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室模式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

时间:2022-10-24 12:16:56

基于工作室模式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

一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能力特征和培养目标

应用型创新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掌握现有生产工艺、装备技术,能够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要有超前的意识、捕捉创造机会的潜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剖析现有技术实施二次开发,实施技术创新的能力。按照应用型创新人才能力特征可制定细化人才目标:(1)具有较厚的基础理论知识;(2)具有发现问题、辨识问题的敏感性,具有运用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3)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鼓励借鉴创新、模仿创造,能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研究,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提出新的思路,开发新的产品。(4)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身心素质。

为了按照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大学生实施课内外一体的创新素质训练及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营造创新教育生态环境,我们建立了基于工作室模式下提高应用型创新人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模式。

二依托工作室开展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

大学生创新工作室是按照培养方案要求开展大学生创新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多功能教学组织。由于创新工作室建设与管理的责任人为教师(组),教师(组)在创新工作室中发挥引导作用,因此它既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又区别于组织不严谨、活动不规范的的课外科技活动。由于其完全突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体现以学生为本,教师与学生同等地位,高年级与低年级的学生融为一体、不同专业的学生融为一体,以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为特征,以“科技创新为重点”的一个创新团队的整体。在工作室中培养学生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而且是一个全方位的,从科学精神,到拼搏精神,到团队精神,真正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做事,可以实现了全方位、全过程人才培养。

三依托工作室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益处

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的原动力。创新没有一个固定的方式,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产生对科学以及其他问题的好奇心,这就有了创新的原动力。创新能力从培养“好奇心”开始。由于工作室的模式是通过教师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教学全过程的,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忽略学生的个性发挥的顽疾,可以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自由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自主参加创新实践的乐趣。工作室能够使学生的创新才能得到展示,创新进步得到欣赏,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基于工作室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是实施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的重要载体。创新能力只通过传统的“教”是教不出来的,仅通过传统的“学”也是学不到的。学生通过参加工作室创新实践,不仅能够拓宽自己对不同学科领域的了解,训练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而且也是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合作式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激励教师进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重要载体,因为工作室是以开展“做中学”、“探中学”、“例中学”等教学模式为特征的,可以落实“学思结合和知行统一”的教育理念。

基于工作室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有利于增强学生创新能力,有利于创造出更多的高水平创新成果。现代科学的发展很难让一个人在一生中涉足到科学技术的各个方面,如果不参加团队活动,个人的认识往往具有局限性,而工作室环境能使大家在自由、平等、民主、活泼的学术氛围中,对学术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比较参考、批判创新、融合,进而去寻找和推敲真理。

有利于培育大学生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对大学生完善健康人格起着积极作用,是塑造大学生意志品质的有效途径。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竞争不断加强,对各类人才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专业知识和技能层面,同时还越来越关注是否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也就是要求高校要致力于大学生的全面成才教育。而工作室模式更有利于健康人格和优良意志品质、团队合作精神的养成。在工作室团队中可以一方面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另一方面可以学会遇到困难时善于与人沟通,寻求别人的帮助。

依托创新工作室开展创新团队建设是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实践平台。由于高校扩招引起大学生就业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国家鼓励大学生通过创业实现就业,但是由于缺乏相对应的社会经验造成成功率较低。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帮助,更需要高校提前为在校学生提供创业的知识储备和必要的实习实训。众所周知,一个成功的创业案例不仅要有好的项目,而且更需要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业团队,而依托创新工作室组建创新团队是由不同年级和专业组成的团队,他们不仅具备进行日后创业的技术储备,而且也具有经过成员合作而磨练的成熟心理品质。

四基于工作室模式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应注意的问题

工作室内部和外部条件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影响是勿容置疑的。在工作室内部,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和稳定的发展机制;建立师生或者成员之间交流研讨机制;开展创新、创意思维训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完善知识结构;创造友好、和谐的工作室文化氛围。在工作室外部,学校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提供工作室运行经费和物质条件保障。

1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与稳定的发展机制是前提

任何一个工作室都要有共同明确的建设目标,这一目标首先要得到每个成员的一致认可并且应该具有挑战性,但同时也是在工作室成员能力范围之内,具有可实现性。为了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在一段时期内需要保持工作室稳定性。稳定性既包括人员的稳定,也包括研究的载体的稳定。人员的稳定即在一定时期内(一学期或一学年)成员基本保持不变,否则不利于成员的相互配合,不利于产生高质量的成果。

由于工作室成员分属不同年级,成员的更新是必然的选择,而且更新也将带来新的思想、新的方法,从而使得工作室更加具有活力和生命力。从工作室的长远发展考虑,组建工作室的时候应该注意成员的年级搭配,不能因为一两个成员的离开而断层甚至解散。毕业后的成员可以继续通过网络等方式关注和支持工作室的发展,担当“咨询顾问”,同时还可能会提供更多的资讯和实践机会给成员。

2充分发挥专业和技能的互补,完善成员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前沿的学科专业知识以及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成员的科技创新能力有较大的影响。由于依托工作室组建的是跨年级跨专业创新团队,因此有相当比例的本科生团队成员年级和专业不同,这像一把有利有弊的“双刃剑”。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科交叉,促进学术交流和创新;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系统学习,部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较为薄弱,这又不利于学术创新。因此,通过工作室组建本科生创新团队可以发挥成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完善成员的知识结构,是提高本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工程。本科大学生要取得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必须具备进行学术创新的基本知识。团队可以通过邀请专家举办讲座、旁听相关课程或者自发讲授学习心得等方式,不断完善成员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3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和身心素质的培养

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一方面可以强化成员的集体意识、民主意识、协作意识和参与意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通过现在的锻炼来增强日后适应工作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可以实施团队实践教育法、示范教育法、团队决策法。团队实践教育法即以团队形式参加多种活动环节,在活动环节中感受团队作战的魅力,同时以健康向上、团结拼搏的氛围,激发他们的团队精神;示范教育法即利用模范人物和典型事例,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去激励、感召、潜移默化地引导成员养成团队精神;团队决策法即针对某一需要解决的事情充分发扬民主参与意识,让每个人都有自由表达观点的机会,对于不同的意见,只采取说服,而不是强迫服从,组织内没有赢家也没有输家,促进成员间更加团结并产生归属感。

4营造工作室友好、和谐的文化氛围

优秀的工作室文化氛围既要强调团队精神,又要鼓励个人完善与发展,防止过于强调团队精神而压制个性的倾向。友好、和谐的文化氛围既可为工作室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同时又是优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石。营造工作室良好文化氛围应首先培养团队凝聚力,工作室成员之间的真诚相待,彼此尊重,使得成员对工作室有强烈的归属感,把自己的前途与工作室的命运系在一起,无形中形成一种凝聚力;其次要积极培植高效创新文化,调动团队情绪,激发团队创造力。

5建立有效的保障和激励机制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必要手段。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鼓励学生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激发其科技创新能力,答辩和考核侧重研究过程的得与失与研究体验等方面;制定分替代和奖励制度以解决学生在从事创新实践活动中受到繁重的课业负担使其精力受到牵制的问题,一方面解除了学生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践行了人本教育理念;通过设立“大学生科研基金”、“大学生创新计划基金”、“优秀创新团队评选”、“优秀创新个人评选”等保障和激励制度,营造自由探讨的学术气氛,建设崇尚科学与创新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李敏等.基于工作室模式开展本科生研究性教学[J].实验室科学与技术,2010(4).

[2]陈兴文,等.开展研究性教学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J].黑龙江教育,2009(1).

[3]刘秋等.基于创新工作室的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9).

上一篇:就业难背景下的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策略* 下一篇: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公共艺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