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理学角度谈我国国企经营管理问题

时间:2022-10-24 07:51:52

从管理学角度谈我国国企经营管理问题

摘要:本文从管理学角度出发,以私有部门和公共部门在管理方面的差异为框架,从国有企业的管理目标和使命、管理的竞争与效率意识以及管理的责任意识三个维度对我国国有企业当前经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并简单提出了改进的方法。

关键词:国有企业;管理目标;竞争意识;责任意识;产权;改革

一、问题提出

从公共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可以把整个经济分为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两个部分,其中公共部门又可以分为政府部门和公共企业部门,国有企业属于公共企业,与私人企业相对应,应该属于公共部门,除追求利润这一共同目标之外,还在一定程度上贯彻政府的特定经济职能。然而,国有企业从本质上还是归属于市场体系,需要追求利润,因而国有企业在经济结构中一直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这种形势又造成了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出现了许多问题。

二、分析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

(一)从企业管理目标和使命来看

从国内文献来看,国有企业的使命大概可概括为如下几点:(1)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实现更为平等的收入分配。(2)国有企业作为推进工业化的工具。(3)保证国家对战略部门的控制。(4)经营国有企业以实现充分就业。(5)保证国家税收。(6)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7)克服自然垄断造成的市场失灵。(8)国家作为大股东强化公司管理机制。(9)利润最大化,或资产的保值增值。可见,除了最后两点外,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基本上为非商业目标。国有企业要以公众为服务目标,追求公众利益,如充分就业,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保证国家税收等,这就造成了国企既要兼顾商业效益,又要兼顾非商业效益,很难进行平衡。数据显示,以上年实现利润按比例征收央企红利为主而实现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008年、2009年分别为547.8亿元、873.6亿元,2010年约为440亿元。而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10年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近2万亿元,只拿出5%左右上缴“红利”(数据来源:新浪财经)。这种纯粹以利润为目标,却并没有惠及普通民众的做法,显然违背了国有企业的使命,相反,却让国有企业无偿占有的大量优质资源最终却并没有有效利用。

(二)从管理的竞争与效率意识来看

现在的国有企业是从计划经济中脱胎换骨而来的,与市场经济中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企业相比,在市场竞争意识方面先天不足。国有企业依靠其行政资源等方面的优势,难以自生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效率意识。国家对于国有企业的补贴力度是很大的,引用郎咸平教授的数据,可以发现,1994~2006年国家财政对经营性的国企亏损进行补贴,共计3653亿元,而且这期间没有一毛钱的分红。2007年之后名义上补贴取消了,事实上依然存在,2007~2009年仅中石油、中石化就获得774亿元补贴,相当于每天7000万。在信贷方面,根据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刘小玄的研究,国有及控股企业实际利息率1.6%,个人及控股企业实际利息率5.4%。如果按5.4%融资费率进行测算,国有企业在2001~2008年间少支付的利息为28469亿元,占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名义利润总额58%。业绩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大幅加价。这样,由于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厚爱,让国有企业获得优质资源并且垄断价格,更加使其难以产生竞争意识,结果很多被国企占领的行业,根本不去理会消费者,依靠其自身的垄断地位,甚至去剥削消费者,这样,自然资源没有被善用,消费者也没能得到良好的服务。只能造成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进一步衰落。

(三)从管理的责任意识来看

相对于产权清晰的私人企业,由于利益机制的原因,国有企业缺乏内在的责任机制,需要更为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管理学家古德帕斯特指出,企业必须既要实现自身的利益,同时还要实现必需的社会利益,二者不可偏废,“既不能造成没有伦理学的企业,也不能造成没有企业的伦理学”。国有企业责任意识不强与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企业存在的内部人控制紧密相关。完善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应当是建立在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等利益相关者互相制衡的基础上的。但由于内部人控制的存在,经营者(内部人)在具体经营过程中,往往利用不对称的信息来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所以,才会出现国有企业分配不公,国企高管、行贿受贿的腐败事件。在会计政策方面,由于国有企业产权的多重性,他们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和经济特征,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不可避免的出现不同的利益矛盾或利益冲突,于是,这其中利益上的矛盾就会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造成人之间的“合谋造假”。因此,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一般会受到很大质疑,另外,会计服务于财政;强调生产而非获利能力;缺乏外部的经管责任都会造成国有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政府把目标放在产量上,忽视竞争和获利能力,这就会导致企业的会计管理十分落后:没有成本中心,没有标准成本体系,没有预测机制,会计的管理功能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建立并完善会计政策与会计制度,努力提高绩效。

三、解决路径

面对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本文从管理学角度分为三个层次进行了论述。那么,面对这些问题,需要怎样去解决呢?由于作者知识能力有限,只能较为简单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针对国有企业依靠自身优势、政治资源而缺乏竞争与效率意识方面,并不能像一些人鼓吹的那样随意变卖国有资产以达到所谓的国有企业“市场化”,他们盯着的是国企的产权,他们呼吁把国企卖掉,他们在贩卖“一卖就灵”的假药,他们这些假市场化之名搞改革的,其实是希望这些巨额补贴和免费资源随着企业改制,进入他们所代表的利益集团的腰包,随后再以私有产权神圣不可侵犯为由,把这种特殊利益合法化、私有化。我认为,国企现在的种种弊病是因为我们的产业政策和国企治理出现了系统性偏差,这种偏差让国企看起来虚胖。对于我们来说,正确的做法是限制国企享受补贴和免费资源,这样才能逼着国企靠改进技术、降低成本、提升管理来赚钱。换句话说,我们希望国企赚钱、赚大钱,但是有两个前提:第一,国企赚的钱不是靠滥用垄断地位搜刮老百姓。第二,国企赚的钱不能自己留着,必须上缴财政,然后返还给老百姓。针对增强国企责任意识方面,要深化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我们可以有效借鉴“共同治理”模式,让不同的投资主体的相互制衡机制为规范构建法人治理结构创造条件。同时,应该切实理顺国有资产的监管关系,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应赋予国有企业集团母公司更多的权利,建立“防护墙”,保护子公司、孙公司按规范的公司制要求进行改造,积极推进股权多元化,并建立清晰的“委托—”和“分权—制衡”体系。

从会计政策的角度来看,由于正在进行改制的国有企业要对整个社会负责,因而需要建立更为广泛的会计目标和更为完善的会计政策,需要引入绩效导向的预算和以应计制为主的会计体系,建立良好高效的内部管理会计体系,实施更为有效的监管与管理。参考文献:

[1] 郎咸平.中国的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

[2] 邵念荣.国有法人治理结构探析[N].首都建设报,2007.

[3] 刘美玉.国企社会责任意识亟待加强[J].时局,2005(7):4445.

[4] 侯勇.增强市场竞争意识构建新型和谐国企[J].企业家天地,2007(10):6162.

[5] 杨式镜.对国企财务管理目标问题的若干认识[J].管理世界,2002(12):4850.

上一篇:从教育经济角度审视林业行业的网络教育发展 下一篇:中国资金管理软件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