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上靖的中国西域题材历史小说研究

时间:2022-10-24 06:15:01

井上靖的中国西域题材历史小说研究

摘 要:井上靖在中国历史题材小说尤其是西域小说方面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本篇就其中两篇人们较为熟悉的为代表分析了其创作特点。一个是外部环境-不可抗拒的客观历史,一个是人物特点-完全无力的努力抗争。通过分析得知这与井上靖本人的成长环境与人生态度有着不可忽略的关系。

关键词:井上靖;中国西域题材;历史小说

一、井上靖的文学创作。

井上靖,日本当代著名作家,评论家和诗人。井上靖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他出版过5本诗集,写过剧本、电影脚本、美术评论等,但主要成就是小说。井上靖的小说,能够选取一些有社会意义的题材,对日本社会的的种种弊端进行辛辣的讽刺和抨击,有它独特的认识价值。在井上靖的全部创作中,他的历史小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50年4月井上靖发表了中国历史题材的短篇小说《漆壶樽》,成为战后日本最早染指这类题材的作家,接着又陆续发表了小说《玉碗记》(1951)、《异域之人》(1953),《天平之甍》(1957)、《楼兰》(1958)、《敦煌》(1959)、《苍狼》(1959)、《杨贵妃传》(1965)等。一直到临去世前,还写完了长篇小说《孔子》。

二、井上靖的西域题材历史小说特点分析

在井上靖的中国题材历史小说创作中,以古代西域为舞台背景的作品――简称“西域小说”最有特色。他在当时无法亲历这些地区进行体验观察的情况下,凭借对历史资料的解读、利用与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一系列相关作品,从而开拓了当代日本文学的一片独特的天地,从而改变了千年来日本文学的岛国视野,将广袤无垠、充满沙尘和黄土味的“大陆性”引进了日本文学中。

他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西域这个词,涵义原本就非常模糊。这是中国古代史书上用的一个词,最初用来概括中国西方异民族所居住的地带,就用这个称呼来指代他们,所以过去印度和波斯都被纳入这个称呼中。总之在中国人看来,在自国的西方由那些未知的外民族建立国家而定居的地带,都统称为西域。因而在西域这个词里面充满了未知、梦、谜、冒险之类的东西。后来所谓西域不再包含印度和波斯,而是特指中央亚细亚地区,直至今日。民族之间争战的历史事件以这片广袤的土地为舞台而不断地上演着。未知、梦、谜、冒险等诸要素都集中于此地。

据说井上靖从小学时代就喜欢读关于西域的书,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西域情结。井上靖从五十年代起,就全力投入到了以丝绸之路和敦煌历史为背景的文学创作中,参阅大量文化、经济、地理、历史的资料,还几次去京都,当面向敦煌学专家藤枝晃教授请教,走火入魔地一气写出了<敦煌>和一批反映中国西部的历史小说。1960年,他的历史小说《敦煌》荣获日本“每日艺术”大奖。他苦苦思索着什么时候能飞到他的小说的那片境地之中,体会和验证自己的作品。

1.外部环境―不可抗拒的客观历史

“它是坐落在一个罗布泊畔的弱小国家,在大汉朝和匈奴的夹缝中艰难生存。当时汉代的统治者,以冠冕堂皇的理由迫使他们移居到了一个名叫鄯善的地方。多少年之后,当他们计划着从匈奴手中夺回楼兰的时候,奇怪的是罗布泊已消失得没有踪影,楼兰的街巷已经淹没在黄沙之中……”井上靖在他的小说中这样描写了楼兰。

敦煌位于甘肃省西部的敦煌,和古代楼兰一样,是一个谜一般极具魅力的古代都市。《敦煌》不像《楼兰》的手法,而是有具体的故事情节的描述。这里中对赵行德被抓当兵的地点就是凉州。西夏每年都要出兵凉州,烧杀抢掠,夺取马匹。只是宋朝朝廷深恐西夏人占领凉州,每次都要派兵驱逐,致使西夏人无法在此久留。赵行德慌慌张张地从帐篷中跑出来,成百上千的战马,风驰电掣,倏忽而过,一眼看不到边。天空中没出月亮,天际一周的亮光像烟雾一样缥缈不定。马队就像黑色的河流向着凉州方向奔流而去。相隔不久,又一队马队跟了上来。就这样,一队接着一队,源源不断。

2.人物特点―完全无力的努力抗争

“她打扮的十分漂亮,穿着华丽的衣服”。这是一段对楼兰王妃自杀的细节描写。在这里王后的自杀正是对当时不可抗拒的社会进行的不屈的抗争。因为,汉朝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要求楼兰的居民放弃罗布泊。残酷的现实逼迫他们背井离乡,永远离开自己的故乡。于是王后选择这么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这个残酷世界的反抗。个人在这场斗争中的命运在井上靖看来只能以彻底的失败而告终。但是正是这种抗争的勇气和力量是无穷的和永远不可磨灭的。

事实上,这部作品中更多的还是如尘沙一般滚滚向前的社会变革与历史的重压,还是吞噬一切的狂暴的自然力。

《敦煌》中出现人物基本上都是历史史实上真实存在的,除了主要人物赵行德以及尉迟光和朱王礼。这三个虚构的人物正是作者结合历史事实来进行创作意图的载体。作品中赵行德的命运充分体现了受当时社会格局的影响。他显示受到考取功名的影响,努力读书,一心想考取功名。但是又受到战乱的影响,被迫走上战场。在西夏大军来袭的时候,他完全不可能抵挡以保护当地不受侵略。但是保护佛教典籍不受破坏和掠夺是他唯一能做到的。这种行为可以看做是一种反抗,尽管是无力的。却体现了赵行德在面对无力控制阻止的挫折的时候还是积极主动的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行动。

在井上靖的主要西域小说中作品中的人物大都是在当时的大社会背景下,受到一定命运的影响,而没有有效的反抗的力量。

三、井上靖的的西域题材历史小说特点与井上靖

了解井上靖的生平我们知道。1937年(昭和12年),8月,作为中日战争后被征兵入伍。9月份被编入名古屋市第三师团野炮兵第三连队辎重兵中队,驻守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4个月,后因病回国并退伍。和井上一样许多的日本人被驱赶到中国的国土上为法西斯的政权去献出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讲,井上靖可能是幸运的。假如我们设想1937的井上靖是被迫入伍,他本人对那场侵略战争是消极的躲避态度,那么并不是每一个持这种态度的日本军人都能够从战场顺利逃脱。这点跟作者笔下的赵行德有着一定的相似处。他也是一个志愿参加科举实现抱负的文人书生,迫于当时社会的无耐而投身沙场,遇上西夏来犯,尽自己做能做出了反抗,拯救了大量的经书。井上也是一个文学青年,遇到日本法西斯统治者的残酷统治而参军入伍到中国。井上靖在《我的成长史》中谈到“我敌视父母对人生的保守态度,应该一直与之斗争的。”井上靖的家族可以说有种世袭的“遁世之志”,井上靖也深受影响。但是他并没有像家族里面其他人一样将之体现在行动上,却与之不断的斗争,积极向上的活出了自己的精彩的文学人生。

井上靖历史小说的思想是对逝水流年中人物虚无飘渺的命运的一种想法。在无力改变的社会条件下,在滚滚前去的历史长河中人的存在确实很渺小,似乎怎么挣扎都不可能有什么改变,但是对于自己而言,这种努力却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和继续生活下去的一种精神支撑和寄托。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

参考文献:

[1] 福田宏年.井上靖[M].京:集英社,1979.

[2] 山崎正和.井上文学における史と孤独[M].代作家,昭和三十三年十月.

[3] 陈爱阳.试论井上靖的西域小说[M].日本学论坛, 2000.

[4] 王向远.井上靖:战后日本文坛中国题材历史小说的开拓者[M].2005.

[5] 井上靖.の旅・????―??[M].新潮文库,1986.

[6] 福田宏年.井上靖と彼の作品[C].昭和49年11月.

上一篇:论《诗学》中理想的悲剧人物 下一篇:论沈从文《看虹录》的形式美