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文明礼仪的培养

时间:2022-10-24 12:29:07

浅谈学生文明礼仪的培养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文明古国”之称。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凝集起来的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以来,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只注重智育,而忽视礼仪养成教育:只注重道德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意志、行为的培养。他们中不少人对应有的礼仪不重视,礼仪观念淡薄,导致思想品德滑坡。一些人在家里不懂孝敬长辈,唯我独尊,为所欲为;在学校里,不知尊重他人,不会合作,不讲礼貌,这种种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不得不引起我们重视。因此,必须加快中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步伐。

一、校本课程,规范礼仪细节

对中学生的礼仪教育应紧扣时代脉搏,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认识能力和社会对受教育者道德素质的要求,从最基本的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谈吐礼仪、着装礼仪、电话礼仪、餐饮礼仪等文明礼仪入手,编制成校本教材,学校每周安排一节周会课,以班为单位组织学生系统学习,课下自由练习,做到学以致用。比如:微笑,是对他人表示友好的表情,不露牙齿、嘴角上翘。鞠躬,是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个人对群体的礼节。行鞠躬礼时,脱帽、立正、双目注视对方,面带微笑,然后身体上部向前倾斜自然弯下15°至30°左右,低头向下看。有时为深表谢意,上体前倾可再深些双手掌有节奏地相击,鼓掌要适时适度。教材在内容上做到喜闻乐见、循序渐进;形式上讲求丰富多样、生动活泼;方法上注重社会实践,即学即用。

二、精彩课堂,打开礼仪之门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古今中外,有许多知礼谦让的故事流传至今。比如:“晏子使楚”,告诉人们要懂得尊重,众所周知的“孔融让梨”,说的是孔融七岁时,便懂得礼让;“张良拾鞋”讲的是张良尊敬老人,主动拾鞋,并恭恭敬敬地给老人穿上的故事。国家主席,虽然身居高位,却平易近人,谦恭礼让。我们敬爱的,待客热情周到,是世界公认的最有风度的领导和外交家。这些礼仪故事散布于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历史教学、思品教学之中,我们的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三、标语宣传,营造礼仪氛围

校园标语和宣传栏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对师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我校十分重视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制定了总体规划。在校园宣传中突出主题,校园板报依据学校教育主题每月更换;走廊悬挂名人名句;学校门口、水龙头边、草地上均有醒目的文明提示;校园广播站每天开播,内容丰富;图书馆每天定时开放,并加强了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适时举办各种校园文体活动。通过这些,努力把礼仪教育延伸到了家庭和社会,使学校、家庭、社会有机联系在一起,处处营造了育人氛围,实现了家庭、学校同步教育。

四、社会实践,获得礼仪成就

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是一个“明理、导行、评价”不断循环反复的过程,在循环中要不断巩固原有行为习惯,以实现新的行为要求。为此,教育者应采取不同措施强化学生的意志力,把文明习惯的养成作为学生追求的目标和境界,从而使学生由他律变为自律,最终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如开展“问好”主题教育活动。见到同学、教师、领导、来宾要主动问好,亲切、大方,声音能让对方清楚的听到。开展文明礼仪示范岗与督查活动。成立“文明礼仪劝导队”,在校园的主要场所和通道进行示范与督查,重点是检查学生的仪容仪表,衣服穿着等情况;督查学生的不文明行为习惯。发挥文明礼仪岗同学的示范榜样作用,向碰面的老师、同学问好。

总之,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终身受用的好的礼仪习惯,不仅要让学生“动手”、“动嘴”和“动脑”,而且要让学生“动心”,给学生一双灵巧的手,一个智慧的头脑,一颗快乐的心。让我们用爱去滋润学生的心灵,让我们用美去感化学生的思想,使学生仪态大方,温文尔雅,举手投足适度,待人接物得体,一言一行符合礼仪规范,真正成为谦谦君子和大家闺秀,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上一篇:论初中政治课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下一篇:构建学生主体地位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