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100%设计节

时间:2022-10-24 03:48:57

伦敦100%设计节

设计是否进入了“后国家”时代?在伦敦“100%设计节”开幕式暨公开讨论会上,主办方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供与会嘉宾讨论。本次设计节有13个国际展位,其中包括来自智利、中国和希腊三个新的国家展位,韩国、阿根廷等国家带来了强大的设计力量参加这次100%展览。设计中越来越强的国家认同感似乎已经成为了事实。

本次公开讨论会与会成员汇集了包括本-范・伯克尔、肯尼思・格兰奇、保罗・凯利、马休・布彻在内的设计师和建筑师,Design GullMark主席、诺尔国际副总裁格拉汉姆・琼斯,由设计评论家贾斯汀-麦古尔克主持。麦古尔克很快给出了这一问题的定义,并对其进行了相关扩展。他认为,问题本身与国家特征并无太大关联,而是与经济和制造业相关。在基础层面,这个问题必须要考虑背景因素,任何设计师都要在特定的环境背景限制的范围内进行设计。这一背景可以是设计师成长、学习的地方,可以是他们信念的源头,也可以是所设计产品的目的地。事实上,这并不是某一个背景的问题,而是所有这些背景因素的综合体。

伦敦被认为是设计理念与实践的熔炉,也正是这一点使其成为了全球设计的中心城市。伦敦设计曾被认为是极具地域和时空特征的。伦敦本地设计师在一种带着固有的英国价值观的“设计理念经济”下进行着交流。而这种积淀深厚的英国设计传统很可能会在新一代设计师的作品上笼罩一层阴影,但是同时也有这样一种可能――这种城市里固有的传统和背景会激发出另一种新的设计风格。

荷兰,也是如此。由于政府对设计产业的支持,荷兰也成为了设计师汇集的中心。然而,本・范・伯克尔却表示说他目前从中国学到了更多的东西,UN Studjo将在中国开办第二间工作室,而不是在他为自己事业奋斗多年的荷兰。这将成为一个与知识创新与交流相关的问题,设计与建筑市场就成为了一个知识网络。因此,这也成为了设计师宣传知识交流的普遍途径。耐人寻味的设计也有越来越多元化的国家因素。但这可以等同于“后国家”化的设计吗?

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一种国家自豪感,在伦敦任教和工作的马休・布彻尤其将其展现得淋漓尽致。他说伦敦的设计有一种传承下来的血统,他为自己是其中的一份子而感到骄傲。他反对后国家化的设计理念,然而这一点并未体现出来。与会嘉宾一次又一次的将话题转到设计思想交流上来,以及设计师们是如何越来越倾向于设计思想交流并逐步从本国的设计方法转向目的市场所在的国家。

如果设计界越来越淡化国家间的地缘界限,那么,新的背景会是什么呢?与会嘉宾认为人们对于环境以及“小事件”的关注会使设计质量越来越好。高质量的设计同样意味着高质量的生活。因此,这是对设计的一次重新思考,而不是仅仅淡化或者忽略国家间的地缘界限,茌今天这也是推动设计向前发展的力量。与“后国家”化的设计理念不同,不断强化的地方主义正在影响设计领域。这种地方主义贯穿设计的全过程,从材料的选择,如何确立设计的市场导向到最终的产品,都有一种极强的本土环境依附感。他同展会里设计师们一次又一次的交流中,当问及“你觉得自己是个有英国风格的设计师吗?……这件作品是英式设计吗?”人们会一遍又一遍的听到“是的,我就是在英国设计的”。因此,国家认同感不是一种遗产或者特征,而是自然的影响过程和对国家环境背景的汲取和反应。那么,设计是“后国家”化的吗?也许是,但是仅仅是因为人们对国家特征(固有价值观、国家形成的设计流派等等)概念的理解被一种新型地方主义所取代,这种新型地方主义具有国际化的设计方法和共有的价值观念。但设计的作品毫无疑问地会保有其地域和时空特征,此时,设计作品是什么,以及设计师的国籍就变得无关紧要了。

上一篇: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民族意识研究 下一篇:浅谈学校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