿8例。

1.2诊断标准 本组以《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的新生儿低血糖开始治疗的标准(

2原因分析

2.1产后开奶迟或者母乳不足 平产产妇在产后30min内开奶,剖宫产产妇在产后1h内开奶。开奶晚新生儿易患低血糖。部分产妇24h之内奶量少,乳汁分泌量不足5ml,如果不及时喂糖水或乳制品,满足不了新生儿的基本生理需要而发生低血糖。

2.2母亲的原因 经过分娩的母亲,不能及时进行母亲角色转换而发生心理冲突,表现为压抑及焦虑。有的因为新生儿的性别与理想中的不吻合有失望情绪。这些因素影响母乳喂养的及时性。部分母亲坚信母乳喂养的优越性,在母乳不足的情况下仍然不添加乳制品。

2.3疾病因素

2.3.1早产儿肝糖原储量不足,糖异生糖分解能力差,循环功能低下,摄入热卡不足,棕色脂肪被耗竭,因此容易发生低血糖。

2.3.2糖尿病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因为母亲的血糖高,胎儿从母亲体内得到的糖分也多,由于营养充分,胎儿生长较快,由于过高的糖分刺激胎儿的胰岛细胞产生,产生胰岛素来处理过多的糖分。胎儿娩出后,从母体得到的糖分中断,但是胎儿体内的胰岛细胞仍在不断的分泌胰岛素,过多的胰岛素消耗新生儿体内的糖分,导致新生儿低血糖[2]。

2.3.3新生儿硬肿症低体温时,由于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能源消耗多,能量来源少,所以新生儿易患低血糖。

2.3.4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机体缺氧,可使糖原无氧酵解,葡萄糖消耗增加,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3临床表现

新生儿低血糖临床症状不典型,症状非特异性。分为有症状性低血糖和无症状性低血糖。常见的症状有:多汗、呼吸暂停或心率减慢、肌张力低下、紫绀、拒乳、嗜睡、苍白和体温不升等。

4护理措施

4.1口服葡萄糖 高危儿为预防新生儿低血糖,出生后30min监测血糖。出生后1~2h口服25%的葡萄糖10ml,同时帮助母亲尽早给新生儿喂奶,乳汁不足的,按照医嘱补充新生儿配方乳[3]。2h后复测血糖,3次正常后改为临床观察,加强喂养,记录进奶量及大小便次数。

4.2静脉输注葡萄糖 新生儿经口服葡萄糖后血糖仍低者立即静脉供给10%葡萄糖注射液,使用输液泵控制滴速,8~10ml/h. 使血糖维持在2.3~6.1mmol/L。

4.3注意保暖 定时测量新生儿体温,体温过低者加强保暖,减少能量消耗是防治新生儿低血糖的重要措施。新生儿病室室温应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55%~65%,保证空气的流通和新鲜。足月儿体温不稳定时,可加包被。体重低于2000g的新生儿,应尽可能置于闭式暖箱中保暖,暖箱的温度根据出生时体重和出生天数调节,体重越轻,出生天数越少,暖箱的温度越高,保证新生儿温度维持36~37℃。维持正常体温,体温不升的在温箱中保暖,2h测体温一次,使新生儿体温维持在36.5~37.0℃

4.4注意观察病情 严密观察新生儿面色及吸吮能力,无症状性低血糖常无低血糖临床表现。由于低血糖对中枢神经的影响并造成永久性损伤,所以应注意观察患儿神志、面色、呼吸、哭声、肌张力及抽搐情况,如发现呼吸暂停,应立即给予刺激足底、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抢救措施,根据缺氧情况,给予不同的氧疗方式,合理用氧。出生后24h之内的新生儿,每4~6h记录生命体征1次,加强母乳喂养指导,做好母婴健康教育。

5结果

尽早监测高危新生儿血糖,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口服25%的葡萄糖或静脉滴注10%葡萄糖注射液。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56例全部治愈,低血糖症状均在24~36h内消失,48h后测定血糖均恢复正常。

参考文献:

[1]宿军,王莉.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20(5):78.

[2]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6-77.

[3]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77.

[4]姜敬,谢怀珍,董传莉.窒息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J].中华全科医学,2011(02).

[5]张思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早期护理干预临床观察[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05).

[6]向恒,解福平,毕仲江,等.54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治疗与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14).

[7]李婷婷,林晓芳.早产儿低血糖的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10).

[8]姜敬,计承侠,张宝珍,等.早产儿胃食管返流的护理体会[J].中华全科医学,2010(12).

[9]刘婷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0例的护理观察与干预[J].黑龙江医药,2011(04).

[10]吕苏芳.母婴同室新生儿低血糖高危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J].上海护理. 2007(05).

[11]刘仲寅,梁燕梅,郑丽千,等.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分娩的新生儿血糖变化与喂养的临床研究[J].全科护理,2009(20).

[12]吴莲.新生儿胃食管反流洗胃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7(10).

[13]杜琴,张静.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对新生儿疼痛的护理干预[J].西部医学,2007(01).

上一篇:一定要比赛吗? 下一篇:探讨全方位护理对哮喘患者肺功能和满意度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