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参与式设计模式下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实践研究及启示

时间:2022-10-24 07:59:16

用户参与式设计模式下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实践研究及启示

〔摘要〕图书馆用户作为多角色共同体,其需求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而图书馆的用户参与式设计活动,则有助于真正实现图书馆服务的个性化与多元化,推动图书馆服务的变革创新。基于文献调研,探索了PD理论的内涵以及其与UCD理论的共同点和差异性,将图书馆用户参与式设计的主要内容归纳为空间、服务两大方面,并总结了用户参与式设计的方法。通过对美国高校图书馆在用户参与式设计实践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图书馆界开展用户参与式设计活动提供思路与借鉴。

〔关键词〕用户参与式设计;美国;高校图书馆;空间设计;实践研究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08.010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6)08-0055-06

〔Abstract〕As a multi-roles community,the demands of library users are considerable complexity and uncertainty,and the activities of participatory design in library could help to realize the personalization and diversity of library services,and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of library services.Based on literature research,this paper explored the meaning of PD theory and it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with UCD theory,and summarized the main contents of participatory design in library in two aspects,such as the space design and the service design,then introduced the methods of participatory design.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initial results achieved by American university library in participatory design practice,in order to provide ideas and reference for the domestic library to carry out the participatory design activities.

〔Key words〕participatory design;American;university library;space design;practical research

用户参与式设计(Participatory Design,简称PD)是近年在北美和北欧新兴起的一种设计模式,适用于各个工作场所中技术,空间,服务和资源的设计[1]。这一设计模式的兴起,为图书馆服务的变革创新注入了新能量。吴建中先生在其著作《转型与超越 : 无所不在的图书馆》中指出:现今图书馆正处在从旧范式向新范式过渡的探索阶段,人、资源、空间作为图书馆三要素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用户)在图书馆服务创新工作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2]。对于图书馆而言,用户不仅是图书馆服务的使用者,还可以是图书馆资源的生产者、图书馆服务设计的合作者、图书馆服务效果的评价者。因此,用户作为多角色共同体,能够全方位的感知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将PD理论引入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有助于推动新时代图书馆的空间战略改造以及转型升级。

事实上,国外图书馆界已经应用用户参与式设计理论进行了丰富的实践活动。美国图书与情报资源理事会(Council o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简称CLIR)分别于2011年9月及2013年6月召开了两次高校图书馆参与式设计研讨会,经统计,共有超过250位来自美国各地的95所高校及文化机构的代表人员参加了CLIR举办的这两场研讨会[3]。在此基础上,CLIR于2014年2月了高校图书馆参与式设计报告,详细介绍了美国8所高校图书馆在用户参与式设计方面的实践成果。而国内图书馆界目前关于用户参与式设计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相应的实践活动还亟待丰富。探析PD理论的发展脉络,总结PD模式下图书馆管理设计的主要内容及方法,并对美国高校图书馆用户参与式设计的实践进行研究分析,有助于为我国图书馆界的用户参与式设计活动提供思路与借鉴。

1从UCD到PD的理论研究

11PD理论的内涵

用户参与式设计理论,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北欧国家的工业设计领域,在初始阶段,该理论更着重于强调用户参与的重要性,表现为仅听取用户的观点和意见,并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融入这些想法。然而,学者们很快就意识到了该理论的缺陷,由于用户是以体验者的身份参与产品设计过程,他们与设计人员之间还是存在相应的信息不对称,用户与真正的产品设计阶段还是相对割裂,这样的参与式设计模式,无法最大化激发用户的主人翁意识,以充分调动用户的主观能动性[4]。随着Schuler[5]、Kensing[6]以及Carroll[7]等学者对该理论研究的丰富,PD理论逐渐成熟,指在设计过程中包括用户在内的全部利益相关者,与设计师、研究人员、开发人员一起定义问题、挖掘需求、设计解决方案并对其进行测试评估。其中,用户不仅是产品的使用者还是创造设计者和改变者;设计师则承担着与用户协作并观察用户的责任;而研发人员则倾向于扮演组织管理者的角色,引导用户积极主动的表达自我意识与需求[8]。

312项目实施过程

研究人员首先对Norlin学习共享空间中有意愿参与调查的学生进行了访谈,然后带领这些学生一起观察图书馆空间,采集他们对共享空间的想法意见;再者,为了增加项目池中研究生群体和教职工群体的数量,研究人员通过预约采访以及邮件采访的形式对这两个群体进行了调查。最终,共计有13位用户包括7名本科生、3名研究生、3名教职员工参与了对Norlin学习共享空间设计的调查。研究人员设计的问题提纲包括:用户在Norlin共享空间一般从事什么工作;用户希望在空间中完成哪些原本无法完成的事情;用户希望获取哪些技术以及技术设备;用户是否了解如何使用空间内的诸如台式机、扫描仪之类的技术设备;用户是否知道空间所提供的深层技术帮助(如专业的桌面支持);用户还希望在空间获取哪些技术和软件帮助。

经过初步的访谈调查,研究人员带领了11位用户亲临Norlin学习共享空间,对各个功能区域进行了仔细观察,并询问用户是否喜欢该区域,或不喜欢该区域的何处,以及用户希望如何改变该区域。该项目的特色做法就是利用iPad设备的Penultimate应用程序以及Evernote软件来记录用户参与式设计研讨会的整个过程。Penultimate应用程序可用于在iPad上提供类似纸质笔记本的体验,用户界面中包含了图片显示区域以及对图片的文字说明区域,帮助研究人员能够即时高效的记录用户的所见所想。同时,研究人员还使用iPad采集用户受访的音频文件并上传至Evernote(一种具备分类功能的笔记软件)中,并在该软件中每位访谈用户创建了一个单独的文件,其中包括采访的音频文件,采访文字稿,以及在陪同用户观察共享空间时采集的照片及附言。该做法为PD项目提供了一个多媒体的分析和创作环境,降低了外界环境对参与者访谈过程的干扰,并且能够快速捕捉视觉和脚本信息,便于记录某些转瞬即逝的现象。

直至2013年秋季,根据上述的访谈和研讨会结果,CU-Boulder的图书馆和信息技术部(Offi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OIT)共同协作,针对Norlin学习共享空间提出了服务完善和空间改造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313项目结论

Norlin学习共享空间PD项目的成功实践再次证明收集用户反馈是一种有效改进服务和空间设计的策略。但在该项目实践中,研究人员也总结了几点注意事项:(1)当用户参与设计项目团队将用户反馈数据上传至Evernote中时,要保障敏感数据(如私有或受保护的数据)的安全,避免违背涉及数据安全的法律要求。(2)要注意图像数据的备份,Penultimate程序中的照片并没有同步保存在iPad中。(3)用户参与式设计各方,包括用户、研究人员、设计者等在Evernote中需要注册一个高级账户,以异步方式来共同协作编辑文档。

通过对用户反馈数据的分析总结,用户参与设计所涉及的要素主要有:数量相当的打印机;与打印机距离适中且数量相当的复印机;撤除咖啡厅等区域的部分电脑设备来设置更多的桌椅;正确并易于用户理解的空间指示牌;可移动的电脑设备(如Chromebook(Google推出的网络笔记本)或平板电脑);设计安全并便于使用的电源插座;防止临近窗边的电脑屏幕眩光的照明设备;展示服务台所提供的全方位服务的屏幕;还有用户认为共享空间的入口处应配备更具实用性的家具。

结合上述要素以及Norlin空间当前存在的问题,项目团队给出了如下建议:(1)重新规划现有空间以增加更多的桌椅。从短期看可对休闲区域和印刷区域进行改造,从长期看,可以考虑再利用图书馆的其他空间,以扩大Norlin共享空间的面积。(2)升级房间预订系统,建议加入程序管理工具来规划房间资源,解决重复预定等问题。(3)完善和加强服务台所提供的服务。通过在服务台提供OIT的桌面支持服务,来提高服务的质量;或在服务台安排一个来自OIT的技术顾问来指导用户。(4)策略性地宣传共享空间的所有服务,赋予空间新的活力。比如,可以设计一套Norlin共享空间的服务指南,以便于用户全方位的了解该空间所提供的信息技术服务。还可以在共享空间的服务台旁设置显示屏幕,但要合理设计服务信息介绍的更新频率与排列密度。

32哥伦比亚大学Butler图书馆空间设计项目

Butler图书馆是哥伦比亚大学22个图书馆中馆藏规模最大的一个图书馆,其囊括了历史、文学、哲学和宗教等人文学科方面的资源。基于用户习惯,构建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学习空间是Butler图书馆空间设计的宗旨。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图书馆工作人员已经通过不同的途径去挖掘用户信息,包括对刷卡访问系统中收集的定量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了解到图书馆用户的访问时间和频率,并对用户特征进行了统计,如隶属部门、身份和重复访问次数等。而这种描述性分析结果有助于研究人员对图书馆的访问模式形成丰富的认识,但无法使研究人员及设计者获得用户对图书馆空间的体验信息。2012年末,Butler图书馆启动了用户参与式空间设计项目,目的是深入了解用户对不同空间的使用方式及学习习惯,以推进研究人员对用户与图书馆环境相互作用的认识。

321项目实施方法

该项目采取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即采用直接观察性研究法来获取结构化的数据,采用实地访谈法了解用户的体验与想法,然后组织用户、研究人员、设计者共同参与的设计研讨会。研究人员分别选取了2012年12月(期末考试前的1周)、2013年4月(典型平常的1周)这两个时期,包括了上午10点、下午4点及10点这3个时间段,对图书馆用户进行观察研究。根据用户在图书馆的行为,4位观察员共对6 967个图书馆用户进行了编码(见表2),其中包括2012年12月的3 584名访客,和2013年4月的3 383名访客。表2用户行为编码说明表

编码说明A阅读以及/或进行学术作业AL使用自带的笔记本/平板/移动设备作为学术工作的一部分AC使用图书馆计算机作为学术作业的一部分AG团体进行学术作业R社交、休息和放松RG团体性社交、休息和放松X不确定(例如,准备离开或坐下来即并不清楚他/她做了什么或将做什么)Z睡觉C占座(例如,书籍,大衣,书包占据了座位,但视线范围内却无人)

上一篇:联系实际生活,提高课堂效率 下一篇:建设基于数据流的工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