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中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力度,保障学生良好就业

时间:2022-10-24 08:06:47

加大中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力度,保障学生良好就业

摘要:目前,中职生的职业道德问题已严重地影响到企业对中职院校和学生的评价,成为制约中职院校、学生发展的绊脚石。提升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改善这一现状,势在必行。

关键字:中职院校;用人单位;职业道德

Abstract: at present,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ethics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enterprise to vocational schools and students' evaluation, and constrains vocational schools, students' development of stumbling blocks.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literacy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improve the current situation, imperative.

Key word: vocational schools; The employing unit; Professional ethics

中图分类号: B82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职院校的毕业生是否是合格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不是由学校所强调的高就业率所决定,而是由用人单位评定。近来,在对80多家用人单位走访调查中发现,中职学生的技能水平普遍受用人单位认可,但所表现出来的职业道德素养却与用人单位要求相距甚远。部分中职学生虽有较强专业能力,但存在缺乏吃苦精神、片面讲求高待遇、企业忠诚度弱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用人单位对中职学生的评价,同时也制约着学生、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为把这些学生培养成为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增强中职院校的市场竞争力,加强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缺乏原因分析

1.中职院校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中职院校培养的是各类一线专业技能型人才。很多中职院校为使学生一步入就业岗位就能胜任相关的工作,往往特别重视学生的专业理论课和技能课的学习,而轻视了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力度。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不能贯穿学校教育始终,且所配备教师大多是非专职职业道德教师。由于这些教师本身就缺乏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深入研究,因此在授课时缺乏针对性,引不起学生的关注,导致学生无法及时了解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的道德规范及具体要求。

2.家庭因素影响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老师”,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是学生形成一定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基础。但是,目前社会家庭结构的变化从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家庭的教育功能,尤其弱化了对子女道德品质的教育。过分溺爱,管教过严,放任不管等教育方法,使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到影响,形成傲慢,任性、缺乏责任感和不尊重他人等不良的人格特征。在一定条件下,这些不良的特征就会表现在行为习惯上,如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不肯吃苦,不关心集体,责任心、适应能力较差等,影响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

3.学生自我提升职业道德意识薄弱

中职院校的学生,大都是升学考试的不成功者。部分学生,除文化课程的不足外,更多的是表现在日常行为不规范上。由于上课迟到、旷课、课堂纪律差等问题,在初中时已经受过老师的各种各样的“教育”,讲道理、批评、处罚等措施对他们来说早已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久而久之,他们对约束自己行为的校规、校纪及职业道德教育产生了抵触心理,从而弱化了学生自我提升职业道德的意识。

4.社会的不良现象影响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评价标准

中职院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处于15-18岁这一年龄段,他们辨别是非,抵抗不良诱惑的能力相对较差,对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和不良风气难以正确对待。 “读书无用论”的滥调,“拜金主义”思潮的蔓延,“、走后门、拉关系、行贿受贿”等不正之风的影响,使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难以准确定位。以致在学习上没有动力,行为上没有准则。

二、解决的措施

我认为,职业教育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职业学校工作的重点。学生只有先成人,才会成才,如果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出了问题,那成才也就无从谈起。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价值观,为学生良好就业打下基础。如何提高中职生的职业道德,我认为可行的措施如下:

1.从校园生活细微处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细节决定成败,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所以,从校园生活的细微处入手,加强道德教育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学校要把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行为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来抓,要严格学校各项纪律,强化中职学生纪律意识和规则意识;督促学生从自己身边的日常小事做起,严格自律,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处理并妥善解决身边的日常小事,逐渐达到道德素养提升由强制到自觉的转变。只有在这个基础上,职业道德教育才能得以扎实的开展并收到实效。

2.将职业道德教育贯彻专业教学全过程

职业院校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否胜任相关工作,不仅要看专业常识和技能水平,更要看其对待工作的立场和责任心。作为职业院校的教育工作者,要清楚地认识到,学校专业课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观念塑造,信念与追求培养的重要渠道。我们应充分利用好这一途径,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正确地引导、启迪、教育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要主动研究本专业的职业伦理规范,将本专业的职业道德行为准则反映在专业教学计划中,融入相关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能培养出企业所需的高技能、高素质的一线工人。

3.改善职业道德相关课程授课模式,实施情境化教学

受中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大多职业院校在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方面,还是一贯偏重职业道德理论知识的传授。由于缺少互动性和针对性,学生上课觉得枯燥无味,从而失去对职业道德相关课程学习的兴趣,造成职业道德教育的低效化。要在职业道德教育上有所突破,有所收获,就必须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

我认为,实施预设情景教学法是解决这一状况的有效途径,职业道德教师应通过活动情景预设,把职业道德规范内容结合典型案例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将抽象的职业道德理论与具体情景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体验、反思,从中深切领悟怎样在实际工作中遵循职业道德准则,作出符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而不是仅仅作为“旁观者”对他人之事进行简单评判。

4.加强工学交替,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工学交替,从某种意义上可认为是学生的试就业。这一过程不仅能使学生尽快将所学专业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实现在学习期间与企业、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而且能使他们了解企业实际的服务运作状况,熟悉行业服务的基本环节,实际体会企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另外,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工作管理制度,也可以让学生明确在工作岗位上,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认识到自己一举一动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所负担的责任。这样,有利于学生规范行为,学会服从管理,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目的。

三、结语

培养“德技双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是社会赋予中职院校的一项重任。只有在强化学生技能训练的同时加强和改进学生职业道德道德教育,才能使中等职业教育发挥出其强大的社会作用,培养出企业所认可的一线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王秀珍;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N];白银日报;2008年

[3] 赵东花.从家教切入 做好中职学生道德教育.中国家庭教育,2009.7

[4]郭芸芸.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企业新型用工人才[J].企业研究,2012.1

上一篇:《旧约―创世纪》与《新约―马可福音》关于神... 下一篇:基于节地型住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