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情境的创设

时间:2022-10-24 07:28:52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情境的创设

《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教学中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可以很好地落实这一数学理念。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可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

一、以实例引入趣味性的学习内容,遵循原则,创设课堂情境

新教材中已有许多示例是尽量以实例为模型引入学习内容,以生活情境增强数学的趣味性。也有许多教师联系本地、本校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发了不少生动有趣、切合实际的课例,这无疑是值得提倡的。但是,仅仅为着“有趣”,不考虑“实例”与学习内容、学生的经验和认识能力的相关性,而盲目地为每节课都添加一个牵强附会的“片头”的现象也是不可取的。

根据学生好动、好奇、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年龄特点,趣化教材,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情境,能够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因他们的思维具有较强的形象性,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生动形象的典型情境,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现实生活数学化,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同时,在教学中根据所教内容、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有的条件创设情境,并通过多媒体、演示、操作等使情境动态化。这样所创建的课堂情境能促使学生思维呈现活化状态,他们思考的空间开阔了,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从而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二、结合教学实际。创设内容与形式相互统一的课堂情境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在大原则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选取什么样的情境作为学习内容,如何呈现学习内容,是教师创设情境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首先得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根据现实生活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实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素材来作为课堂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如果选取的情境学生不熟悉或不感兴趣,那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学生的知识水平情况,做到有的放矢。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情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开放性的原则,选取的生活情境容量要大,要让学生从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看出多个数学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其次是构建恰当的情境呈现方式。生活情境的呈现有多种形式。如直接利用现实生活情景、模拟现实生活场景、借助实物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录音故事、幻灯片、活动图、图片等教具(学具)展示生活情境、通过讲童话故事和游戏活动等。对童话故事的热爱是小学生的一种天性,通过讲童话故事,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游戏是小学生认识世界的一种有效方式。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做游戏。让他们在生动活泼的游戏过程中学习数学,可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果。另外,操作活动还可使学生置身情境之中,通过手、脑、口多种感官参与,去自主探索、主动发现的过程。它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根据趣味性、动态性原则,选取恰当的呈现方式,使课堂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得到完美的统一。尽量选取动态方式呈现情境,将书本上静态的情境转变成学生动态的活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氛围中,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数学知识。有时因受场地、条件的限制,有些生活情境不好表现出来,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来表现。如:把教材中的提供的素材编成小故事,把小动物进行拟人化的处理,配上多媒体课件、图片或声音,使学生身处童话动物世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可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强化基本功。创设让学生快乐学习数学的情境

在教学活动中,实际上不只创建一个情境,而是教师利用声音、画面、实物场景等多种手段创设多种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理解《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融会贯通,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进行无缝链接,使创建的情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给学生一种整体的、身临其境的感觉。

数学教学不应只关心学生学会数学,而更应关注学生会学数学。然而,实践告诉我们,不“学会数学”就无从谈起学习的兴趣,更不可能“会学数学”。就目前来看,有个别学生七年级读完了还不会分数计算,试想这些别人讲的听不懂、分组讨论讲不出、自己动手做不对的同学,怎能对数学产生兴趣?又有何快乐而言呢?数的运算、代数式的运算、方程(不等式)的解法、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和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等基本功,不仅是进入数学殿堂的敲门砖,也是养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社会与自然问题的基石,更是建立学习数学的兴趣的前提。而这些基本功的形成离不开必要的、一定量的反复训练,这一点数学教师乃至专家们也是有切身体会的。因此,从小学的分数计算开始就必须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让他们在学会数学中获得快乐,这也是新课程实施中必须强调的一个重点。

课堂情境的创建,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学习数学知识的窗口,学生通过这个窗口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发现数学王国的奥秘,从而帮助他们认识客观世界。只有积极创设适合学生快乐学习的课堂情境,新课程的实施才能富有成效,数学才有望成为学生最喜爱的学科。

上一篇:开阳蚱坝塘傩的保护与开发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中的“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