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疝修补手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24 03:44:19

腹腔镜疝修补手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疝修补手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成年人腹股沟疝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放式组和腹腔镜组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两组单侧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术后的并发症以及复发率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说明两种手术治疗方案对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均十分有效,腹腔镜疝修补手术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在手术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方面占有明显优势,所以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以及病情来合理选择。

【关键词】 腹腔镜疝修补手术; 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 腹股沟疝

中图分类号 R65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5-0027-02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的常见、多发病,在成年人中腹股沟疝一旦形成,无自愈可能[1],并潜在可能导致胃肠道绞窄、梗阻甚至肠道缺血坏死等严重的临床并发症,无张力疝修补已成为成人腹股沟疝治疗的金标准[2]。腹腔镜疝修补手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各有优缺点,两种手术方式在临床治疗上仍然存在争议,现在结合笔者所在医院收集的120例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实际情况来比较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腹股沟疝患者,其中男100例,女20例;年龄21~72岁,平均56.5岁;其中发生在单侧者的有110例,发生在双侧者的有10例。根据患者病情、要求,选择开放式手术的有60例,选择腹腔镜疝修补手术的有60例。腹腔镜组包含12例复发疝,6例双侧腹股沟疝,4例同侧斜疝与直疝共存,2例斜疝与股疝同时存在。开放式组中11例复发疝,4例双侧腹股沟疝,3例同侧斜疝与直疝共存。所有手术均由同组高年级主治医师完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腹腔镜组手术方法 腹腔镜组术式均采用镜腹腔的腹膜前修补(TAPP)。首先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采用头低脚高位,常规消毒铺巾,脐下作1.0 cm切口,血管钳钝性分离入腹腔,放置Trooar建立CO2气腹,腹压维持在8~16 mm Hg;置入腹腔镜探查腹腔,明确腹股沟区缺损,脐平面腹直肌外缘置入0.5 cm Trooar,在患侧髂棘内侧3 cm处做一辅助孔再次置人0.5 cm Trocar,用超声刀或电凝钩分离大网膜及肠管与疝囊周围腹壁的粘连,显露出腹股沟区,显露疝环及疝囊,将疝内容物还纳回腹腔,疝囊直径较小的患者在暴露出疝囊后直接进行分离复位,疝囊直径太大则结扎并切断疝囊、远端旷置,充分显露耻骨结节、耻骨梳韧带、联合腱、髂耻束,男性需将精索腹壁化,置入大小约12 cm×8 cm补片,确切完全覆盖疝环、直疝三角、股环,用螺旋钉钉合固定补片于耻骨梳韧带上,铺平补片,把游离皮瓣覆盖补片,最后用可吸收缝合线连续缝合固定补片。解除气腹,缝合创口,术毕。

1.2.2 开放式组 均采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均采用腹膜前间隙修补术,麻醉方式均采用局部麻醉。由患侧内环口至外环口处作长约5~8 cm斜形切口,切开皮肤、浅筋膜,打开腹外斜肌腱膜并分离,上至联合腱,下至耻骨梳韧带,内至腹直肌外鞘缘,充分显露髂腹股沟神经及髂腹下神经,提起提睾肌并打开,显露疝囊,电凝剥离疝囊至颈部,切除远端疝囊,近端疝囊用4号丝线缝扎,提起联合腱,在腹横筋膜下游离疝囊颈部至腹膜前间隙,以疝囊颈部为中心,向四周游离出5~6 cm腹膜前间隙,确切止血,植入善释补片至腹膜前间隙,用手指充分展平补片,充分覆盖耻骨肌孔,提起精索,在精索后方、腹横筋膜前放置加强平片,用3-0可吸收缝合线间断缝合周边固定外缘与腹股沟韧带及耻骨梳韧带缝合,缘与腹直肌鞘外缘缝合,上缘与联合腱缝合。将精索复位,明确无活动性出血、精索无扭转,用3-0可吸收线间断外翻缝合腹外斜肌腱膜、浅筋膜、皮肤,术毕。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腹腔镜疝修补手术以及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后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的情况,术后6个月随访了解患者的复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两组单侧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法国学者Fruchaud于1956年最早提出耻骨肌孔的概念[3],耻骨肌孔的薄弱是腹股沟区各型疝发生的根本原因[4-5],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是通过手术对患者的薄弱或缺损部位进行修补,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关闭腹壁的缺损,重建腹壁的解剖结构和功能,防止腹腔内容物再通过腹腔薄弱点突出。在传统的疝修补术的基础,1989年Lichten-stin首先引入无张力疝修补的概念[6],经过不断的深入研究,无张力疝修补术发展至今,有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式及腹腔镜疝修补术。

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手术相比,具有手术简单、患者恢复快、复发率低的优点,手术多可以在局部麻醉下完成,降低了麻醉风险、拓宽了手术适应证,可以在基层医院开张。但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有关复发疝解剖结构变化、疝瘢痕组织形成。分离皮下及肌肉组织,寻找间隙以及解剖结构相对困难,可能因解剖结构辨认模糊,损伤重要的组织器官,导致严重并发症。(2)可能出现补片的相关感染。据文献[7-9]报道,补片感染率为0%~10.42%,部分患者需再次手术取出补片。(3)可能出现慢性疼痛。其发生率约20%[10-11],需进一步治疗,疼痛持续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长,从而延长住院时间,给患者造成过多的经济负担。(4)切口相对较大,缺乏美观。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经腹膜外路径的修补(TEP)、经腹腔的腹膜前修补(TAPP)、腹腔内的补片修补(IPOM)[1],弥补了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缺陷,此手术的优点就在于创伤小、美观、出血量较少、手术后微痛甚至无痛及恢复快。TAPP具有剖析结构视野清晰,能同时处理双侧腹股沟疝,对于复发疝能有效避免因手术瘢痕及解剖不清带来的各种困难,有效减少开放式手术的相关风险,但是它也有一定的缺点,因为需要进行该手术的设备比较昂贵,需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下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加了治疗的费用,而且也因为腹腔镜疝修补技术难度较高,学习曲线较长,必须要求医生具备专业、熟练的操作技术,限制了该手术方式的广泛普及。

本文研究的两种疝修补技术在术后的并发症以及复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治疗腹股沟疝都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开放式手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治疗费用低等优点,但对于复发疝、腹股沟区有多次手术史,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腹腔镜技术弥补了开放式手术的不足,具有创伤小、解剖结构辨认清晰、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又存在技术难度相对较大,学习时间长,需应用特殊器械方能完成。所以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病况以及经济状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笔者的体会是对于复发疝、双侧腹股沟疝、对形体要求较高、身体健康良好的患者,腹腔镜疝修补术式较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更具有优势。

参考文献

[1]陈双.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2年版)[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2(7):1-3.

[2]Neumayer L,Giobbie-Hurder A,Jonasson O,et al.Open mesh versus laparoscopic mesh repair of inguinal hernia[J].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04,350(18):1819-1827.

[3]梁丽萍,蔡小勇.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的若干问题探讨[J].微创医学,2010,5(1):11-13.

[4]陈双.腹股沟疝的病理、生理[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0,4(3):232-235.

[5]李基业.腹膜前间隙的解剖和手术发展史[J].中华普外科杂志手术学(电子版),2007,1(2):68-69.

[6]Amid P K,Shulman A G,Lichtenstein I L.An analytic comparison of laparoscopic hernia repair with open“ tension-free” hernioplasty[J].International Surgery,1994,80(1):9-17.

[7]Stephenson B plications of open groin hernia repairs[J].Surgical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03,83(5):1255-1278.

[8]Chavarriaga L F,Lin E,Losken A,et al.Management of complex abdominal wall defects using acellular porcine dermal collagen[J].The American Surgeon,2010,76(1):96-100.

[9]Cobb W S,Carbonell A M,Kalbaugh C L,et al.Infection risk of open placement of intraperitoneal composite mesh[J].The American Surgeon,2009,75(9):762-768.

[10]Van Veen R N,Wijsmuller A R,Vrijland W W,et al.Long-term follow-up of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nonmesh versus mesh repair of primary inguinal hernia[J].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2007,94(4):506-510.

[11]Van Veen R N,Wijsmuller A R,Vrijland W W,et al.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mesh versus non-mesh primary inguinal hernia repair: long-term chronic pain at 10 years[J].Surgery,2007,142(5):695-698.

(收稿日期:2013-10-09) (编辑:朱姣)

上一篇: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中的治疗效果观察 下一篇:宫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