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 体验科学的乐趣

时间:2022-10-24 03:07:12

激发学习兴趣 体验科学的乐趣

【中图分类号】G22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4-0148-01

兴趣是知识的源泉,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任何一门学科都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小学科学课更是如此。因为小学科学课每周安排三节,对于许多课外的观察与实验、小制作、小论文等作业,学生如果不是对这门学科特别感兴趣的话,是很难在课外花时间自觉、主动地去完成的。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轻松地学到更多的知识,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科学的重要一环。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注重从多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大胆质疑,激发学习热情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许多科学发现都是从疑问开始的。科学作为一门探究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提问能力相当重要。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让学生学会在本节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处提出问题。老师在教学中要留有余地,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给学生提问的机会,逐步培养学生敢想敢问的习惯。如,在教学“铁钉生锈了”时,我先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铁锈,再让学生比较没有生锈和生锈的铁制品有什么不同,学生经过交流得知:铁锈是一种新的物质。我接着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另外一些新的问题:“为什么商店里完好包装的铁钉没有生锈?”“瓷盆为什么瓷掉了就会生锈?”……此时,学生的探究热情很高。通过这样一系列问题的探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就上升了一个新的层次,由于和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也就大大提高了。

二、主动积极地参与,带动学习激情

对于小学生而言,科学课是学生刚接触的一门学科,一般来说都比较有学习的欲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及合作交流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针对很多科学探究都是通过实践来的,如: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测一测等,再通过联系课内所获知识,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分析现象、思考问题,顺水推舟,让学生动手做够、动口说够、动脑想够,动眼看够,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持久性的培养。如,教学《声音的产生》,我让每个学生先找出周围出现的各种声音,再让学生想办法使一个保鲜袋发出声音,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实践,想出了不少让保鲜袋发出声音的好办法,也激发了学生想探求声音产生的原因在哪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科学并不神秘,也不遥远,科学现象经常就在我们身边出现,只要能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发现,这样就极大地带动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做好课堂实验,培养学习兴趣

科学是一门实验学科,教师要特别加强探索性实验的训练,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生已有知识和初步具有实验技能的条件下,由教师提出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现象,主动探索,然后得出结论。如在教学《电磁铁》时,我首先提出课题,让大家猜想一下什么是电磁铁?然后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做一个电磁铁。但是发现这个电磁铁只能吸住一些较小的物体,你想用什么方法能让电磁铁的磁力更大一些呢?学生们积极思考,提出了一些想法:与电池节数有关;与导线粗细有关;与线圈圈数有关等等。然后我适时地让大家根据自己的推测,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动手实验,并作好观察记录,来验证自己的推测。采用探索性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成为科学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中还应该正确对待学生的实践活动,对学生亲身创作的成败不轻易地下结论。如,在学生做摩擦起电的实验时,由于空气中温度较大,有的同学没有做成功,发生的现象不明显,我就鼓励他们反复做,使失败的学生也不丧失信心,通过努力最后取得成功,就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

四、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科学启蒙性学科,它侧重于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研究学习中保持和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教材侧重于提供大量的科学信息,图文并茂,有许多实物图片与文字相结合,从而将科学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此外,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如,在教学《体积变化之谜》时,我设计了一个小课件,开始是小朋友烧开水的生活情景动画,当放到“盛满水”和“烧开时茶壶溢水”等几个情节时,在“茶壶溢水”的画面的小朋友头脑上出现一个个的“?”,这样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再通过学生的交流探究及动手实验,得出“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接着再出示一段课件,“铁路工人筑路时,每隔一段要开一道裂缝填进沥青……”出示问题,这是为什么?在得出结论后,再出示课件,通过不开裂缝路面与开裂缝路面的热胀冷缩情况和线路的对比动画演示,进一步明确问题原因所在,启发了学生思维,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课外拓展,培养持久兴趣

让学生认识到身边处处都有科学现象,培养学生形成善于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知识和规律能力的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如教学《各种各样的叶》一课时,我在教给学生学会从看、闻、听、摸、尝等各方面来观察叶子之后,适时地布置学生这样一个课外探究问题:课后收集两片不同植物的叶子,用所学的知识找出这两片叶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结果大家兴趣盎然,找出了形状、颜色、大小、叶脉、边缘、叶柄粗细、长短、含水量、光滑程度、长毛的多少等不同时,老师启发学生,这都是看到的特征,你还能用什么方法去找出它们的不同呢?学生又通过闻、听、摸、尝等方法找出了厚薄、品种、气味、声响、味道等方面的不同。学生在课外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学习兴趣的持久性也得到了提高和发展。

总之,科学是一门释放学生大脑、双手、眼睛、嘴巴的学科,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课堂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孩子们一起体验科学带给生活的乐趣。

上一篇:《地域文化与人口》一节教学设计 下一篇:谈门式刚架轻型钢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