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谨防目标偏离

时间:2022-07-31 04:39:57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谨防目标偏离

摘 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的目标确定,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应以培养阅读能力为主,宜细、实、小、一目了然,切忌大、宽、泛,含含糊糊。领悟课文含义是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的关键。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小学语文课程追求的总目标。语文课程目标可以精练为:写一手漂亮的字,有一副好口才,做一篇好文章。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素养 目标偏离 泛滥

语文新课程目标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小学语文课程追求的总目标。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段篇的积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等内容。语文课程目标可以精练为三个特质目标:写一手漂亮的字,有一副好口才,做一篇好文章。如教学三年级的《荷花》一课时,可以提出这样的教学目标:1.识字学词,读准生字的字音,了解词义,正确书写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用朗读表达对荷花的喜爱感情。3.从感悟作家笔下荷花的特点,抓住特点,展开想象。教学目标定位,就是确定课堂训练目标,这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正是在这个目标上,许多教师表现得无所适从,拿到一篇课文,很少会有老师琢磨并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的目标确定,尤其是高年级,应该以培养阅读能力为主,宜细、实、小、一目了然,切忌大、宽、泛,含含糊糊。语文教学目标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目标大而空,徒有好看的外表,根本无法真正落实;另一个就是目标多而杂,看似面面俱到,实则头绪纷乱,主次不清。

让学生学会哪些语文知识,掌握哪些语文能力,获得怎样的情感体验,培养怎样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包含各种各样、可教可学的知识,有语文的字、词、句、篇、章,还有非语文的自然、科学、社会、政治、经济等学科的纷杂的信息,这其中任何一点如若触动教师的神经,都会扩散开来,难免会脱离语文的本身,“荒了自家的地,肥了他人的田”。那么课堂教学目标的偏离现象有哪些呢?

一、表演泛滥之目标偏离

语文教学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就是文字的认知与积累和文本的理解与表达。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即兴表演,是促进其全身心感受课文的有效手段。在表演中,学生可以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体态语言,还可以动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形成学科间的联动整合,可谓一举多得。那么,是不是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了表演,学生就能提高阅读质量、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呢?

如在教学《嫦娥奔月》这篇课文时,教学目标是感受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嫦娥与逢蒙的“周旋”反映的正是嫦娥的机智,每每看到很多老师让学生表演这段“周旋”时都是哄笑声不断,学生最终也不能说出词语的真正意思,反而游离了初定的教学目标。这种无效的闹剧式的表演不但没能帮助学生理解“周旋”的意思,反而破坏了整堂课的感情基调。

二、补充泛滥之目标偏离

《月光启蒙》是作者孙友田回忆儿时母亲在夏夜的月光的沐浴下给自己唱歌谣、猜谜语、讲故事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也充分表现了自己感恩母亲的情怀。课文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浓郁的亲情,有利于引导培养学生感激、感恩的情感。本文的童谣优美动听,通过学习,学生能认识到我国民间文学的丰富博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教材的教学任务基本完成后,许多老师选用幻灯片出示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记忆的文段。再通过老师感情充沛地朗读将学生带入母亲失忆这个残酷的现实中,学生的眼泪哗哗流淌,让课堂一下子陷入了无尽的悲痛之中。是呀,这是多么感人的场景呀!可静心一想:教材中编者为什么没有选择这几段文字?那是因为编者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感受母爱的温馨美好,而不是感受悲痛之情。

三、高效泛滥之目标偏离

欲速则不达。求多未必能求实,求多未必能有效,结果可能相反,贪多嚼不烂,让学生学会哪些语文知识,掌握哪些语文能力,获得怎样的情感体验,培养怎样的语文学习习惯等,教师应了然于胸。这样的目标设计基于课程标准,基于具体文本。如教学苏教版课文《天安门广场》,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都不是核心目标,只能是相关目标。核心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在面对像天安门这样宏大景观时如何观察、如何表达。

随着新课程改革走向纵深阶段,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在教学中“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自然科学课、常识课、文学课、人文教育课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立足于“语文”,那种远离文本、脱离语言、流于形式的课堂是要不得的。

一位教师设计的《树真好》一课的教学目标:1.能运用简单的比喻与拟人手法描述对树的观察;2.能运用课文中的句型,模仿短篇儿童诗的叙写;3.能让孩子认识以树为中心的自然界互动关系。这充分体现了语言训练的目标精神,既简练又明了,他抓住了语文实践性很强的特征,重视对语言的理解、揣摩,更注重对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将语文实践和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领悟课文是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的关键。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都是单元式编排体系,只要我们深钻教材,联系单元和整册教材,就不难确定其教学目标。课文不同于其他书籍中的文章,不是用来娱乐休闲看看而已的,它是编者按照课程标准要求选入教材,用来实现课程目标的凭借。课文的语言、文章内容、篇章结构、感情基调及它所在的学段甚至在哪一个单元的位置,都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定位。有的文章人文性强一些,有的工具性强一些,其教学目标的侧重点不一样。有时一首古诗虽同时入选小学、中学甚至大学教材,但它处于不同的学段就会担负不同的使命。把握课文特点是定位课堂目标和落实课程目标的关键。

由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尤其是阅读课,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为主。让课堂目标紧扣年段目标,紧扣体裁特点,紧扣文章思路,紧扣写作特色。课堂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准确,是有没有领悟阶段目标的直接体现,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q

上一篇:思维训练应纳入语文课程体系 下一篇:从电子工程师资格认证看高校电子类专业实践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