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门诊静脉留置针应用影响因素浅析

时间:2022-10-24 02:35:18

儿科门诊静脉留置针应用影响因素浅析

【中图分类号】R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3-0-01

静脉输液是儿科对患儿治疗的较为重要手段之一,其还肩负着对危重患儿抢救的重任。静脉穿刺是静脉输液的重要步骤,护士静脉穿刺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护患关系以及医疗效果。小儿的静脉穿刺与成年人有所不同,由于患儿本身对疼痛的耐受力不足,并且没有很好的自控能力所以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易哭闹,如果采用传统的钢针输液十分容易出现针头脱出或者是穿透静脉的现象造成药液渗透。并且传统的钢需要每次输液完成后拔出,不能长时间地留置在血管中,导致患儿重复输液时必须反复进行穿刺,给患儿带来了更多的痛苦。静脉留置针则能够减少静脉的穿刺次数,并且不容易导致针头脱出和药液渗漏等情况的发生,其治疗效果较为良好。但采用静脉留置针依旧有许多不同的因素会对其应用效果造成影响,因此对静脉留置针应用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有利于总结经验,对静脉留置针穿刺进行改进和优化。

1.一般资料

选取了我院2016年4月到2017年3月共计100例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患儿中男性患儿为58例,女性患儿为42例,年龄从3个月到3岁不等。

2.方法

首先通过触诊寻找患儿柔软和具有弹性且血管走向较直的静脉作为穿刺对象,如果选择在患儿的头部进行静脉穿刺则必须保证穿刺部位的备皮范围能够大于敷贴的大小,从而便于留置针针头的固定。在进行静脉穿刺前需要取出留置针,将排好空气的输液管上的头皮针刺入肝素帽,固定好头皮针和肝素帽,排空留置针内的空气,以穿刺点为中心,常规消毒皮肤,固定好患儿穿刺部位,绷紧皮肤,右手持留置针,针头和皮肤呈15°~20°进针,见到回血后低角度再继续沿血管前行0.1~0.2cm,以针芯为支撑,单手或双手操作送入外套管均可,切忌见到回血就开始送管。退出针芯,打开调节器固定。

3.结果

100例患儿中其留置针保留时间最短为8小时,最长则达到10天,平均保留时间为5天。在100例患儿中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并留置的患儿数为88例,8例为进行两次穿刺后成功留置,4例为3次或3次以上穿刺留置成功。非一次性穿刺留置成功的主要因素是患儿不配合以及因患儿肥胖而血管不明显或血管的充盈度不高所导致,而出现留置针拔出现象的患儿有6例为家长照顾不周患儿自行拔出,有12例因为药物刺激或高渗透液体的输入造成了局部渗出现象。5例为大幅度活动导致穿刺点渗血,2例为针头堵塞,2例为透明贴膜过敏。总计27例在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中出现了问题,最终顺利输液患儿人数达到了75例。

4.讨论

3.1 血管的选择

患儿由于年龄过小其血管还在发育阶段,因此大部分患儿的血管除了头部静脉外,都较为纤细这就给静脉留置针的埋针造成的了一定的难度。由于静脉留置针的长度要高于普通的钢针,而患儿本身的血管壁较薄加上患儿的血管长度较短且口径细小,在进行静脉留置针的静脉穿刺时非常容易出现血管刺破现象和外渗现象。因此血管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静脉留置针使用的效果与留置时间。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当合理地选取穿刺血管,要选取患儿血管弹性较好并且较为粗直且血流丰富的血管,并且要避免在患儿的关节静脉进行穿刺从而降低固定难度,减轻患儿的痛苦。比如可以选择头部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前静脉、耳后静脉、手背静脉等等,通常这些静脉的血管都比较适合留置静脉留置针。

3.2 留置针的选择

留置针的粗细长短直接与其是否会对患儿血管造成穿透或者血管壁损伤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选择的留置针长度过长或过粗均会影响留置针留置效果,出现血管壁刺透或者慢渗现象。在选择针头时要尽可能地选用细短的针头,因相对细小的留置针进入机体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可减少机械摩擦及血管内壁的损伤,从而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3.3 穿刺成功率

穿刺成功率对于静脉留置针应用的影响是双面的。首先,静脉留置针在对患儿进行血管穿刺时若成功率较低,可使患儿产生严重的负面情绪,对静脉穿刺产生恐惧从而不配合护士的工作。而另一方面,因多次穿刺未成功也会造成护士的心理压力上升降低其穿刺的准确率,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使得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出现阻碍。针对这一问题,应首先加强对护士的心理素质培养,使其不会在一次操作失误后自乱阵脚,另一方面护士应当强化自身的专业技能,对静脉穿刺进行反复练习从而提高自身的静脉穿刺水平,并且在穿刺不成功的情况下应该对患儿进行言语和动作安抚从而降低患儿的负面情绪。

3.4 合作程度

患儿本身对留置针的认知度极为缺乏,会因为多动、乱抓、哭闹、过度用力引起留置针移动、滑脱、静脉炎等。因此,穿刺前应向患儿及其家长讲解穿刺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及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取得他们的理解与配合。

3.5 药物刺激对血管壁的损伤

很多高渗性药物可能会对血管造成较为严重的刺激从而造成血管内皮细胞的死亡。如果死亡细胞数量过多则会导致渗出现象,甚至会导致患儿的局部水肿和组织坏死,因此在选择输液药物时应当考虑儿童血管的耐受力,从而选择更加适合的药物进行静脉输液。

5.结论

加强对患儿静脉留置针应用影响因素的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延长儿科门诊患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少患儿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门诊患儿的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饶庆华,元凤,李宝丽,等-/J、儿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及观察fJ1.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0):624.

[2]杨桂芝,刘珍莲,曾海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预防及操作方法的改进叨.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9(1):72―74.

[3]FrankGe,崔晶晶.输液导致静脉炎的因素分析.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5,2(2):36―38.

[4]孙福香.静脉化疗药物的输注方法对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中国实用杂志,2006,22(2B):55―56.

上一篇:目标设置对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跳远成绩影响的实... 下一篇: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术(RPH)治疗痔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