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档案异地容灾备份中心建设的实践

时间:2022-10-24 07:16:34

【摘要】为加强全省电子文件管理工作,加速电子文件中心的建立,2008年1月15日省档案局下发了《辽宁省省直机关电子文件管理情况调查表》,对全省180多个省直单位进行摸底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电子档案异地容灾备份中心建设的实践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普及和政府电子政务的开展,档案部门接收的电子文件以及纸质档案、音像档案等数字化后的数据呈几何级增长,这些数据资源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如果遭到破坏,就会给国家及档案事业带来巨大损失。电子档案的海量、安全存储已成为档案馆目前必须面临的挑战。

2008年8月,辽宁省档案局(馆)向省政府提出建立电子档案异地容灾备份中心申请,同时向财政申请了专项资金。2009年5月,基础建筑开始施工,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完成,备份系统软硬件方案也初步确定,预计年内可以正式投入使用。

一、辽宁省档案信息化现状

近几年,辽宁省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数字档案信息资源日渐增多,据统计,截至2008年年底,全省已完成文件级目录著录600万条,档案全文数字化40万件。省档案馆馆藏重要照片档案已完成数字化8万张,馆藏重要音像档案已完成数字化2564盘,档案目录数据库已有400多万条,档案原文扫描300多万幅,收集具有保存价值的数码照片近万张,视频文件近100片盘,电子档案信息20TB,网上档案及各类政务信息40GB。

1.省、市直机关电子文件管理现状

为加强全省电子文件管理工作,加速电子文件中心的建立,2008年1月15日省档案局下发了《辽宁省省直机关电子文件管理情况调查表》,对全省180多个省直单位进行摸底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电子文件的数量在不断增加,目前总量已达1277618件,占存储空间大小3647.9GB。尤其是省直机关电子文件数量增长很快,仅2008年就比前一年增长7倍多。但存储状况堪忧,有的单位使用移动硬盘甚至是软盘作为长期存储电子文件的载体,这是国家档案局明令禁止的;电子文件管理不规范、不集中,许多单位由多个部门管理电子文件,致使电子文件管理存在不安全因素。如何安全、有效存储数量如此巨大的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各市档案信息化现状

根据《关于印发2008年度市级档案局(馆)信息化建设评估办法的通知》要求,省档案局对14个市档案局(馆)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评估。评估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规划和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系统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电子文件中心建设、网站与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评估数据显示,各市档案信息化建设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数字档案信息的数量正以几何级数增长,对存储容量、存储方式等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对安全体系的建设,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信息安全的保护。但是对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未做充分的考量,暴露了很多弊端。据调查没有一个地区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系统崩溃、天灾人祸等风险因素或风险事故,缺少电子文件风险应对的重要的安全性保障。

截至2009年8月份,我们通过电话咨询、网络搜索、实地考察等方式对我国部分省市电子信息备份中心建设情况做了调查,各地对电子档案信息安全都很重视,有些地方政府或档案部门已经建立了异地备份中心,还有一些正积极筹建。从目前我们所了解到的情况看,档案部门还没有一家建成严格意义上的电子档案容灾备份中心。有的虽已有相当规模规划,但还不能完成或实施;有的虽已建成并投入运营,但过于简单,不能保证电子档案的长久保存;还有的只是出于数据应急考虑。

二、辽宁省电子档案备份中心建设前期筹备工作

1.锁定目标与信息收集相结合,广泛收集相关资料

为了建立高标准的备份中心,我们查找了许多有关电子文件容灾备份的相关标准与规范,包括《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等涉及勘测、建筑、防震、防火、防雷、供电、机房建设等方面的国家标准与规范,为电子档案容灾备份中心建设的招投标、工程质量打下基础。

我们还对山东泰安市档案局电子档案容灾备份中心进行咨询,从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到备份场所的选择等方面收集资料,了解备份中心的建设情况,从中吸取建设经验。

2.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了解掌握相关技术

辽宁省档案局多次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去省内外考察电子文件中心建设情况。全面考察、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了解相关技术,为辽宁省档案馆电子文件相关标准的制定、实施提供借鉴。先后考察了大连市开发区档案馆、安徽省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深圳市档案馆、青岛市档案馆和长春市档案馆的信息化及电子文件中心建设情况。

为详细了解各种最新的备份技术与实现方式,了解数据备份应用情况、网络架构、硬件配置等情况,我们还专门组织人员去北京“美国国际昆腾公司北京代表处”进行考察。同时,邀请数据备份专家来省档案馆进行技术讲座,详细了解目前备份市场的软硬件应用情况、应用案例,寻找最切合自身实际的技术路线、方案以及产品。

3.个别突破与集中讨论相结合,提高工作人员水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备份中心建设涉及许多技术方面问题。从2007年开始,局领导就多次组织相关部门的同志对电子档案备份中心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同时将任务分解到个人,把个人的学习成果与体会向大家进行汇报。如有关电子文件真实性保证的数字签名、CA认证问题,有关电子文件存储格式的XML、PDFA问题,有关备份存储的虚拟带库及HCAP问题等,分别安排个别人员先进行详细了解、深入研究,突破该技术点。再让个别人掌握的知识变成大家共有的知识,既节省了大家的时间和精力,也提高了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三、辽宁省电子档案容灾备份中心建设方案

(一)总体目标

建立全省的电子档案容灾备份中心,为省档案馆及省直单位档案室,为各市、县(区)档案馆提供数据备份平台,最终实现省、市、县(区)三级档案数据都具备远程容灾功能,当某地发生灾难时,可以实现异地异质数据恢复。

(二)建设思路和原则

1.先进性。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法、设备。存储系统的整体技术性能应达到业界存储系统的先进水平。

2.保密性。数据完整不丢失是数据容灾备份的目标,对于档案部门数据的保密性至关重要,在灾备中心与生产中心的数据传输过程中通过增加符合保密要求的设备及技术保证数据不外泄。

3.开放性。支持异构系统和不同品牌服务器及存储设备的互联互操作,不同类型的操作系统能够协同运行,进行数据交换、信息共享。整个系统所具有的开放性,包括硬件产品和软件系统,符合相

应的国际标准和协议。

4.扩充性。存储系统在存储容量、通信能力、处理能力等方面具有扩充性,可以方便地进行产品升级、换代及功能扩充。保证随着数据量的增长而带来的存储容量的增加。

5.可靠性。在系统结构、设计方案、设备选择、技术服务等方面保证系统能够持续无故障运行。同时还要具备冗余备份能力,不会因局部故障而引起整个系统瘫痪。

6.易操作性。备份中心设备及软件操作流程要简便,缩短备份、恢复等操作的时间。对于整个存储系统,提供有效的管理和监控,保证系统维护管理简单、方便、有效,并能进行集中管理。

(三)建设依据

电子档案异地备份中心建设必须遵守《档案馆建设标准》、《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计算机站场地技术要求》、《计算机站场地安全技术》、《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低压配电设计规范》、《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等有关标准规范,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水平,做到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经济实用,满足电子档案存储、备份、恢复等需要,保证档案数据的安全。

(四)备份系统

辽宁省电子档案容灾备份中心备份系统以备份中心平台为核心基础,在功能设计上统筹规划,在设备资源上实现共享,在数据安全上精心筹划。备份对象为所有数字化档案数据、档案管理系统、日常办公系统与网站数据。

1.辽宁省档案馆容灾备份与恢复系统。辽宁省档案馆容灾备份与恢复系统由局域网备份系统、互联网传输备份系统与容灾备份中心脱机备份系统组成,形成本地与异地多套在线与脱机备份的灾难恢复体系。局域网备份系统与互联网传输备份系统完全物理隔离,以磁带作为数据交换介质,从局域网备份系统备份的数据通过磁带机复制到互联网传输备份系统中,再由传输备份系统将数据以磁带格式传输到容灾备份中心的接收备份系统中进行异地备份,然后通过容灾备份中心脱机备份系统,备份到物理磁带库,最终再将数据脱机备份到磁带中,实现异地异质长期保存。

2.市级档案馆容灾备份与恢复系统。市级档案馆容灾备份与恢复系统由虚拟磁带库、备份服务器、备份软件组成,形成本地与异地多套在线与脱机备份的灾难恢复体系。各档案馆局域网业务系统与备份系统完全物理隔离,以磁带或移动存储介质等作为数据交换介质,从局域网业务系统中将需要备份的数据复制到备份系统的备份服务器中,再由备份系统将数据传输到容灾备份中心的接收备份系统中进行异地备份,最终通过物理磁带库将接收备份系统中的数据脱机备份到磁带中异地异质长期保存。

3.县(区)级档案馆容灾备份与恢复系统。县(区)级档案馆容灾备份与恢复系统由备份服务器、备份软件客户端及加密模块组成,形成本地与异地在线与脱机备份的灾难恢复体系。各档案馆局域网业务系统与备份系统完全物理隔离,从局域网业务系统中将需要备份的数据复制到备份系统的备份服务器中,再由备份系统将数据传输到容灾备份中心的接收备份系统中进行异地备份,最终通过物理磁带库将接收备份系统中的数据脱机备份到磁带中异地异质长期保存。

四、电子档案异地备份中心建设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建设前要充分调研论证

1.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提高风险控制能力。省市直机关与日俱增的电子文件以及电子文件的许多不安全因素,尤其是“5・12汶川大地震”,进一步唤醒了档案人对数据的安全意识和前所未有的关注。建立灾备中心,作为数据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可以全面提高电子文件信息安全和抗风险能力。

2.合理选择备份中心的地址。灾备中心是为了预防灾难而对重要档案文件采取保护的场所,在空间上要求与本地的文书档案部门有一定的距离,不在同一地震带上,而且交通、通信方便。

3.积极争取资金纳入省信息化总体规划。资金是建设的基础,没有充足的资金,容灾备份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系统建设、管理平台建设就失去了保障。由于档案局(馆)几年来的不断努力和所取得的成绩,省信息产业厅已同意,将省馆的备份中心建成全省唯一一个电子文件异地备份中心。

4.加强理论研究力度,出台相关标准。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为异地备份保存提供理论指导是档案理论研究界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加大对电子文件异地备份保存的研究力度,对其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充分借鉴国内外灾难备份的研究成果,建立符合我国档案工作实际情况的异地备份模式。

(二)规范化设计要细致合理

备份中心是承担电子档案保管的重要基地,不论其建设质量、建设标准、建设选址,还是系统的软硬件建设都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因此必须规范化标准化。设计细致合理,满足档案备份系统的长远需求。辽宁省档案馆电子档案备份中心工程建设中,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施工,外聘的工程监理严把施工质量关,局馆派出的督察干部现场监督,发现问题随时进行协商,努力使工程在质量上有保证,在细节上做到尽善尽美。主管局长在施工期间每周至少去工地两次,及时了解情况,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如备份中心地下一层在经过地槽处理、加固处理后,需要回填。回填原土方便且经济,但经过慎重研究,最后决定回填沙子,以确保工程质量。再如在具体施工中,我们督察人员发现地下―层的安全门相对窄了一点,不利于大型设备的进出,为此迅速同有关人员进行沟通,及时更改,改造后的效果与原来比既美观还方便。总之,方案的设计与具体实施要求做到标准规范,细微之处还要细致考量。

(三)备份系统要符合实际与面向未来

由于信息系统中信息资源的复杂性、动态性以及网络技术和数据存储技术的不断进步,要想一劳永逸构建一个理想的容灾备份体系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容灾备份体系的建立既要符合当前实际,又要面向未来的发展。

一要以灾难预防为重点,积极采取有效的灾难预防措施,加强运行管理,加强灾难风险管理教育,防止人为灾难发生;

二要以信息资源的安全保护为目标,保护信息的完整性,尽量减少业务信息丢失,从而减少业务风险,同时还要能快速恢复信息系统的灾后运行;

三要将灾难预防措施与容灾备份策略相结合,从而大大地减少灾难性故障发生的概率;

四要科学制定规划,分步骤分阶段建设,优先考虑那些关键业务系统、关键数据信息,分清轻重缓急,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总之,辽宁省电子档案异地容灾备份中心的建设实施,将完全能满足全省党政机关及重点企事业单位的重要信息系统的灾备需要,满足各市、县(区)档案馆电子档案的灾备需要,提高灾备对象抵御灾难和重大事故的能力,减少灾难打击和重大事故造成的损失,切实提高全省应对突发数据灾难的能力。随着异地备份中心建设的不断发展建设,可能还会有许多的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只要我们勇于探索,辽宁省电子档案异地备份中心一定会建设得更好。

上一篇:工程项目文档控制分析 下一篇:电子文件封装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