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教学有感

时间:2022-10-24 10:44:10

朗读教学有感

摘 要: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朗诵水平作用很大。自实施新课标以来,朗读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已被当做一个重要课题。文章认为,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确定初读课文的感情基调;二是从品味语言入手,引导学生带着感受不断读好;三是从教师的指导意识入手,突出“读字当头”的理念;四是加大朗读训练的力度。抓好这四个环节,学生的朗读水平会迅速得到提升。

关键词: 小学朗读教学 朗读指导 指导方法

朗读是一件既有意义又愉快的事情,是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尤其是在讲求积累、感悟的语文教学阶段,更是不可或缺的形式。对学生来说,由朗读水平的高低能看出他的语文表现力如何,同时朗读能力标志着他的文学修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的高低。

但是,我们有时在上课指导朗读时,只注意了学生的朗读次数,往往缺乏具体指导的用语,使朗读停留在表面上,学生读来无趣,像念经似的,不能达到语文新课标要求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指导朗读的。

一、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确定初读课文的感情基调

唱歌会根据内容先定调子。朗读也不例外,每次学课文时,我都要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确定读课文的感情基调。如,《花木兰》一课中,有这样一个片断:“她想:父亲年老多病,无法出征。弟弟年幼,还不到当兵的年龄。”我问学生:这段描写了花木兰怎样的心情?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出:着急,忧愁,难过……

我问学生:你们在平时有没有碰到过着急烦恼的事?学生纷纷回答:“有。”我进一步追问学生:当你着急烦恼时心情怎样?说话的语调会怎样?学生会结合生活实际经验,各抒己见:不高兴,脸上没有愉快的表情,说话声音低低的,提不起精神,心里七上八下的,还会叹气……

我说:“好,就请大家带着这种烦恼的心情朗读全文。”这样,读课文的基调就定准了。即使课文中写的人或事离自己的生活较远,学生也可以借助生活经历中类似的感情经验去感受,读出感情。

二、从品味语言入手,引导学生带着感受不断读好

注重朗读细节指导环节,给学生反复朗读语句的机会,一遍一遍地指导,每次在原有基础上提出新要求,直至进步为止,使朗读达到最佳效果。比如,《花木兰》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花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前线。”

让学生体会出花木兰从军路途的艰辛并不困难,但当我要求他们带着感受朗读时,却全是一个调子,不能充分流露句子感情。我说:“这样的读和理解没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文中‘披、跨、渡、过’这几个动词既体现了花木兰比较刚性的性格,又反映了她从军的艰辛,语速要有节奏感。“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开始认真练习。为了淋漓尽致地表达,我让学生在桌上模拟骏马奔驰的节奏,老师带动,范读引路,使朗读达到高潮。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师生朗读中,结束了这一片段的处理。

三、从教师的指导意识入手,突出“读字当头”的理念

我在实践中,经常在学生研读文本语言的同时,把学习目标落实在朗读上。我总结了许多成功的有关朗读指导语的范例,通过引导点拨,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提高了朗读质量。如:“谁愿意用自己的朗读让大家明白课文的意思?”“你不但朗读的技巧好,而且对作者的感情体会得深刻到位。”“读书的时候一定要集中全部注意力,倾注自己的全部感情,做到除了自己和书本,旁无别人和事物。这样就会读好。来,听老师读一遍。”……课上,在学习过程中,处处能听到书声琅琅,充分体现了朗读的指导作用,使学生的朗读收效很大。

四、加大朗读训练力度

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不少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必须加大训练力度。除了在朗读课堂上讲授朗读的有关知识、技巧外,还要加大训练量、提高训练难度。与此同时,还要变换训练方法,比如举行朗读比赛,在课堂上进行朗读接力赛等。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媒体熟悉朗读技能,如电视、网络等。

总之,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教师提高教学技能,创新朗读训练方法,还要不断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李国栋.阅读教学的理论困境[J].语文教学通讯,2007(5).

[2]张金保.遵循阅读规律,提升阅读效率[J].语文教学通讯,2007(3).

[3]武永明.关于个性化阅读相关问题的思考[J].语文建设,2007(7).

[4]陈晓文.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新语文学习,2007(3).

[5]贝学问.阅读教学,蕴含生命的教学——从散文《绿》的课堂教学说开去[J].新语文学习,2007(2).

[6]孔爱玲.读书会: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J].语文建设,2007(1).

上一篇:对运用评语评价学生的几点探索 下一篇:分级式班级管理之将帅之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