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互动·随文练笔

时间:2022-10-24 01:34:17

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这段话将读与写的联系揭示得很清楚,说明读与写是相通的。于永正老师说过:“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该游离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现在的语文课文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了很多的机会,特别是某些课文会留白,如果教者善于挖掘,掘出言而未尽之处,则是极佳的写作训练点。让学生植根于课文,展开想象,当堂练笔,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解决学生写作时“无米之炊”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我有以下一些认识:

1. 学生作文的空间与容量是无限的,但一个学期只有8次作文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读写迁移,增加随文练笔的机会。

2. 作文教学必须和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以“读”为本,以“练”为主,做到讲练结合,读写结合。光“训”不“练”,不会写作;光“练”不“训”,难以提高。

3. 以“教材为本”,就要充分挖掘教材潜力,充分发挥教材作用,充分运用教材的范例。要写好作文必须要有丰富的词汇,而词汇来自阅读;表达讲究技巧,而技巧又借鉴于范文。因此,应提倡立足课内,内引外联,学生在积累和内化后,再进行迁移和外化的训练。

根据上述三点认识,我作了以下探索和实践。

一、 模仿课文进行仿写练习

儿童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写是小学生习作的重要方式,是从阅读到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最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谋篇布局的能力,也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经阶段。

如学习《理想的风筝》《天游峰的扫路人》等课文描写人物外貌特点的方法后,让学生写一写班上同学的外貌。可要求学生不写出人名,只写特征。在集体评改时,让全班同学猜猜写的是谁。还可以抓住课文某方面特点进行随笔训练,如表达中心、选择材料、突出重点、安排顺序等方面。学习了《烟台的海》一课,我要求学生按“总分总”的写作顺序写一处景物,在抓特点描写景物的同时展开联想,抒发感情,在句式表达上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二、 挖掘空白进行读写训练

我们可以挖掘课文空白,指导学生读写实践。如《特殊的葬礼》一课,学生在多层次研读课文中描写今昔瀑布变化的段落,通过文字想象画面,联系课外阅读有关瀑布的信息,感悟昔日瀑布的“雄伟壮观”;通过看画面和对比朗读,感受今日瀑布的“枯竭”。然后,教师提供了一份没有结尾的巴西总统的演讲词,请学生补白,发出号召,引导学生进行读写迁移练习。学生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此刻他们已经完全与教材融为一体。他们在写的过程中,倾诉自己的阅读体验,这无疑就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升华了自己的感情。

三、 插图留白处练就语言之美

在教材中,许多文章都配有生动的插图。这些插图除了有趣味性、直观性、教育性,还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素材。教学时,教师可凭借插图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把静止的画面变成鲜活灵动的形象。

在学习《理想的风筝》一文时,后一部分着重写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表现了刘老师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更突出一个残疾人不因自己的残疾而灰心丧志,怨天尤人,他甚至比一个正常人更有活力。但只灌输这样的理念是不够的,应在深入体会一个残疾人对生活的热爱的时候,让学生把静止的画面变成鲜活的语言,充分进行思维和表达训练。有学生观察图后写道:

“课后的刘老师活像一个孩子,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是残疾人而灰心丧气,反而在广阔的操场上拄着拐杖追赶着天上的风筝,看他慈祥的脸庞上洋溢着那孩子般的天真笑容,我的心感动,刘老师向往着飞翔,向往着自强不息!”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五里树小学】

上一篇:《自然辩证法》的真旨及其意义 下一篇:高等教育中介机构的法律诠释及其职能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