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生态性学习理论设计单元学习活动

时间:2022-10-24 09:30:20

运用生态性学习理论设计单元学习活动

摘要 运用生态学习理论,以高中生物必修3“生态环境的保护”为案例,进行单元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整体性原则引导学习活动的系统设计,以适应性原则引导学习活动的实施,以多样性原则引导学习活动的评价,从而实现“自主学习,知识共享”的活动设计目标。

关键词 生态性学习 单元学习活动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20世纪以来,人们开始通过实验探索学习现象和学习机制的原理,创立各种学习理论,生态性学习理论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辩证的、整体的、开放的态度还原自然与真实的学习现象。在高中生物必修3的教学中,笔者尝试运用该理论进行单元的学习设计。

1 问题的提出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涉及内容广泛,从人口问题到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目前教材的篇幅有限,呈现的资料也略显陈旧,阐述的是人类对待生态环境的主要观点。如果仅仅围绕教材展开学习,内容空泛,学生感悟不深。众所周知,本部分内容是当今人类生存发展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对待地球家园的问题上,现已明确“不能只索取,不知保护,更不能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的正确观点,但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行动如何?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地球环境的现状如何?各个国家地球村的村民又有哪些共识并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呢?可见,环境问题时时发生在身边,而各种关于环境保护的新闻每天都通过网络、报纸向人们传播。教师又应采用何种学习方式让学生了解,进而转化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共鸣呢?

何为“生态性学习”?由于构成一个学习系统的要素多种多样且相互交叉,因此提出一种对学习整体的、生态的理解。生态性学习理论主要是以生态学为研究基础的,现代性的生态学定义是海克尔在1868年给出的,他认为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而所有的生物适应其所生存的环境,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因此,生态性学习理论是换了一种观察人类学习过程的视角,是一种追求整合、适应性的视角。生态性学习理论坚持作为主体的学习者不是消极的受制于环境中的物理刺激,而是有意义的与其学习环境交互作用。主体学习者不意味长时记忆表征知识,不是汲取、存储和再现信息的熟练信息加工者,而是共同体中的一员,强调个体与共同体在学习过程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生态学习理论视野中的学习。可理解为信息探测者的学习者通过积极主动地活动、借助有目的的反思实践,对其情景(物质及社会环境)所能提供的给养进行调试的过程。

根据该章知识所呈现的特点及本单元教学的目标,笔者拟定生态学习的理论,渗透生态学习的理念,从整体设计本单元的学习活动。

2 单元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笔者把整章书的学习作为一个单元,整体设计该单元的学习活动。

2.1 学习活动设计的理念

以生态性学习理论的指导思想作为学习活动的设计理念,让学习者处于含有真实学习任务的学习环境中,在工具、资源、其他学习者或教师的支持下,借助反思去积极解决这些真实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构建和理解知识点意义,而且可以逐渐完善主体性的自我。因此,笔者设计学习活动的载体是改变一种学习方式,以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这是生物学研究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由于本部分内容是关于地球的危机问题,有大量丰富的最新信息要比课本的丰富,可以让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并分享学习成果,激发兴趣,进而可以了解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

2.2 学习活动的目标和方式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为主题,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根据该主题进行自主查找资料,收集、整理与深入分析,在全班汇报,分享本章最新最热的相关知识,体现学习活动的目标“自主学习、知识共享”。

2.3 学习活动的步骤

整个学习活动持续两周,包括学习活动的准备、

2.3.1 学习活动的准备

首先动员学生,明确教学活动将采用的学习方式。其次教师确定学生学习的小课题,并在各班张贴“自主学习的说明”,具体内容如下:

(1)阅读课本P117-P130的内容,熟悉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针对全球性生态环境热点问题收集相关资料、整理,并做汇报。共设以下8个专题:①全球气候变化问题;②水资源短缺问题;③臭氧层破坏问题;④酸雨问题;⑤土地荒漠化问题;⑥海洋污染问题;⑦生物多样性锐减问题;⑧人口问题。全班分8个小组,每组以抽签的方式选定研究一个专题,各组自选研究组长并进行任务分工。

(3)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展现主要结果(可以多种形式展示,如小品、演讲等),报告时间为4 min

最后学生自主形成小组,抽签选定课题,推选组长并做分工安排。

2.3.2 学习活动的实施

小组成员按分工,在课余时间进行知识收集与整理,并统一安排一节网络信息课,让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及进一步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形成汇报内容提纲,并利用一节课在全班进行知识共享与交流。

2.3.3 学习活动的评价

本次评价的内容见评分表,评价方式包括自评(25%)、小组评价(25%)、组间互评(即汇报部分表现,占50%)。每位学生的评75%分结果记入期末总评成绩,占10分。

3 生态性学习理论对学习实践活动设计的启示

3.1 整体性原则对活动设计的引导作用

“一切事物与一切事物有关”是生态学重要的规律。同样用这一观点来诠释学习系统,学习由多重因素构成,如人、物、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的实体。

3.1.1 学习内容的整体性 人教版对该章的命名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具体分为两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整章内容主要阐述地球所面临的问题及我们该如何行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笔者在设计该学习活动时,学习内容的小课题源于课本又要进行适当的拓展,从整体角度去划分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在分享交流阶段,对地球所面临的问题就会有一个伞面系统的认识。最终达到学习活动的终极日标,让学生关注环境,关注环境问题的最新变化,明确责任和使命,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1.2 学习活动设计的整体性

我们对该学习活动的定位为生态性学习,因此在设计整个活动中均注意把握系统性、整体性原则。

活动过程体现整体性。该学习活动历时两周,包括准备阶段、学习交流阶段、分享评价阶段。每一阶段有明确的任务,应有序地完成。准备阶段,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的内容,进行选题、分组;学习交流阶段,主要是小组内成员根据选题的内容,利用各种工具,进行组内交流学习,形成关于课题的观点;分享评价阶段,则是组间同学的共享阶段并给予评价。

活动实施体现整体性。活动实施呈现的载体是课堂,以班级为单位,班里的学生又被分成若干小组,课代表、组长则是活动实施的统筹者。这种以群体组织形式完成的学习活动,他们会自然建立起一定的制度,分配角色,相互帮助与相互教授,借助集体的力量,根据学习过程的变化,不断调试,使学习活动系统走向有序。

3.2 适应性原则对活动实施的引导作用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之间能进行积极调试,达到适应。因此,从生态性学习理论适应原则角度看,教师应设计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该环境应做出富有弹性的变化,以适应每个处于发展中的学习者的特征。

①自主性与合作性的活动组织环境。

根据学习活动的方式,由学生自发组建小组,他们可根据学习活动的要求,选择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作为小组的成员,并进行分工,分别承担小组的工作,如资料收集、分析整理、制作PPT、汇报展示等。

②开放性和限定性的活动选题环境。

根据学习目标,设计既开放又有一定限定的选题内容,由小组以抽签的方式进行认定选题。再根据组员的不同特质,进行自主分工。

⑧个性化与共性化的活动指导环境。

根据学习任务要求,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网络实验室,为所有学生提供交流平台。此时,教师可与小组成员进行个别交流探讨,且组员内部也可针对选题做充分的探讨。

④创新与务实的活动展示环境。

在学习活动要求中,教师提倡学生用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呈现他们对课题学习的结果。在展示环节,学生的创新展示:有小品表演式,有激情朗涌式,有广告对比式,有主持互动式,当然也有传统的报告式。不管哪一种方式,都为不同特质的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要形式不是重点,关键是内容要言之有物,要有自己学习的观点与体会,有与大家探究创新的内容。

3.3 多样性原则对学习活动评价的引导作用

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可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发展,而生态性学习的多样性,则让学习者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多样性原则的指引下,多样性的课堂尊重每个学习活动参与者的身份,鼓励每个人先通过自我学习,之后在小组内对话提问、质疑、协商,形成知识学习的共同体。在共同体中相互分享各自的特长,建构新的理解,形成共同的智慧,并在更大的共同学习体中分享。因此,根据多样性原则,教师建立了多样性的学习活动评价机制。

从评价的主体看,分为自评、同组组员互评、不同组组员互评种形式。从评价的内容看,关注其在小组内承担的任务。从评价的比例看,即重视学习的过程(50%),也重视学习的结果(50%)。这些评价要求强调个人的责任,也体现共同分享,更尊重每个个体的发展。

4 生态学习理论对教学实践的反思

上面所设计的学习活动仅仅是应用学习理论设计活动的一个案例,活动设计的初衷是期望变一种教学方式。教学的落脚点不是如何教,而是让学生如何学,因此这种教的活动转变成我们前面所描述的学习活动。与传统的教师教授教材内容相比,这种方式的学习丰富了知识的内涵量,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各方面潜能.包括组织能力、合作精神、资料分析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这也是生态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学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教师只有创造性地创设适合学习者特征、合作性的共同体环境,才能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

当然,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差异使教学实践更加复杂,因此不代表所有的内容都能应用该理论进行设计,但其整体性、适应性、多样性的原则,可指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生态思维来研究教学过程的各种问题,探索尝试各种形式的教与学活动,完善学生的学习环境,构建民主化的学习共同体。

上一篇:高中生物学学习中的能量观点 下一篇:立足于生活实践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