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巴金小说《家》的赏析

时间:2022-10-24 01:45:12

关于巴金小说《家》的赏析

内容摘要:《家》便是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个青春生命在封建大家庭残酷现实层层重压下的舞动,他们有的最终成功摆脱重压,舞动出自己的精彩,但更多的却是凋零罢了。《家》这部以爱情为主线,展示高家这一封建家族盛极而衰的巨作让我既觉得可恨,又觉得可惜,既感觉绝望亦充满希望。

关键词:巴金 小说 《家》 赏析

巴金先生说“青春是美丽的东西,那么就让它作为我的鼓舞的源泉吧。”毋庸置疑,青春是美好的,它应该被享用、被珍视、被舞动。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的享受自己的青春。

《家》便是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个青春生命在封建大家庭残酷现实层层重压下的舞动,他们有的最终成功摆脱重压,舞动出自己的精彩,但更多的却是凋零罢了。《家》这部以爱情为主线,展示高家这一封建家族盛极而衰的巨作让我既觉得可恨,又觉得可惜,既感觉绝望亦充满希望。我为表面无能懦弱,实是充满苦衷的觉新感到痛心;我为充满个性,敢于抗争的觉慧感到欣慰与敬佩;我为命运多折,年轻早逝的梅芬感到惋惜;我为从不被当做“人”看待,无力左右自己命运最终自杀的鸣凤感到不平;我亦为温柔贤惠,落落大方却因难产而死,也成为牺牲品的瑞珏感到伤心。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如此多的灿烂鲜活的青春生命饱受摧残,凄惨凋零,毋庸置疑,高老太爷对此难辞其咎,但同时,更可恶的便是高老太爷背后的封建家长制和旧礼教:“小说中的高老太爷本身并不多么可恶,可恶的是人人都已经本能地接受并沉淫其中的旧礼教和家长制。”《家》中对高老太爷最初的描写来自于觉慧对老太爷的视角,他给我的印象便是一个相貌庄严,受人敬畏但同时也身体虚弱的老人形象。高老太爷是整个高公馆的最高统治者,他是这个封建大家庭的独裁者,他对自己在这个家庭的至高无上的权力深信不疑。高老太爷在《家》中便是封建势力的代表者,是他或直接或间接的制造了《家》中的一系列惨剧:在高老太爷思想中,他坚信子女婚姻必须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直接间接的导致长孙觉新不能够和其心爱的梅芬成婚,使梅芬悔恨终生,含恨而亡;他执意要与冯乐山联姻,强行为觉民配婚,亦不事先征求觉民的意见,导致觉民不得不以失踪为名来逃婚;他把鸣凤许配给冯乐山,还满以为这是一个下人的荣耀之事,致使鸣凤跳河自尽,也让觉慧彻底对这个家感到了失望;而甚至在他死后还因那种种的封建迷信,让瑞珏不得不搬到城外,最终难产而亡。而高老太爷对这个家的控制可并不只体现在对子女的婚配问题上,他控制着这个家的方方面面,譬如他强迫觉新到商业公司上班,禁止觉慧参与反对军阀势力的抗争活动,在大庭广众之下痛打克安等,似乎他在《家》中的每一举动都充满着封建腐朽的气息,代表着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家长制和旧礼教。但是同时,在《家》中我也看到了高老太爷的一些开明之处――毕竟他还是读过书,有见识,他不仅是等同于那些愚昧的卫道士。高老太爷让儿子克定去日本留学两年,回国后成为律师;让孙辈的觉新三兄弟进新式学堂,接受新思想;让觉新进入商业公司上班而不是走学而优则仕的老路,这也使他的 后代中只有他的长子克文一人步入仕途;此外,他自己曾经也经常向学校赠送诗句,自己买卖股票。而且在他的弥留之际,他终于展现出了自己温和的一面,他向觉民妥协,退掉婚事,为觉民与觉新送上自己衷心的祝愿,希望他们能够好好读书,扬名显亲。

而觉新,作为家中的长房长孙,是《家》最为悲剧的一个形象。觉新是接受过新思想教育的人,他受过五四的影响,深知封建家长制与旧礼教的毒害性,但是每次封建势力向他伸手毒害之时,他无一不选择忍气吞声,逆来顺受的妥协与屈服,我也因此对这个人物多了些鄙夷的看法。但是我对于觉新更多的是同情,甚至有着共鸣。作为长房长孙,觉新必须以小辈人的身份来面对克文、克定等长辈人一样的人物与其他们分庭抗礼,在这个大家庭中他需要承担起长房的门面,使他这一房不被看扁。这样的身份也让觉新过早的卷入了长辈人的钩心斗角之中,他不得不在其他几房的叔叔婶婶们中间周旋与调和,这种操劳也使觉新变得少年老成。而降临在觉新身上的压迫与困难是接二连三的:父亲克文的去逝;他被迫与心爱的梅芬分开,接受家长的包办婚姻;面对觉民与觉慧的反抗不得不承担这个家庭中众人的指责;因为封建迷信习俗被迫使自己即将生产的妻子搬到偏远凄冷的城外,最终使心爱的人难产而死。觉新在《家》中看似是牺牲最多的人,然而他的每一次牺牲都以牺牲他身边的人为代价:接受家长包办婚姻牺牲了梅芬的幸福;向长辈人妥协以牺牲觉民的婚姻,觉慧的自由为代价;为了避免所谓的“血光之灾”牺牲了自己心爱的妻子。作为接受过新思想,有着新眼界的觉新不是看不到封建势力的邪恶与压迫,但是他对于封建家长制和旧礼教的应对只是一昧的妥协与低头,而他所接受的那些新思想只能起到让他更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悲剧,认识到自己生活在一个矛盾之中。那么造成觉新如此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他懦弱的性格固然是有,但更多的恐怕是那些已经深入他骨髓的封建孝道。此外,作为长房长孙,他的身上肩负着一家的期望与荣耀,这也是觉新不想失去的,因此他也不愿意如觉慧一般去抗争这个家。在我看来,觉新是《家》这部书中被塑造的最好的一个角色,尽管这是一个悲剧角色。懦弱的性格、父亲的去世、长辈的期望、忠孝思想的影响,种种残酷的现实让觉新早已不再是那个受过五四精神洗礼的新青年,早已让他对封建家长制与旧礼教感到麻木。对于觉新我除了对之可怜以外亦与他有着共鸣。

在封建势力面前觉新是妥协了的,而在百余年后的今天,在面对现实之时我也有着觉新那般妥协。虽说很多时候都如我都像觉慧那样在一些现实面前去抗争,但是往往只是喊出口号罢了,更多的时候还是如觉新一般的妥协。然而觉新在《家》的结尾是最终觉醒了,他帮助觉慧逃脱了这个家,自己也认识到了这个家日后必将陨落的命运与自己奋起抗争的必然性。而我也期待着能有着如觉新般的终的觉醒。

觉慧是《家》中的主人公,书中的许多事件与人物都是从觉慧的视角来进行描述的。觉慧是家中唯一一位具有朝气与希望的人物。他与觉新、觉民一样进过新式学堂,受过的影响,是一位真正的新青年。觉慧与这个家似乎完全是站在对立面上的:他参与学生反对运动,也因此被高老太爷关禁闭;他敢于大胆地向自己的心上人鸣凤表明心迹,尽管他们二人身份地位有着天壤之别;他敢于与同学一起创办先进刊物,并为此不断努力;他敢于指出家中的种种腐败现象,表达自己观点;他敢于帮助二哥觉民逃婚,不与家中妥协;他敢于反对所谓的捉鬼,反对封建迷信;最后,也是觉慧第一个走出这个家,彻底解放了自己。正是觉慧的对着这个家的种种反抗,让我看到了在这个无边无际黑暗的家中看到了一丝光明。觉慧没有觉新的懦弱,也没有觉民的犹豫,他更多的是果断与大胆,这更可能是因为他年纪相对比较小,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但最主要的还是新的思想早已在他身上占据绝对地位。然而,觉慧也不是那么完美的,他身上还带有五四青年那种偏激的,不计后果的做法,同时他毕竟从小生活在那个家中,他还带有家中的些许封建气息。此外,对于鸣凤的死,我觉得觉慧应该负有一定的责任,由于过于热衷的办理进步期刊,觉慧自从向鸣凤表达完自己心意后就一直疏忽了对鸣凤的关心,尽管鸣凤是理解他的,但是哪个在热恋中的女孩看到自己心仪的男孩疏忽自己会不伤心?因此鸣凤的内心其实是备受煎熬的,而此时又阴差阳错地接到自己被冯乐山讨去做小的信息,更是直造成了鸣凤的殉情。而此时觉慧呢?他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抗争精神,反而退缩了,甚至有了抛弃鸣凤的思想,这也暴露出了觉慧的缺点,尽管事后他自责不已,依旧于事无补。在这部书里,我最欣赏的是觉慧,我希望他能成功走出去,但是,我最喜爱的角色是觉新,尽管他是个悲剧角色。

而书中的女性形象,有命途多舛的梅芬,有温柔善良的瑞珏,有单纯可爱的鸣凤,有思想极新的新女性琴等。她们性格,身份地位各不相同,最终的命运也是不同。而这几个女性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梅芬。作为大哥觉新的青梅竹马,梅芬可以说是与觉新是天生一对,但是就是因为双方母亲的一丝矛盾与那所谓的生辰八字不合,两人被硬生生的拆开,这也促成了梅芬悲惨命运的开始。被迫嫁给自己不爱的人,在婆家受到虐待,年纪轻轻丈夫早逝自己守寡回家,对觉新的思念等等一系列因素使梅芬最K一病不起,含恨而亡。梅芬也是接受过一定的新思想的,也因此她更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命运,但是她也如觉新一样不会抗争,而是认定自己的命运与独自悲伤,而此时她的那些新思想只能带给她负面影响,让她更绝望。就像她自己所说的,接受新知识只会让她有更多的烦恼。梅芬在《家》中也是一个悲剧形象,她的存在与死亡更让家中的伤感气息增加,而她的存在也与觉新相呼应,更是增加了觉新生命的悲哀。其实我一心希望梅芬可以不死,甚至在想她是否可以嫁到高家去,与觉新,瑞珏他们三人一起相处,但这终究是幻想罢了,《家》毕竟不是喜剧。

《家》中许许多多的人物架起了这个封建大家庭,接受过不同教育,思想各不相同,属于不同时代的人在同一个家中一起生活,必然会有价值观的冲突。在这个家里有压迫,有屈服,有顺从,但也有抗争。不同的人对于这个家有着不同的看法和选择。有的人依旧在家中无奈的甚至无我的活着,有的人浑浑噩噩的在家中生活一辈子,有的人则能够果断的走出这个家,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无论如何他们对于这个家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留恋,受着这个家的影响,哪怕是最为激进的觉慧亦是如此。

这就是《家》,它让人觉得绝望,但是它终究给了人一丝希望。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

上一篇:例谈语文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渗透 下一篇:大学生社交媒介依赖成因及影响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