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汉语水平考试真题文本的对比研究

时间:2022-10-24 10:53:54

新汉语水平考试真题文本的对比研究

摘 要: 通过对新老HSK试题文本的对比研究,作者发现新HSK试题在文本选取方面遵循了国家对外文化推广战略的编写原则,丰富地展现了中国价值观的各个层面。应考的外国留学生除了在语言方面要做好准备以外,还要了解并熟悉中国价值观的内涵。

关键词: 新汉语水平考试 文本特征 中国价值观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新汉语水平考试自2010年正式推出至今已有3年多的时间,截至2013年10月真题已积累到了35套,逐渐形成了稳定、成熟的出题思路和价值取向。和老HSK试题相比,新汉语水平考试试题在文本选取方面有较大的突破和创新。这些突破和创新进一步验证了国家对外文化推广战略的稳步实施。为了从微观层面把握这些变化,也为了让广大外国留学生更好地适应这种变化,本文选取新老两种HSK真题的文本进行对比研究,以期得出经过实证的结论。

二、研究的范围和方法

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是老HSK初、中等真题和相对应的新HSK五级真题中有相同题型的文本。前者具体指的是2007年公开出版发行的《汉语水平考试(HSK)真题集(初、中等)》中所包含的五套真题,编号从M07C10H到M07C14H;后者具体指的是分别于2010年和2012年公开出版发行的两本《新汉语水平考试真题集(HSK五级)》中所包含的十套真题,编号分别从H51001到H51005,从H51113到H51117,以及汉语考试服务网()可公开下载的2013年的六套真题,编号从H51327到H51333(缺H51331)。

上述新老HSK真题的题型不尽相同,因此我们选取其中有相同题型的部分。为了研究的便利和可靠,文本需要有一定的长度,至少要达到一个自然段,有较完整的含义,因此我们剔除了相同题型中文本过短的试题,例如听力中男、女两人的简短对话,同时也剔除了其中重复的试题,最后留下了三个符合上述要求的题型,其对应的关系和试题数量如下:

文本特征的选取是研究的关键一步。每个文本都可以用众多不同平面的标准进行标记,其中能形成明显对比差异的标记才是值得选取的文本特征。在对文本进行大量试读的过程中,阅读者可以对文本特征形成初步的印象,然后选取相关的标准进行统计,验证这种主观印象的事实依据。就上述新老HSK相关题型的文本而言,我们初步选取了以下有待实证的文本特征:文体差异;故事情节;教育意义;智慧;趣味。

具体而言,文本可粗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四类。故事情节只需标记“有”或者“无”两种状态。有些记叙文虽有叙述部分,但属于笼统的概括,或类似于记流水账,没有明显的情节,“故事情节”仍然标记为“无”,而有些议论文包含带有故事情节的实例,因此可标记为“有”。“教育意义”和“人生智慧”在标记时的差异在于前者往往是从失败、挫折中得到的某种常识,而后者是超出常识的成功经验和策略。后者显然高于前者。有文本描述了从失败到成功的变化过程,既有教育意义,又体现了某种智慧。趣味的标记一般属于幽默笑话类文本的特征。

三、新老HSK试题的整体对比

以上述5类文本特征对老HSK试题的69套文本和新HSK试题的228套文本进行标记,然后做一个百分比统计,对比后我们发现所选取的五类文本特征的确存在明显差异。

新HSK试题文本中的记叙文比例达到59.2%,明显高于老HSK的30.4%,相应的说明文比例从老HSK的40.6%大幅缩减至新HSK的17.1%。与此相关联的变化,新HSK带有故事情节的文本比例达到了64.5%,大大高于老HSK的24.6%,两者的差异度甚至超过了前面记叙文比例之间的差异。需要说明的是,老HSK带有故事情节的文本比例低于记叙文的比例,这说明有一部分记叙文也缺乏故事情节,而其他文体中带有故事情节的可能性则更低;与此相反,新HSK带有故事情节的文本比例超过了记叙文的比例。具体而言,不仅记叙文中带有故事情节的文本比例高达91.8%,而且议论文中带有故事情节的文本比例也达到了52%。记叙文和故事情节这两项比例说明了文本的可读性和生动性。新HSK试题文本在这两项指标上明显高于老HSK,可以看出前者在文本筛选上明显倾向于选择生动可读的文本,尽量控制文本难度,大幅减少单纯说教和泛泛叙述的文本数量。

另外一个明显的差异体现在新HSK试题文本中富有教育意义和人生智慧的文本比例大大高于老HSK。前者分别达到54.4%和36.8%,而后者只有13%和14.5%。这两项指标包含了两个方面的解读。一方面说明了文本的聚焦度。有教育意义和人生智慧的文本往往可以用一句简洁的话把整个文本的意义概括出来,其聚焦度很高。缺乏这两项指标的文本则意义松散或不明显,很难精炼地概括。聚焦度高的文本有利于考生整体理解和记忆,试题会倾向于检测考生对文本整体的理解,不纠缠于细节。另一方面说明了文本的价值取向。教育意义和人生智慧不同于一般的论点,它们往往有较强的价值取向,乃至会体现出国家或民族的特点,使语言附上了很强的文化功能,特别是那些有中国历史渊源的文本如成语、寓言、传统故事等。这在汉语国际推广中有很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我们看到在新HSK的记叙文中,成语、寓言、传统故事的比例达到了20.7%,与此相对应的是老HSK的记叙文中,这三者的比例为零。

第三个差异是文本的趣味性。老HSK试题中带有趣味性的幽默、笑话类文本只占1.4%,而新HSK试题在这方面提升到了5.7%。从相对比例上来说,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绝对比例还是偏低。对照上述带有教育意义、人生智慧的文本的高比例,我们可以看到新HSK试题文本总体表现得理性、冷静有余,而感性、快乐不足。考生在做题时能体验到文本带来的沉重感。我们推测这主要是因为文本的趣味性很难兼顾到价值取向,而后者肩负着汉语国际推广的重要任务,是文本取舍的首选标准。

总之,上述第二方面带有“教育意义”和“人生智慧”特征的文本大幅增加是新HSK文本相对老HSK的最重要的突破。这证明了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的实施正在稳步推进。第一方面(生动易读性)和第三方面(趣味性)的提高完全是为第二方面服务的。

四、新HSK试题的发展对比

新HSK试题文本在这三年多的发展过程中呈现了一些有趣的变化。我们把上述已做好各类标记的试题文本根据不同的年份分成2010年、2011年、2013年三组进行对比。

首先有两个细微的但也很重要的变化。一个是试题的重复率问题。在2010年组有五套文本重复,在2011年组有两套重复,而到了2013年组没有出现重复。另一个是听力文本的题型变化。在2010年组的第1套试题的听力部分有过两题长对话,而在之后的15套试题中再也没有出现过长对话的题型。以上两点都说明了新HSK试题的编写思路逐渐变得成熟、稳定,编写原则已基本确立。不管具体原因如何,避免试题重复和摒弃长对话题型已成为编写原则的一部分。

其次,这三组文本的变化趋势出现了“逆流”现象。在从老HSK向新HSK的发展过程中,记叙文和故事情节、教育意义和人生智慧、趣味性这三组特征是大幅度提高的。然而对比新HSK的这三组文本,以上三组特征出现了局部相反的变化。记叙文比例和趣味性比例从2010年到2013年是逐渐下降的;故事情节比例在2011年达到最高,2013年最低;教育意义、人生智慧的比例也是2011年最高,而2013年次高。总体来说,并没有出现像老HSK过渡到新HSK时那样明显的变化趋势。原因何在?我们仔细分析文本后发现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符合试题编写原则的文本资源正在枯竭。各项指标在2011年达到顶峰后开始逐步下降。以成语故事为例,尽管词典里的成语数量庞大,但常用的且有明显故事情节、体现教育意义或者人生智慧的成语数量并不多。各类成语故事书籍所收集的此类成语一般都在200个以下。若要严格遵守试题不重复的编写原则,则此类成语素材早晚会用完。毕竟富有教育意义或人生智慧、且家喻户晓的国产故事还是有限的。当我们看到试题中逐渐出现非国产的或者不太熟悉的教育类、智慧类故事时,也可以理解试题编写者的难处。

最后,尽管各类指标的绝对比例有下降的趋势,但有一个相对指标是明显上升的。这就是记叙文或有故事情节的文本中带有教育意义或人生智慧的文本比例是逐渐上升的。通俗点说就是尽管记叙文的比例没有进一步提高,但所找到的记叙文带有教育意义或人生智慧的比例是增加的。这说明试题编写者是在目的性很强的编写原则指导下搜寻文本,并为之做出很大的努力。客观上文本资源的枯竭造成了实际指标的徘徊不前,但总体而言,已大大超越了老HSK试题的同类指标。

五、结语

新HSK试题在编写过程中遵循了符合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的编写原则,努力用富有教育意义或者人生智慧、带有正能量的中国故事影响各国考生,宣传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在对考生做考前培训时仅仅解决语言层面的问题是不够的,还要有针对性地让考生熟悉中国价值观的各个层面,以免考生在应考时对文本理解出现偏差。此外,考虑到新HSK较高的出题频度和体现中国价值观之文本的有限性,我们对在汉语国际推广战略指导下的新HSK试题的可持续发展表示担忧。

参考文献:

[1]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HSK)真题集(初、中等)[M].语文出版社,2007.12.

[2]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新汉语水平考试真题集(HSK五级)[M].华语教学出版社,2010.

[3]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新汉语水平考试真题集(HSK五级)[M].商务印书馆,2012.

上一篇:创设教学情境,体现新课改理念 下一篇:中等职校《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