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中产阶级

时间:2022-04-17 09:23:53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产阶级逐渐出现,一般来说,他们受过高水平的教育,大多从事非体力的劳动,工作环境舒适,具有一定的生活品味,倡导舒适的生活方式,具有较强的民主意识。中产阶级的发展是社会结构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如果一个社会的中产阶级占据主流,富豪与穷人都是少数,社会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也称“枣核型”),那么这个社会才会安定和谐。中国目前的社会结构还是中下级阶层偏大的“洋葱头型”(也称“金字塔型”),那么与中国相比,其他国家的中产阶级又具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特点呢?让我们看看几个典型的国家。

英国

说到中产阶级,首先提到的国家就应该是英国,现代意义上的中产阶级的发源地就在英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英国首先进行了迈入现代化的工业革命,使得符合现代化要求的社会分工不断细化,伴随着技术的进步,一些从事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人们逐渐成为了新兴的中产阶级。其实,以英国和法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的中产阶级具有比较多的相似性,可以算作同一种中产阶级类型。首先,西欧具有悠久的历史,特有的文化气息造就了高贵典雅的绅士淑女之风,虽然历经几百年的沧桑变化,现代中产阶级却依旧秉承着传统绅士和淑女的生活品味。他们十分注意自己的着装,在不同场合必须穿戴合适的服饰;讲究自身的个人卫生,因为这体现了一种涵养;另外,在说话、语气、手势、坐姿等诸多细节上他们也特别在意,尽量以一种高贵品味来要求自己。这并不是作秀,而是西欧人以传统为荣,喜欢具有艺术和文化内涵的生活方式。第二,在西欧国家,中产阶级主要都是依靠自身的努力而获得了相应的社会地位,所以,在他们的阶层认同里,是否具有较高的受教育水平和工作能力非常重要。因此,较高的教育是对西欧中产阶级定义时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这种重视程度在法国尤甚。西欧各国的贫富差距不是特别明显,人们在进行阶层划分时,并不特别看重财富标准,而较为重视刚才所提到的生活品味和教育水平。所以,综合来看,西欧的中产阶级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并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和巨额的财富收入,但是他们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和较高的素质在社会阶层中占据中间位置。这部分人的比例占据了全民的大多数,换句话说,在西欧,他们其实就是普普通通的人,生活在你的身边,过着平凡的日子。

北欧

所谓北欧,主要是指瑞典、挪威、芬兰、丹麦、冰岛这五个国家。提到北欧,最先映入大家脑海的就是高福利与高税收,这样的国情也造就了与其他地区差异明显的北欧中产阶级。北欧中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地位模糊,不固定,因为北欧贫富差距比较小,社会上无论是上层与中层,还是中层与下层,阶层之间的界限都不是特别明显。在生活方式方面,北欧中产阶级不同于其他欧美国家的中产阶级,他们提倡认真工作,适度消费,这倒是与我国老百姓的消费观有异曲同工之处。因为北欧国家民众大多为清教徒,他们从工作到日常休闲生活都遵循着清教的伦理,抑制自己过于膨胀的欲望,不贪恋享乐,将认真工作作为救赎自身的唯一出路。所以,作为北欧社会阶层的代表,中产阶级在过着舒适生活的同时注重收支平衡,不会一味地超前消费。另外,中问层结构较为稳定,这主要归功于高税收高福利的国家政策。在这样的国家政策下运行的北欧国家,有效控制了贫富差距扩大的可能性,使得大多数人都能够处于社会的中间层;在北欧国家里,占人口比例最高的社会阶层是中产阶级,以瑞典为例,该国中产阶级的比重约占55%,是世界上中产阶级所占比重最大的国家之一。最后,北欧的中产阶级有一定的社团主义倾向,他们愿意依据某些相同的属性或者爱好结成社团或组织,为个体自身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据调查,大多数属于中产阶级的人们愿意以专业教育作为建立社团的标准,诸如专门由外科医生组建的社团,仅供大学教授交流、活动的社团等等。

美国

在美国,人们一般把年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但低于10万美元的家庭归入中产阶级一类。但是,仅仅依据收入还不能充分定义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状况,因为如果一个高层管理人员的家里有很多孩子,而且只有一个劳动力在工作的话,那么,也许这个家庭的日子还没有只有一两个孩子的低层中产阶级家庭好过。所以,美国学术界更喜欢用职业来对美国中产阶级进行描述,中产阶级家庭的比例约占美国家庭总数的45%~49%,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上层中产阶级,主要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各类专业人士,如医生、大学教授、高级工程师和职业经理人等等;另一类是下层中产阶级,主要是掌握一定技术的工人群体和低层管理人员等等。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美国中产阶级既是社会的主要群体,又代表了一种主流的生活方武。他们的生活,以享受型的高消费著称。如果以住房条件、大宗家电等耐用消费品作为标准来衡量的话,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在世界各国中产阶级中是最高的。对于美国人而言,一直有三大生活难题伴随着他们的一生:买房、供子女上大学、过体面的退休生活。然而,近年来,由于国家经济疲软,贫富差距扩大,中产阶级内部应对生活难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所以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分化。拥有较高收入和较高职业声望的中产阶级上层依旧保持他们的生活方武,有的人甚至跻身社会上层阶级;由于失业而又负债累累的中产阶级下层则不得不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渐渐向中下层、下层阶级流动。所以,现在美国的许多地方,中产阶级日趋明显地分化,他们作为主流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代表的地位正在被动摇。另外,由于美国的种族问题比较复杂,白人地位普遍高于其他种族,因此,大致来说,白人占据了中产阶级的大多数,而绝大多数黑种人依旧沦落在社会的底层。

韩国与日本

韩国的中产阶级与欧美的中产阶级实际上存在着比较大的区别。总体来说,韩国中产阶级的主要特征是他们同时具有传统的观念和现代化的气息,这二者共同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与工作。韩国自古受到了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等级观念、 “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一直延续到现在,所以,韩国人非常重视教育,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向更高的社会位置流动。因此,中产阶级就是这样的一群人――凭借自身的能力获得较高的学历文凭,进而获得当前的社会地位。与此同时,在进入近现代社会以后,韩国又是一个积极融入到世界全球化中的国家。上层阶级现代的、优越的生活条件不断刺激着韩国中产阶级的眼

球,再加之自古延续至今的与上层阶级之间界限分明的等级观念,使得他们不断地想追求与上层阶级相同或者相类似的生活,所以,也带来了一种说法――“韩国的中产阶级比美国的中产阶级更像上层阶级”。美国中产阶级并不是在一直模仿本国上层阶级,而是享受自己阶层所拥有的生活方式,在能力所允许的范围之内享受生活,而韩国的中产阶级则是尽量将自己的品味、生活、消费等各方面与上层阶级靠近,整个社会对于上层的生活礼仪、品味格调等趋之若鹜,这使得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成为韩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韩国中产阶级提倡一种炫耀式的生活方式,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下层阶级区别开来,并且从各个角度积极向上层阶级看齐。

同为东亚国家的日本,也长期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但是,由于日本的国情与韩国差异较大,所以日本的中产阶级与韩国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从明治维新的近现代社会以来,日本一直积极主动地依靠本国的国力自主地发展,其发展进程基本稳定,中产阶级的数量也逐步攀升,长期占据了阶层的大多数;而韩国长期是作为殖民地在夹缝中成长,其经济发展状况不如日本稳定,近现代的中产阶级出现的时期较日本晚,人数比例也少了许多。所以,很多人认为,日本依靠本国优越的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使得社会阶层的分布非常合理,从上等阶层到下等阶层,是一个标准的“橄榄型”社会结构,一项对日本民众主观阶层意识的调查显示,认为自己是中间阶层的日本人几乎占80%~90%。日本健康成熟的社会阶层结构一直都是很多国家向往和学习的楷模,然而近些年,日本社会的阶层结构发生了一些比较明显的变化,中产阶级的人数渐渐减少,打破了原来稳定健康的社会阶层结构。依据日本学者的说法,叫做“中产阶级下流化”。由于近年日本经济大环境不景气,贫富差距扩大,中层阶级与上层阶级之间的个人收入、学历、生活需求等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很多中间阶层的人们正在向下层流动。而且,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了“下流”大军的主力,他们的弱势不仅仅体现在收入方面,更在于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热情、学习意愿等方面,或者说他们是对人生热情和希望的全盘低下。关于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这是日本社会阶层结构发展的一个阶段。日本社会的中等阶层人数占据了大多数,社会结构比较稳定,但是太过于稳定的社会使得中产阶级认为自己没有多少机会再跻身上层,同时也不会沦落到下层,于是就在自己所属的阶层位置上享受生活,逐渐放弃了不懈奋斗理念,这仿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努力向上攀登,自然而然就会向下流动。第二,日本贫富差距的显现,使得收入开始两级分化,学习机会以及学习能力等诸多不平等出现,阶层界限变得越发明显,阶层之间的理解与沟通性越来越差,社会阶层形成了固定化的倾向,下层很难向上进行阶层流动,丧失了向上流动的希望,也就只能掉落到向下流动的大潮流中。所以,日本现在的社会阶层结构模式已经变成两头小,下半身大的形状――重心向下滑落,中产阶级“下流化”。

虽然不同国家的中产阶级具有不同的特征,但是,中产阶级的崛起和蓬勃发展是全世界的发展潮流。中产阶级的扩张体现了一个社会较高的开放程度,也体现了社会流动渠道的畅通。(文章代码:101226)

上一篇:世界杯赛话草坪 下一篇:“天坑”是如何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