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还是他们,我们已不再是那个我们

时间:2022-10-24 02:03:54

从“中国人最想揍的人”变成“女孩最想嫁的人”,房产大佬任志强的形象变迁最能体现人们的情绪变迁。任志强一直在‘鼓吹’“房地产暴利有理”“中国应分富人区、穷人区”“让房价不涨是错误命题”……他的“雷人雷语”很多,例如“中国人太有钱,房子太便宜”“买不起房就该回农村”“开发商只替富人建房”……网友制作了一张“10大全国人民最想揍的人”的名单,任志强排第五,第一名是;任志强自己接受采访时,自己给自己带“高帽”更进一步,说自己是除了日本小泉、台湾之后的第三人。任志强也真的“被揍”了。2010年5月7日,任志强在大连参加一场房地产峰会时,刚上台,第一句话话音未落,会场就有一男子向他扔鞋,并大叫“去死吧”,后面还有人跟着起哄,拍手叫好。

套用一句流行的话,哥扔的不是鞋,哥扔的是愤怒。但悲剧的是,任志强的质疑“2003年至今,政府哪次调控是成功的?”现在看来,都是对的。那些听进任志强的话,早些年买房的人,现在过上了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日子,那些没买房的人已经悔不当初,越来越买不起房。本是同样起点的人,因为一套房,生活状态已有云泥之别。面对现实,人们不禁发出感叹,原来任志强才是“真知灼见”,他是如此“真实,并且诚实不说假话”,于是乎,人们喊出了“嫁人当嫁任志强”。

这么多年以来,任志强一直是坚定的“挺涨派”,他的观点没有故意为了讨好谁而变过。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与任志强相识十几年,在茅看来,任志强的性格多年来没有变过。“他一直就是这样的人,要说变化,就是性格特点越来越明显。”

任志强是代表着人们对现实的无奈,韩寒则是代表着人们的梦想破灭。曾经,韩寒是反叛不羁的少年,后来他是具有批判精神公共意识的独立青年,再后来他历经合作伙伴反目,私生活被八卦,作品被质疑,后来的后来,他又在一个冬天用“韩三篇”《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炒热了中国舆论界,有人从中看出了韩寒思想的浅薄,有人从中看出了韩寒逻辑论证的缺陷,有人从中看出了韩寒的“五毛”,有人更是直接质疑他是不是被政府收买了……尽管那些曾经支持他的那些所谓自由知识分子、个别媒体依然对韩寒不离不弃,但更多的年轻人已经粉转路人。一系列的风波过后,韩寒光环已经消逝,他名字的拼音为hanhan,网络上开始戏称他为“韩二”。人们在心里唱起了《国际歌》――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这位曾经以“敢言直言”的青年先锋形象示人的韩寒真的变了吗?至少,韩寒自己不是这么认为的。“很多人觉得我态度有转变,其实我态度没有任何的转变。变化是表面的,我内心一直就没有特别大的转变,因为我本质上很讨厌极端,我会觉得走到极端都是很让人恐惧的一件事情。2010年时,其实我的态度就已经很明显,如果有读者认真去读我的文章,他们就知道,这种所谓的转变并不是突然的,是一直在我内心中的。”

韩寒身边的朋友小饭也说:“有人说韩寒变得保守了,其实他一直都比较保守,与其说保守,不如说现实比较准确。”

在心理学上,爱的反面并不是恨,冷淡才是。我们对任志强是从恨到爱或者说是爱恨交织,对韩寒则是从爱到冷淡。

冷淡、恨种种负面能量背后公众逃无可逃的郁闷。为什么而郁闷?背后当然有结构性问题。南京大学的成伯清教授将其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贫富悬殊造成的相对剥夺感;二是个人的社会权利保障不到位,尊严感、安全感严重匮乏;三是公权力缺乏限制,个人不时遭遇“合法的伤害”。这三个原因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典型案例,“富二代”的负面新闻,富豪、官员群体的移民,征地拆迁造成的伤人事件……

“体制问题成了我们这个时代最流行的诊断,也是最方便的借口,谁也不用承担个人责任,谁也不用再费心去想解决问题的办法。”久而久之,人们思维上也产生了一种“惰性”,无论谈什么问题,只要往深里说,就得将原因归结于体制。慢慢地,曾经推崇个人奋斗的社会,开始有了萎靡、颓废的风气,一切伟大都可以被解构、被消解,犬儒者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是:没有个好爸爸,我再努力又有什么用呢?这类人似乎忘了,人的自我的形成,是人和社会互动的结果。如果我不动,一味地依赖于社会之动,那么“我”又何在呢?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作为“公众人物”的他们还是那个他们,只是作为看客的我们已不再是当初那条河流。

上一篇:拓展第二课堂内容 加强社团文化建设 下一篇:北医三院:DRGs助力绩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