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用药“十忌”(下)

时间:2022-10-24 08:46:34

老年人用药“十忌”(下)

6.忌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是临床常用的药物,只对细菌性感染有效,个别抗生素对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及真菌有效,对感冒等病毒性感染无效。但即使是细菌性感染,也不是所有抗生素均有效。因此,医生对抗生素要严格掌握。老年人更不要自作主张,滥用抗生素。抗生素有一定应用范围,老年人身体功能减退,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会因肾功能减退,加重心脏和肝脏负担,因此必须特别小心谨慎。忌长期用一种抗生素,因为一种抗生素长期应用,不仅容易产生抗药性,使药效降低,而且会产生对药物的依赖性甚至形成药瘾。

7.忌依赖安眠药、泻药

治疗失眠最好以非药物疗法为主,安眠药为辅。长期服用安眠药易发生头昏、头胀、步态不稳和跌跤,久用可成瘾并损害肝肾功能。老年人因入睡时间延长,熟睡时间缩短,极易早醒,是正常生理现象,不必焦虑。只有在精神紧张、气候变化、疾病因素等严重影响睡眠时,才可服用安眠药。

便秘也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食物过于精细、粗纤维较少,进食、进水减少,生理上肠蠕动缓慢、直肠肌肉萎缩、张力减退,或因精神紧张、疾病等因素致使粪便在肠道内产生硬结、停留时间较长等。对此,应当调整膳食,加强锻炼,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以改善症状。服泻药解决便秘问题一时有效,但不可长期应用,因为泻药可使脂溶性维生素溶于其中而排出,造成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缺乏。必要时可应用开塞露等药物治疗,以减轻病人痛苦。

8.忌滥用解热镇痛药

老年人因骨关节的退行性病变,易患腰腿痛、背痛、关节痛,长期服用解热镇痛类药物去痛片、消炎痛等害多利少,不宜提倡。如果老年人对解热镇痛药用量大,或用药时间间隔过短,病人可因大量出汗而引起虚脱。去痛片可引起粒细胞减少,肾损害、血红蛋白变性和严重过敏反应;消炎痛有时可引起胃肠出血及锥体外系病变等毒副反应,必须引起注意。

9.忌擅自停药

老年慢性病患者必须遵医嘱用药,切勿“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感觉不适才吃药,稍微好转就停药,使药物治疗断断续续,造成病情反复,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例如高血压患者,擅自停药很容易导致病情反复,加重病情。有些患者原有的头晕、头痛等症状减轻或消失,就自行停药。实际上高血压并未彻底好转,逐渐会造成血管硬化,全身各个脏器都会受损。又如糖尿病患者,擅自停药会引起血糖骤然升高,产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甚至昏迷,危及生命。有的药物有其严格的使用时间和剂量要求,如治疗心绞痛、高血压的药物美托洛尔,骤然停药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室性心动过速,长期用该药者撤药时,用量要递减,至少要经过3天,一般需2周。

10.忌用药方法不当

老年人应选择简便、有效的给药途径。口服给药是一种简便、安全的给药方法,应尽量采用。急性疾患可选择肌肉注射、舌下含服、雾化吸入等给药途径。应根据老年人的特点选择剂型与包装,必要时给予适当指导或监督。有的老年患者为了图省事,吃药片不用温开水送服,而是用唾液强迫吞咽。这样很容易使药片停留在食管与气管狭窄的交叉处,不但影响疗效,而且有的药品会刺激食管黏膜,损伤食管;有时甚至会使药片误入气管,发生生命危险。又如躺着或半躺着服药,要喝大量水,药片或药丸只有一部分进入胃里,一部分则在食管中溶解。这样不但影响药效发挥,而且会刺激食管,或误入气管引起呛咳的可能,产生不良后果。因此,服药时最好是站立或坐位,用少量水送服。服用胶囊时不要剥开服用,尤其是缓释胶囊和肠溶性胶囊。因为其中的药物对胃有较大刺激性,且不易吸收。服药不要用茶水冲服,因为茶水含有咖啡因、鞣酸等物质,有可能与药物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所以,还是用温热白开水送服为好。

上一篇:Thomas Pheasant,经典的脱变 下一篇:黄豆渣敷治褥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