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7-12 02:22:48

28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护理体会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6-2488-0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笔者自2001年以来,针对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各种临床表现,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2~37岁,病程5~18天,28例患者均为确诊病例。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1)将患者安置在安静、整洁、光线柔和、有防蚊设施和降温设施的房间。室温保持在22~24 ℃,湿度50%~60%,并经常通风换气。(2)发热时卧床休息,待体温正常后根据病情适当活动。患者宜穿舒适的棉质衣服,避免衣物过厚而阻碍散热,若有寒战宜保暖。(3)鼓励患者进食,给予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流食或半流食。如牛奶、豆浆、果汁等。有吞咽困难或昏迷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每日少量(以200 ml为宜)多次缓慢注入,以防冲击胃壁引起反射性呕吐,或按医嘱静脉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并注意电解质平衡。(4)在生命体征的观察中,尤应注意体温变化,每1~2小时测体温1次,如有异常及时处理。观察呼吸的速率、节律,以判断有无呼吸衰竭;观察惊厥发作先兆、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每次抽搐部位和方式;观察意识状态,注意意识障碍是否继续加重;观察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的先兆,重点应观察瞳孔大小、形状,两侧是否对称及对光反应等;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如有无肺部感染、压疮等的症状和体征等。

2.2 对症护理

2.2.1 高热:(1)物理降温可采用酒精擦浴、冰盐水灌肠,在体表大血管处放置冰袋等方法,特别要注意降低头部温度,如头部使用冰帽、冰袋等,采用物理降温要注意防止局部冻伤或坏死。(2)药物降温可应用解热药,注意用量不宜过大,对于高热并频繁抽搐可采用亚冬眠疗法连续3~5天。(3)降低室温,可使用空调、床下放冰袋等方法,将室温降至22~24 ℃。

2.2.2 惊厥或抽搐:(1)因脑水肿所致者,进行脱水治疗时,护理应注意脱水剂应于30分钟内快速静脉滴入,如注射速度过慢影响脱水效果。准确记录出入量,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患者的心脏功能,防止发生心功能不全。(2)因脑实质病变引起的抽搐,可按医嘱使用抗惊厥药物。护理时应注意给药途径、作用、不良反应,特别注意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及深度,因抗惊厥药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如有异常反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3)因呼吸道分泌物阻塞致脑细胞缺血缺氧引起抽搐者,应给予吸痰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氧流量4~5 L/min,以迅速改善脑组织缺氧。(4)因高热所致者,在积极降温的同时按医嘱给予镇静剂。(5)惊厥或抽搐发作时应注意防止窒息及外伤。将患者置于仰卧位,头偏向一侧,松解衣服和领口,如有假牙应取下,及时清除口咽部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痰液阻塞应予吸痰。用压舌板或开口器置于患者上下臼齿之间,以防舌咬伤,必要时用舌钳拉出舌头,以防舌后坠阻塞呼吸道。注意患者安全,防止坠床等意外发生,必要时用床档或约束带。

2.2.3 呼吸衰竭:(1)保持呼吸道通畅,因呼吸道分泌物梗阻引起者,及时、彻底吸痰是解除呼吸道梗阻的有效措施,加强翻身、拍背、引流等以助排痰。若痰液黏稠可雾化吸入α-糜蛋白酶以稀释痰液。(2)吸氧: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基础上保证氧气的供给。(3)如经以上处理无效,需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或应用人工呼吸器,护士应协助医生进行上述治疗操作。

2.2.4 意识障碍: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昏迷程度、瞳孔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需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做好皮肤、口腔、眼睛及泌尿系统护理。

2.3 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护理:(1)对于恢复期患者应增加营养,增强抵抗力,防止继发感染。(2)观察患者神志、各种生理功能、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对有精神、神经后遗症者,可进行中西医综合疗法,护士给予积极耐心的护理,从生活上关心、照顾患者,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帮助其尽快恢复健康。

3 护理体会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乙脑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经蚊虫传播,多为夏秋季流行。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惊厥或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症为特征,重症患者常发生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或留有后遗症。本病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多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笔者认为治疗乙脑,精心、细致的护理对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防止后遗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本组病例全部治愈出院。

收稿日期:2007-04-09

上一篇:早期家属行为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影响和护理对... 下一篇:输尿管结石气压弹道碎石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