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药品说明书存在问题的探讨

时间:2022-10-24 01:38:00

对药品说明书存在问题的探讨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6-2506-01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药品说明书是药品最基本、最重要的信息源,是医生开方、药师调配、患者服用的重要依据,具有医学和法律上的意义。现就药品说明书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并提出建议,以期引起各级医药主管部门及医、药、护、患等各方面的注意。

1 药品说明书中存在的问题

1.1 药品说明书的内容作了重大改动,未及时通告与告知,易造成使用者凭经验用药,出现差错:临床工作中,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的医生、护士和药师对于新进的药品,一般都会详细的阅读药品说明书。但某些药品一旦成为常规习用时,在没有接到变更通知或有关特别告知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天天查看药品说明书。如某制药厂生产的磷霉素钠2 g/支,原说明书中没有注明5岁以下儿童禁用,医生凭经验用药,药师凭经验调配,护士凭经验注射,结果出现医疗事故,再详看说明书时,才发现该药品在以往的说明书中增加了“5岁以下儿童禁用”这一条,致使该院在事故处理中形成被动局面。

1.2 药品说明书有关注射剂溶媒使用的描述不明确,不方便临床使用:注射用药物,对于溶剂的选择有严格的规定,然而有些药物对此描述不明确,给临床工作带来不便。如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射用绒促性素(500 U/支),其药品说明书中没有注明该药使用何种溶媒,按何种比例配制,医生在处方时,药师在调配时,护士在注射时,不知使用何种溶媒按何种比例进行配制,往往凭经验,各行其是。

1.3 用法、剂量不明确:有的说明书剂量符号交错使用,前面用“g”后面用“克”,如剂量经常标“g/kg,分3次服用”,患者不易理解。大部分说明书中只标成人剂量,无各年龄段患者人群的剂量标示。有的药品说明书用量标示欠准确,伸缩性太大,如口服1次4~8片,用量差异太大,患者无法掌握。有的说明书在用法标示上不明,如只标1日3次,每次1片,但不知饭前饭后。

1.4 药物动力学资料欠缺,或参数不统一:进口药在药动学方面研究较深入,国产药,尤其是老药,中药制剂此项目标示率几乎为零,而标示的药动学数据与教科书及有关药学参考资料相差甚远,往往难以作为有效的药物情报使用。

1.5 不良反应不全:许多家长只强调药物的优点,不提或少提药物不良反应,使临床用药安全性受到影响,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还易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难以处理。

2 建议

2.1 国家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药品说明书的监督管理:国家对药品说明书有着明确的规定,如有改动需进行报批,国家要进行批复。在具体工作运行中,对于药品说明书的审批应进一步严格,批复后应相对稳定,有重大改动的,应进行特殊标示,并在相关媒体进行通告,或改换包装,以期引起医生、护士、药师及患者的注意。以防止凭经验用药,保障安全用药,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2.2 药品说明书中文字描述必须完整、准确、清晰、易懂,计量单位要统一,记载项目要全面:对于注射剂溶剂的描述应完整、准确、清晰、易懂,特别是对于临床上常用的几种溶剂,应注明哪种能用,哪种禁用,最适宜的浓度,如何配制等,因为有些药品,特别是新药,在临床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太少,有些根本无法查到。

2.3 新版的医药参考书籍关于药品内容,应同步吸纳药品说明书资料:药品说明书一旦确定公布,新出版的教科书、参考书应尽量及时收载说明书的新内容,避免新说明书已使用了几年,而新版本的相关书籍却还在引用原来的说明书内容。国家对于有关的教科书、参考书,其出版也应严格把关,防止参考书泛滥。

2.4 医药卫生人员应加强对药品说明书的阅读和学习:临床工作的医生、药师、护士,要提高对药品说明书意义的认识,加强对药品说明书的阅读和学习,尤其是改换批准文号或药品达标期间,或者国家对药品又有新的要求的时期,需要经常查看药品说明书。基层医疗机构药剂科,配备有经验的兼职人员,负责收集药品的有关资料,了解有关药品方面的信息,做好药品宣传工作。

总之,药品说明书对指导医药人员及患者合理用药起着重要的作用,药品生产厂家应按有关要求,将药品说明书的特点即科学性、真实性、一致性表达明确,给广大医药工作者和患者提供正确、合理使用药品的依据。

收稿日期:2007-03-04

上一篇:医院药师如何开展临床药学工作 下一篇:医药分业的利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