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砌体结构抗震能力的措施

时间:2022-10-24 02:12:40

浅谈提高砌体结构抗震能力的措施

摘要: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能力,能够有效的保障砌体结构房屋的使用安全,减轻地震给国家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害,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本文简要的介绍了砌体结构的特点和应用状况,并提出了提高砌体结构抗震能力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砌体结构;抗震能力;地震;措施

采用砌体结构进行工程建设,有着方便、经济、快捷的特点,在建筑施工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能力,可以有效的减少地震对砌体结构建筑造成的损害,对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砌体结构的特点及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所谓的砌体结构是指使用砖石或混凝土小砌块等材料修建而成的建筑结构,具有取材方便、经济实用、施工简单等特点,因此在工业及民用建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砌体结构是由众多小砌块结合而成,不同砌块的结合主要依靠砂浆的作用,故抗压强度、抗剪强度以及抗弯强度均远远低于其他类型的建筑结构。采用砌体结构修建的房屋,往往具有较好的抗压性能,但是抗震能力却十分有限,如果在修建时未能采取有效的防震措施,便很容易在地震来临时产生开裂,而当地震强度较大时,砌体房屋甚至会出现倒塌现象,从而给国家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纵观我国的历史,在地震时发生倒塌的房屋中,砌体结构房屋的数量占到了倒塌房屋总数的60%以上。因此,采用科学的手段,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能力,对保障砌体结构房屋的使用安全,维护国家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常情况下,地震对砌体房屋的损害主要集中在墙角、烟囱、楼梯间、墙体连接处、房屋裂缝及凹凸不平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的连接部位以及房屋的辅助结构等部分。因此,在对砌体房屋进行设计时,应当重点针对上述结构进行抗震设计,并对砌体结构房屋的整体进行合理的规划,通过改变砌体结构房屋的设计理念、调整砌体结构房屋的施工方案,并在砌体结构房屋的建设中增加抗震结构等方式,来提高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使砌体房屋在面对地震时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有效的降低地震对造成的损害,保护国家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提高砌体结构抗震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对砌体结构房屋的进行合理的设计

1.对房屋的尺寸进行控制

砌体结构的自重较大,增加砌体结构房屋的高度,会令房屋的自重大幅度增加,导致其抗震性能明显下降。另外,砌体结构房屋的宽度与高度的比值越小,房屋在地震中所产生的弯曲越强烈,所受到的损害也就越大。这是因为随着的宽度与高度比值的下降,房屋弯曲对墙体造成的应力会相应的增大,导致房屋对横向作用力的抵抗能力逐渐减弱,最终发生倒塌。因此,在修建砌体结构的房屋时,应当对房屋的高度、以及宽度与高度的比值进行严格的限制,从而提升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

2.对墙体的构造进行优化

砌体结构抗压能力较强,抗剪、抗弯的能力较差,而地震产生的波动主要分为横波和纵波两种,对砌体结构房屋造成伤害的主要原因,并非横波导致的地面垂直方向上的振动,而是纵波在水平方向施加的作用力。因此,增强砌体结构房屋的抗剪强度和抗弯强度,是提升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能力的关键。对砌体结构房屋来说,增加房屋横墙的数量,缩短横墙之间的间距,可以明显的提升房屋对水平方向作用力的抵抗能力。为了提高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应当适当的增加横墙的数量,并将横墙之间的间距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以提高房屋的刚度,从而增强房屋的抗震能力。另外,对纵、横墙进行均匀的布置,可以令地震时产生的纵向与横向作用力均匀地传导,避免建筑物薄弱环节因受力不均产生裂缝。

3.对薄弱部位进行科学的布置

砌体结构房屋的薄弱部位是导致砌体结构房屋在地震中出现损坏的关键,做好薄弱部位的设计,能够显著的减少地震对砌体结构房屋的破坏性,增强其抗震能力。因此,在设计砌体房屋的内部构造时,应当严格控制薄弱部位的尺寸,确保其各部分均处于最佳的比例范围之内,同时防止薄弱部位削弱墙体的强度。此外,房屋的边缘与转角由于边端效应的存在,在地震中收到的破坏较为严重,因此,楼梯间等薄弱部位不应设置在房屋的边缘和转角,以减少地震对其的破坏。

4.对房屋的受力进行调节

在砌体结构房屋的设计中,过重的楼盖会提升房屋的重心、改变房屋的受力特点,当房屋上部在地震的作用下发生摇摆时,过大的重量增加了上部结构的惯性,使房屋的墙体无法承受多大的水平荷载,最终导致房屋整体的破坏。而与此相反,地下室的建设降低了房屋的重心,提高了房屋的整体性与稳定性。此外,由于地下室在地震中会受到周围土壤的约束,振动幅度明显低于地上部分,因此会对建筑物的地上部分产生一定的牵制作用,从而降低地震对砌体结构房屋地上部分的破坏作用。

(二)增加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结构

1.增加防震缓冲结构

地震发生时,建筑物下部的地面会产生垂直方向的位移,以及水平方向上的拉伸,从而对建筑物造成严重的损害。而在砌体结构房屋基础的下部增加砂砾垫层作为的缓冲结构,在地震来临时,砂砾垫层内部的摩擦力会减少地面的振动对上部结构的作用力,起到了缓冲的作用,从而减轻地震对砌体结构房屋的破坏。

2.在建筑下部加设钢筋网

由于重力的作用,建筑物下部所受的垂直载荷要明显高于建筑物的上部,在地震中这种现象尤为显著,导致了建筑物下部结构的垮塌。因此,通过在砌体结构房屋的下层加装钢筋网的方法来增加下层砌体结构的强度与延展性,能够显著的提升房屋下部的对垂直载荷与水平载荷的承受能力,最终达到提高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能力的作用。

3.增加圈梁与构造柱

在砌体结构房屋中,构造柱的使用可以显著的提升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与延展性,并对砌体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防止砌体结构房屋在地震中产生过大的变形,降低地震对砌体结构房屋的破坏力。

而在在房屋内部加设圈梁,也提高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能力的重要方法。圈梁与构造柱互相连接,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抵抗水平与垂直荷载的能力。而在二者的交接处斜向增加一条连接的钢筋,可以将原本稳定性较差的四边形结构,转换成稳定性最强的三角形结构,从而大幅度的提升圈梁与构造柱的稳定性,确保砌体结构房屋在地震中的安全。

(三)提高砌体结构房屋的工程质量

除了调整砌体结构房屋的设计、增加相应的抗震结构之外,加强工程的管理,保证施工中多用材料的质量过关,杜绝偷工减料的现象,加大工程质量管理的力度,认真落实工程质量目标责任制,同时在施工时适当的提高房屋的抗震等级,确保工程各个部分及整体的施工质量均达到相关的要求,也能够有效地提高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对保障国家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结:

采用调整砌体结构的设计方案、增加抗震结构以及加强施工管理等方式,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能力,能够有效地保证砌体结构房屋的使用安全,为人民创造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对我国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蔡贤辉,李刚,程耿东.提高砌体结构抗震能力对策及问题[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9,(5)

[2]薛海平,赵艳梅,郭勇,薛小龙.提高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能力初探[J].建筑技术,2011,(1)

[3]马文波.增强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能力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08,(27)

[4]刘海波.如何提高砌体房屋的抗震能力[J].建筑与发展,2009,(9)

[5]杨健蓉,黄颖.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J].南钢科技与管理,2010,(1)

上一篇:建筑桩基检测作业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对策与... 下一篇:城市住宅区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